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胺碘酮治疗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2014-07-18 12:06刘晓鹏朱平冯青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18期
关键词:室性胺碘酮急诊科

刘晓鹏 朱平 冯青俐

应用胺碘酮治疗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刘晓鹏 朱平 冯青俐

目的探讨应用胺碘酮治疗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分析。方法83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41例, 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42例, 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比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95.2%)显著优于对照组(8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 安全有效, 不良反应少。

快速型心律失常;胺碘酮;疗效

快速心律失常是急诊科常见的心脏疾病急危重症之一,也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 要给患者立即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 而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可以提高复律疗效,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作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1月在本院急诊科收治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83例, 排除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严重低血压、心肌病或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及对胺碘酮过敏者。按就诊顺序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 男24例, 女17例, 年龄36~78岁, 平均年龄(59.24±6.72)岁, 快速型房颤者12例,室性期前收缩9例, 室上型心动过速患者20例。观察组42例,男26例, 女16例, 年龄35~74岁, 平均年龄(60.30±6.48)岁,快速型房颤患者13例, 室性期前收缩患者8例, 室上型心动过速患者21例,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 普罗帕酮7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 缓慢静脉推注, 10 min内注射完毕,之后应用普罗帕酮0.5~1 mg/min静脉滴注, 30 min后如无效,可再次按上方法静脉推注70 mg。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 首次剂量予1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中, 缓慢静脉推注, 10 min内注射完毕, 然后胺碘酮0.3~1.0 mg/min维持静脉滴注, 30 min后如无效可按以上方法静脉注射150 mg, 最多静脉推注3次[3], 24 h 用量不超过900 mg。两组在用药治疗期间,持续心电监护, 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及症状变化。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1.3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1~3 h症状、体征正常或明显好转, 心率60~100次/min, 转为窦性, 心电图检查正常或有明显改善;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 发作频率减少, 心率较治疗前下降20%以上, 心电图检查有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均未见好转或者加重[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n(%)]

2.2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胃肠道反应3例, 头痛头晕3例, 心动过缓1例, 低血压2例, 静脉炎2例, 发生率:26.8%;观察组:胃肠道反应1例, 心动过缓1例, 低血压1例, 发生率:7.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3, P<0.05)。

3 讨论

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发病较急, 病情变化较快, 患者非常痛苦, 常由急诊入院。临床主要包括过早搏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 由于心律失常可导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出现血压下降、心功能衰竭等, 从而使心脏疾病加重, 导致死亡。因此在急诊此类患者需要争分夺秒的进行抗心律失常抢救治疗。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繁多, 且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纠正心律失常的同时还可促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因此, 必须选择一种既能有效抗心律失常,但又不会促发心律失常的药物, 而胺碘酮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中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最小,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药物[5]。尤其在急诊科, 应用胺碘酮及时治疗可有效避免低血压、休克及心力衰竭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发生。

胺碘酮是临床常用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具有轻度的非竞争性的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作用及轻度Ⅰ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其电生理作用主要是延长心肌(心房肌及心室肌)的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 使旁路前向和逆向的有效不应期均延长, 消除折返激动;抑制心房及心肌传导纤维的快钠离子内流, 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 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6]。因此, 胺碘酮具有广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对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及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心律失常均有很好的疗效, 并且有很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无负性肌力作用[7]。因此, 本次临床观察显示, 应用胺碘酮治疗的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研究亦显示,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均无明显延长PR间期, 增加QRS波时限的作用, 虽然胺碘酮具有更强的延长QT间期作用, 但未见因QT间期延长而导致尖端扭转性室速等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8]。

综上所述, 应用胺碘酮在急诊科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不仅疗效显著, 而且不良反应较少,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首选药物。

[1] 胺郭晋, 吴晓飞, 许超.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6):845.

[2] 莫秋萍.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吉林医学, 2011, 32(24):5022.

[3] 王小伟.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10):107-108.

[4] 郭旭昌, 钟淑琼, 管健.急诊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16):73-74.

[5] 周彤, 曾秋棠.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机制及急诊急救应用进展.临床急诊杂志, 2013, 14(8):398-402.

[6]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工作组.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2008).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 22(5):377-385.

[7] 尹宏磊.胺碘酮在快速心律失常应用中的临床效果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16):49-50.

[8] 虞明胜, 蒋旭九, 王继霞, 等.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刊, 2011, 38(23): 116-117.

2014-06-17]

471000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急诊科

猜你喜欢
室性胺碘酮急诊科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