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兴华 王方
摘 要:核心企业领导风格对于技术创新网络整体的创新成果产出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领导风格进行了界定,提出了以创新氛围为中介的核心企业不同导向的领导风格对网络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实证结果表明:核心企业的三种导向领导风格均对创新氛围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关系导向第一,变革导向第二,任务导向第三;创新氛围在核心企业的关系导向和变革导向领导风格与网络创新绩效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在核心企业的任务导向领导风格与网络创新绩效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关键词:技术创新网络;核心企业领导风格;创新氛围;网络创新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4)02000706doi:10.11847/fj.33.2.7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Leading Firms Leadership Style,
Innovation Climate, and Network Innovation Performance
DANG Xinghua, WANG Fang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54, China)
Abstract:Leading firms leadership styl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innovation output in the whole technology innovation network. This paper defines the leadership style of leading firm in technology innovation network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and then proposes the conceptual model and research hypothesis that innovation climate plays a mediated role between different orientations of leading firms leadership style and network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empirical research shows: the three orientations of leading firms leadership style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innovation climate, in which the most important is relationoriented, the second is changeoriented, and the third is taskoriented; Innovation climate has a complete mediate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ationoriented, changeoriented leadership style of leading firm and network innovation performance, but it has not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skoriented leadership style of leading firm and network innovation performance.
Key words:technology innovation network; leading firms leadership style; innovation climate; network innovation performance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间合作技术创新活动日益普遍,技术创新网络及其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由不同的创新主体间相互合作而形成的技术创新网络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而技术创新网络的有效组织和实施离不开核心企业的网络管理能力和网络领导能力。因此,从技术创新网络这一合作形式出发,探索核心企业领导风格与网络合作创新的关系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已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联盟网络中的领导风格研究[1,2]。Wipple和Frankel指出领导风格是一个关系到联盟成功或失败的重要因素[3]。Speakman和Bruner直接指出Volvo和Renault联盟中的六个失败因素之一就是不正确的领导风格[4]。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尽管已有一些联盟研究领域的学者提出领导者的领导风格是影响联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仍很缺乏[1]。已有研究关注于领导在组织或团队关系形成阶段发挥了什么作用,并且主要针对特定的领导风格,尤其是变革型领导风格涉及较多,鲜有学者针对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领导风格与创新问题进行专门探讨,对领导风格影响网络创新的路径与方式及其在网络组织发展过程中的角色与功能等问题的研究则更少。我们认为,随着组织间合作、网络化研发逐步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形式,许多跨组织或多组织的互动关系网络也已形成。核心企业对网络成员创新行为的支持和鼓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网络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网络的有效运行。因此,找寻新的、更加适用于网络情境下的领导风格来解释网络组织合作发展中的领导机制已成为目前联盟领导研究中的迫切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在文献回顾和探索性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创新氛围为中介的核心企业不同导向的领导风格与网络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加以验证,以期能够揭示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为识别核心企业有效领导风格和提升网络创新绩效提供参考。
