小学数学计算课中有效体验的思考与实践

2014-07-18 20:35王陈亮
新课程·小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体验探索算法

王陈亮

摘 要:长期以来,计算教学比较注重学生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熟练掌握,却极少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结合对两则实例的剖析,阐述在新课程计算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有效体验学习的一些探索性思考。

关键词:体验;探索;算法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对比实验:一种是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接受学习;另一种是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体验学习。对比两种学习效果,后者优于前者。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体验学习。近日,听了一节人教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感触颇多。

一、片段回放:这样的教学缺失了什么

这位教师探索笔算方法的过程如下:

1.自主探索

学生独立计算“24×12”。(部分学生不知如何计算,无从下手)

(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

(只有个别小组的同学各自说着)

3.全班汇报

学生汇报了下列两种方法:

(1)拆数法:24×2=48,24×10=240,240+48=288(元)

(2)竖式法。

以上两种算法,教师引导学生讲算理。(下面还有很多学生

举手要求发言,教师进行了课堂调控,没有再让学生汇报后面的算法。)

师:这两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教师小结:这两种方法算理其实是一样的。并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4.尝试练习:计算23×13=?

学生有用拆数法计算的,也有用竖式计算的。

教师指出: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竖式法是一种基本的计算方法。接着请几位学生讲讲24×12的竖式计算方法,再全班一起说。

后面的练习都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

在探索笔算方法的教学中,师生之间以“传授”“接受”的方式进行着。教师讲解清晰流畅,学生听讲认真专注,表面上看似乎学生已经参与了算法探索的全过程,也较好地掌握了笔算的计算方法。我们知道,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教学,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是重要的显性目标之一。从这一点上分析,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目标并没有达成。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透视整个过程,至少有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值得探讨:

(1)照搬教材算法,限制体验广度。

(2)聚焦基本算法,影响体验深度。

(3)师生单向交流,封锁体验空间。

(4)停留算法教学,忽视体验提升。

由于教师对学生算法的体验关注不够,虽然表面上看着顺利、流畅,但是仔细分析总感觉缺乏应有的深度,对于算法的探索该如何让学生去体验呢?从哪几个层面让学生去体验呢?

二、环节重设:真切关注学生的课堂体验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仔细想想还在于教师对计算教学中体验的维度把握不准。处理好了,也许教学就能达到“柳暗花明”的崭新境界。正巧,这次学校进行骨干教师研讨活动,我便重点对这一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且借助课堂教学进行实践,取得了較为理想的效果。

(一)对算法探索的安排

1.估算

先估算“24×12”大约是多少,并且让学生判断是估大还是

估小。

2.自主探索算法

让学生用自己已经学过的方法计算24×12的得数,并且写在练习纸上。

(教师进行调控:一种办法也想不出来的学生可以参考书上的计算方法;已经有了自己的方法,再想想还有没有第二种,甚至第三种算法。)

3.小组交流

你刚才是怎样算的?能不能让你小组的同学也明白你的算法?请互相说一说。

(学生组内交流)

4.汇报展示

(1)学生出现了下列的三种方法:

①拆数法:24×2=48,24×10=240,240+48=288(元)

结合情境图解释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②竖式法:

初步感知:A:24、48是谁和谁相乘算出来的?24为什么不和48对齐?

B:“0”为什么可以省略不写。

③连乘法:24×2=48,48×6=288(元)

让学生介绍算法。

5.算法梳理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想出了这么多种计算方法,这些方法都利用了哪些已经学过的知识呢?

6.返回情境

看来买这样的12本书要288元。

7.初步优化

问:对比一下这几种方法,你最欣赏哪一种方法?

8.变式练习

下面就请用你最欣赏的方法来算一道题。

出示:13×23=

探讨:为什么不用连加与连乘法?

教师指出:看来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用连加或者连乘都有局限性,竖式法和拆数法适用的范围更广。

9.研究笔算

(1)沟通拆数法与竖式法的联系。

教师指出:正因为横式和竖式有着相同的地方,所以我们小学笔算的基本方法是列竖式计算。

(2)探讨笔算的算理以及竖式的计算方法。

(同桌互相说说,再请一名学生说说。)

你觉得计算时,哪一步是关键?

……

在以上环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减少了算理的讲解与分析,更多的转向引导学生对于算法的体验和感悟。

(二)本环节教学目标的完满达成得益于以下几个体验维度的准确把握

1.深入挖掘教材,拓展体验广度

教材内容往往浓缩着非常丰富的知识,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两位数乘两位数”虽然教材只呈现两种基本算法,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层面让学生体验基本算法的形成过程:估一估,初步体验估算与实际结果的差距;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充分展示多样化的算法,进一步体验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策略;多样化算法的自主优化,深切感受不同算法之间有简洁与烦琐之别和普遍与特殊的差异。这样的数学学习,由于教师对教材的知识点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深入挖掘,大大拓展了学生对于算法的体验广度。

2.分层理解算理,延展体验深度

学生理解并掌握算理,是夯实学生基础的关键,也是计算教学的灵魂。对于算理的理解应给学生渐进体验的过程,促进学生对算理的主动建构。在交流算法中,学生明白计算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尝试计算13×23时,体验竖式的优越性;在沟通竖式法与拆数法关系中,加深理解笔算算理;通过进一步交流使学生真正明白竖式的算理和算法,也实现了学生对基本算法的理解与

建构。

3.立体互动交流,延伸体验空间

在提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改革中,课堂交流已被赋予新的意义,提高课堂交流的实效已被广大教师重视。在算法的探索中,学生的参与面很广,形成师生、生生间的立体交互网络。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交流也真正从单向向互动转变,从一维向多维发展。

4.渗透数学思想,促进体验升华

教师把握教材,就应如苏步青教授所言:“看书要看到底,書要看透,要看到书背面的东西。”这背面的东西就是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学习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教学中,在引领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这一显性知识的背后,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感悟:让体验教学变得更加深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过程性目标中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词刻画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所以,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关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体验氛围;教师的有效引导;丰富学生的体验途径等,教师做好充分的预设,并根据课堂的展开做好积极的调控。“体验”是教学的目标,同时也是教学形式,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我们要反对课堂的假体验,杜绝为了体验而体验。计算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

参考文献:

[1]斯苗儿.小学数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曾赛娥.例说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08(9):19.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瓦市小学瓦市校区)

·编辑 董慧慧

猜你喜欢
体验探索算法
基于MapReduce的改进Eclat算法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进位加法的两种算法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一种改进的整周模糊度去相关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