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淼 闫保星 赵晓
改善微循环药物对创伤性鼓膜穿孔愈合的影响探讨
郭淼 闫保星 赵晓
目的分析改善微循环药物对创伤性鼓膜穿孔愈合的影响。方法70例创伤性鼓膜中等穿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按接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明胶海绵贴补处理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 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比较两组患者1~2周后鼓膜充血程度, 比较4周后鼓膜穿孔的愈合时间和愈合率。结果随访2周后, 观察组0~III级充血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周后, 两组愈合时间及愈合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微循环药物促进创伤性鼓膜穿孔愈合的疗效与自然愈合基本相同, 其效果有待商榷。
鼓膜穿孔;复方丹参注射液;明胶海绵
创伤性鼓膜穿孔自然愈合一般需要1~3个月, 如何缩短愈合时间,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是耳科医师的重要课题[1,2]。有学者认为通过改善微循环药物可加速患者创伤性鼓膜穿孔愈合, 改善鼓膜局部血供, 因此本文对70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改善微循环药物在加速创伤性鼓膜穿孔愈合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0例创伤性鼓膜中等穿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全部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耳闷和耳鸣。按接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观察组中男21例, 女14例;年龄21~49岁, 平均年龄(43.7±5.1)岁;左耳19例, 右耳16例;纯音测试为(20±11)dB HL。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5例;年龄20~50岁, 平均年龄(44.9±4.6)岁;左耳21例, 右耳14例;纯音测试(21±11)dB HL。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年龄介于20~50周岁;②鼓膜紧张部前下中央型穿孔者;③穿孔大小为中等;④受伤12 h内就诊;⑤依从性高、具有促进创口愈合的愿望。
1.3排除标准 ①年龄不满20周岁或超过50周岁;②不符合创伤性鼓膜穿孔中等标准的;③依从性差, 未按要求就诊的;④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和严重并发症者。
1.4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耳道皮肤,表面麻醉采用1%的卡因棉片鼓膜麻醉10 min, 将金霉素眼膏附着于明胶海绵内贴于患者穿孔表面, 同时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 1次/d, 持续治疗2~3周, 口服抗生素1周。对照组口服抗生素1周愈合, 不做其他任何处理, 并做好定期随访。两组患者每周随访1次, 重点观察鼓膜充血及穿孔愈合情况, 观察时需将海绵明胶取出并重新贴片处理, 随访4周后比较鼓膜穿孔的愈合时间和愈合率。
1.5鼓膜充血分析 0级:无充血;I级:鼓环及锤骨柄充血;II级:鼓膜充血占鼓膜面积的1/4~1/2;III级:鼓膜充血面积占鼓膜面积的1/2以上。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充血情况 对两组患者进行2周随访, 观察组0~III级充血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4周后鼓膜穿孔愈合时间、愈合例数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愈合时间及愈合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充血程度(n)
表2 4周后鼓膜穿孔愈合时间、愈合例数情况
表2 4周后鼓膜穿孔愈合时间、愈合例数情况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例数愈合例数愈合时间观察组353211.4±1.8对照组353011.1±2.5 χ2/t0.561.07 P>0.05>0.05
创伤性鼓膜穿孔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 近年来, 其发病呈上升趋势[3]。由于该病可造成听力下降、耳鸣等后遗症,因此临床医生对创伤性鼓膜穿孔的医学干预措施的研究非常重视, 以期提高和促进穿孔愈合。楼正才等[4]对保守治疗、耳内镜手术、贴片修复治疗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的医疗成本进行分析, 认为三种方法治疗此类患者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保守治疗的感染发生率及医疗成本较低,是首选方案, 在效果不佳时可采用内镜手术和贴片干预。楼正才等[5]还对自然愈合的创伤性鼓膜穿孔的形态学进行了相关研究, 并得出了根据其形态学改变指导临床诊疗的意见。吴小洪等[6]采用表皮生长因子对创伤性鼓膜穿孔进行了研究, 认为贴膜修复可缩短愈合时间, 但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对缩短愈合时间无效。
前人的研究是本文深入研究的基础, 本文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明胶海绵对35例患者进行治疗, 认为该种治疗方案与自然愈合的方式比较, 其鼓膜愈合时间、愈合率和充血反应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 无论贴片修复还是改善患者微循环药物的使用, 患者的水肿情况、肉芽增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采用改善微循环药物促进创伤性鼓膜穿孔愈合的效果是有待商榷的。在未来的研究中,本文将更加注重对大量本病患者的长期随访, 以增强此研究在临床的实用价值。
[1] 楼正才, 胡云星, 杨剑, 等.创伤性鼓膜穿孔不同疗法治疗效果及医疗成本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10(21):2384-2386.
[2] 楼正才, 胡云星, 陈勇, 等.创伤性鼓膜穿孔自然愈合的形态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医学研究杂志, 2011(5):68-71.
[3] 段文彬, 陈文弦, 崔鹏程, 等.表皮生长因子对鼓膜穿孔愈合作用与内耳功能影响的研究.现代康复, 2001(19):56-57.
[4] 楼正才, 胡云星, 杨剑, 等.创伤性鼓膜穿孔诊治研究进展.医学研究杂志, 2010(11):100-101.
[5] 楼正才, 胡云星, 张艳慧, 等.创伤性鼓膜穿孔不同修复方式的临床观察.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1(1):20-22.
[6] 吴小洪, 胡云星, 杨剑, 等.表皮生长因子对创伤性鼓膜穿孔愈合的临床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0(32):3677-3679.
2014-06-25]
450000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郭淼闫保星);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超声影像科(赵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