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娟,谭晓丽
(衡阳师范学院 外语系,湖南 衡阳 421002)
大学英语听说课“配音”活动的行动研究
何文娟,谭晓丽
(衡阳师范学院 外语系,湖南 衡阳 421002)
围绕“视频配音”进行行动研究,旨在通过“配音”活动解决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诸多弊端,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行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是改善英语听说课教学效果的有益探索。
配音;听力教学;行动研究
在自我反思的教学模式中发展起来的教学行动研究是近年来国外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研究方法[1],是解决教学与研究脱节问题的手段之一。它要求教师作为研究者,注重关注整个教学环节和课堂互动活动,从中发现问题作为研究课题,促使教师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反思式的研究,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并以此提高教师自己的工作能力[2]。
通过对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课堂的观察以及对学生期末试卷进行分析(见表1),笔者发现,学生在听说课堂中的表现及成绩远远落后于读写课堂的表现及成绩,课堂教学效果差,影响较大。
表1 英语期末成绩分析结果
(一)课堂气氛低落
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是因为完全听不懂,所以干脆放弃;有些学生只能听懂一部分,写不出完整的句子,如果是选择题,就靠猜测答案,并没有理解文章的意思。很多时候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大部分学生在听力课上不会主动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点名回答,也只能说几个单词,甚至有些学生干脆说:“Sorry! I didn’t get it.”
(二)学生内心焦虑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听说能力总体较差,害怕上听说课,大部分学生反映“一听英语就大脑空白,懵了!”“但又想着要通过考试,所以又着急又焦虑!”
(三)教师信心受阻
在聊天中,很多老师也流露出自己的无奈和烦恼,感觉听力课形同虚设,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再加上学生逃课,感觉自己“上听力课就是唱独角戏”“没有激情”“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3]。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内心活动,直接与教师交流,查看教师的教学日记,写教学感想等方法,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笔者参考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的观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有趣的听力活动中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消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4]。鉴于学生对英文电影高涨的热情,笔者设想,让学生参与到给视频或影视“配音”的活动中来,借此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本次行动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12级美术系平面设计1班和2班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自己处于“零基础”阶段。这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态度较好,虽然很多时候是错误百出,但每次布置的作业能按时完成。
(一)分工合作
为了不给学生太大的压力,也为了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本次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互助”的形式来参与,5人为一组,每组控制在10分钟,如果所选视频是单角色,则每人2分钟左右,如果是多个角色,所有组员各司其职。
(二)视频选择
由每组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视频,视频风格不限,但内容必须健康积极向上,视频上不能出现字幕,根据视频人物行为自己设想台词、编排故事。
(三)角色扮演
视频播放一次后,组员们还要进行角色扮演,把视频内容表演出来,要求脱稿,台词必须背诵出来。另外,可以利用一些表演道具、服装和头饰来增加气氛。
(四)委员评价
为了进一步吸引学生,班上还成立了评价委员会(班上所有学生轮流参加),每组学生配音表演完成后,委员们要给出评价[6]。要求表扬和批评都不能说得太泛,要说出每一组的具体表现。因为研究对象是2012级美术系平面设计1班和2班的学生,英语基础本来就薄弱,为了降低难度,减轻压力,增强乐趣,允许每个委员只说三句英文,其他可以用中文来完成。
此次行动研究从2013年9月到2013年12月,实施了一个学期。在这期间,笔者坚持写教学日记,认真观察课堂,及时记录学生的表现,课后进行一个小总结,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行动研究结束后,笔者将学生的体会和自己的教学日记及反思进行整理、提炼和归类,总结本次行动研究的效果。
(一)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
从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以前的听说基本上只是被动的听,很少说,因为觉得自己无法用英语流利地表达。但这次的活动让他们有了新的体验,因为不得不自己去揣摩角色的心理,然后要编辑故事用英语表达出来,有了主动思考的动力。“因为不想落后于其他组,我们这组的同学都绞尽脑汁,想要好好表现,每次讨论都很热烈!”
(二)从枯燥无味到兴趣盎然
本次的“配音”行动研究打破了固有的旧模式,从新的视角,让学生体验不一样的学习乐趣。很多学生表示,改变了对英语课一贯的看法,开始对英语课抱有很强的期待。“以前不管听得懂听不懂都不会认真听,但英语老师兴起这个活动后,虽然有些地方也听不懂,但我都能认真仔细地去听!”
(三)从借口逃课到自动满勤
活动前,课堂出勤率不高。活动期间,同学们都会自觉地来上课。有位学生英语课很少上,英语学习处于放弃状态。行动研究开展后,他所在的小组选择的视频是“非诚勿扰”。进行角色扮演时,他扮演的是一个女生,令大家捧腹大笑。班上所有同学都很认真地观看,评价委员们更加积极,一边记录,一边思考。笑声、掌声、鼓励的声音令课堂气氛很活跃,大家积极发言。这位曾经在课堂上基本上不开口说英语的男生,这次表现真的不错,虽然发音不是很准确,但台词熟练,更重要的是后来的英语课一直都有了这位学生的影子。
(四)从单纯书本到多样视频
活动前,上课所用的教材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Part A 的Discussion 只能调动几个学生参与,其他学生基本上是观看的态度;Part B中的Exercise 1是选择题,大家给出答案的准确率也很低,Exercise 2 是回答问题,需要书面写出,没有能够写出完整答案的学生,有几个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只能写出部分答案。采用行动研究后,除了书本上的听力练习外,另外增加了视频配音。活动期间,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检查,笔者发现学生们的学习风气明显好转。口语练习时,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进来;作业的准确率也有所提高;活动前,书本中的短文理解从不给学生听,因为稍有点难度,属于英语四级的水平,活动期间,笔者试着给学生听,只是比书本要求的多听两遍,经过几次试验和调查,结果发现,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们能听懂文章大意,并能复述一些内容。
本次行动研究对学生的英语提高虽然没有质的飞越,但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也让笔者对自己的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为今后的教学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当然,本次行动研究存在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还可以进一步地完善;研究对象可以范围更大;数据的收集要更加系统化、多样化,可以进行多次问卷调查;对课堂可以进行录像,以便课后教师自己继续观察,为进行深度分析提供最形象最真实的素材。
[1] Anne Burns. Doing Action Research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A Guide for Practitioner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1:19-22.
[2] 王蔷,张虹.高校与中学英语教师合作行动研究的实践探索——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65-69.
[3] 彭梅.英语听写教学行动研究——以非全日制英语专业大学生为例[J].外语界, 2012(5):79-87.
[4] 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48-50.
[5] 方岚.近十年中外外语听力研究比较[J].现代外语, 2010(3):305-313.
[6] 杨学云.听写式语言输入训练对英语听力能力发展的有效性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7):29-32.
[责任编辑、校对:梁春燕]
An Action Research into the Dubbing a Video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lass
HE Wen-juan, TAN Xiao-li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2, China)
In this paper, an action research about dubbing a video is carried out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la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y is very successful, which not only improves the studen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greatly, but also fills the students with enthusiasm.
dubbing; listening teaching; action research
2014-05-07
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湘教通[2013]223号第347号)
何文娟(1979-),女,湖南郴州人,讲师,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G642.42
A
1008-9233(2014)06-007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