2 理论基础
2.1 核心企业领导风格
自从Bass正式提出了交易型领导行为理论和变革型领导行为理论,领导理论在组织中的研究已日趋成熟[5]。虽然关于组织领导理论的研究已很丰富,但是对于网络组织形式中的领导理论研究还十分匮乏。近几年,核心企业的领导风格研究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Hannah和Lester认为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领导风格是指核心企业为了承担信息管理、创新选择和创新责任而采取的有效领导方式[6]。Bolinger和Smith认为核心企业领导风格对于联盟网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可以提供信息共享、建立信任、构建承诺和保证不同组织文化的适应性[7]。Koka等指出核心企业的有效领导风格能够组织管理复杂的创新项目、协调网络冲突以及处理和传播信息资源,同时也是网络创新成功的保证[8]。综上分析,本文将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领导风格定义为:网络合作创新背景下核心企业为了激励网络成员的承诺和行动、协调网络成员间的合作冲突以及建立广泛的合作创新基础所采取的控制手段。
关于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的领导风格类型研究方面,与传统的组织内背景不同,由于技术创新网络本身具有非正式组织和复杂组织的特征,网络组织合作中具有跨知识边界的合作创新行为和不确定性的创新战略等特点,网络领导者需要更多的扮演辅助、协调、组织等角色。本研究借鉴Ekvall和Ryhammar[9]以及Yukl[10]提出的领导风格三因素模型,认为核心企业的领导风格类型包括变革导向、关系导向和任务导向。核心企业的变革导向领导风格主要着眼于让网络成员意识到所承担任务的重要意义和责任,激发网络成员的需求和愿望;核心企业的关系导向领导风格主要体现在不仅能与网络成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可以协调成员间的关系,并对成员提供支持和鼓励;核心企业的任务导向领导风格主要着眼于任务分配、资源配置和网络整体能力的发展。
2.2 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是指组织的工作场所中与创造力或创新有关的环境因素,包含工作环境中与创新有关的政策及具体的实践[11]。目前有关创新氛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层面和团队层面。Amabile提出组织创新氛围是组织成员描述组织是否具有创新环境的主观体验,并开发了组织创新氛围评价量表,包括创造力的促进或激励因素、自知和自由度、资源、压力、阻碍创造力的组织因素[12]。Anderson和West指出团队创新氛围是团队成员对团队创新工作环境的共享认知,并编制了团队创新氛围量表,包括愿景目标、参与安全感、任务自主性、创新支持、测试社会称许性[13]。由于当前的组织正处于一个不断变化、激烈竞争的动态环境中,组织间、团队间合作日益频繁,特别是对于重大的、创新性的项目,更需要多个团队或组织相互合作,这种合作对象的选择及其合作过程都需要对对方的创新氛围达成一致性认知,进而做出更适合的决策。但是目前针对多个团队或组织之间的创新氛围研究还很缺乏[14]。
本文以Amabile,West等的研究为基础,同时参考了方来坛的相关研究成果,将网络组织中的创新氛围定义为:网络成员对网络创新特性的主观知觉与描述,同时能够使成员对网络内部创新产生一致性认知与整体知觉。这种知觉会影响网络成员的创新目标选择和创新行为的持久性,进而会影响到网络整体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网络情境下创新氛围的衡量主要包括愿景目标、创新支持和参与安全三个方面,其中愿景目标代表着有价值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能激发网络成员积极创造的主动性;创新支持是指核心企业对网络成员的创新行为提供制度上和形式上的支持,这些支持对网络整体创新更为重要;参与安全主要强调一种宽松的合作环境,能让网络成员积极地参与决策和问题解决过程。
2.3 网络创新绩效
网络创新绩效是指技术创新网络在一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活动效果,也是对网络创新目标达成程度的一种衡量。目前对网络创新绩效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Senart等指出产学研创新网络中的产出主要体现在整体专利数量的增加[15]。Gopal和Gosain认为网络创新绩效可以从创新效益和创新效率两个维度进行测量,其中创新效益衡量的是创新成果达到预期的程度,包括合作满意度、创新产品的成功率、创新的彻底程度、年申请专利数和成果的市场价值等;创新效率衡量的是创新过程被有效管理的程度,包括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和年新产品数[16]。由此,本文认为技术创新网络绩效是指技术创新网络组织为实现其创新目标而展现在个体层面和整体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并借鉴谢永平等的观点,认为网络创新绩效的评价包括了网络创新过程的效率、网络创新产出的成果、各合作企业创新价值增加及其总和以及合作创新对企业商业成功的贡献四个方面[17]。
3 研究假设提出
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作为网络的主导者领导整个网络的发展,其领导风格会对网络中的创新氛围产生一定的影响。Porter和McLaughlin在其研究中指出网络组织中的领导者不仅需要处理网络创新中的悖论问题,例如个体独立创新和整体合作创新之间的冲突,同时还需要建立愿景和氛围为合作创新活动提供条件[18]。Moolenaar等针对荷兰教育系统的51所学校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领导者的变革型领导风格与学校的创新氛围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19]。Murphy和Ensher认为创新网络中具有关系导向领导风格的领导者在培养网络内部知识共享的氛围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建立网络成员间的互信关系,激发网络成员的合作热情和知识共享的意愿,从而形成创新性的氛围[20]。Perks和Moxey指出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需要合理而有效地对任务和资源进行分配,并促进网络成员间的知识共享,通过营造网络中的创新氛围进而对产品创新绩效产生影响[21]。可以看出,多数学者都认可核心企业的变革导向、关系导向和任务导向领导风格均对创新氛围有积极影响作用。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1a 核心企业的变革导向领导风格对创新氛围具有正向的影响。
H1b 核心企业的关系导向领导风格对创新氛围具有正向的影响。
H1c 核心企业的任务导向领导风格对创新氛围具有正向的影响。
核心企业不同导向的领导风格对创新氛围的影响应该是有所差异的。与传统的强调变革型领导风格的组织背景不同,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对于促进知识共享、协调网络内部不同的创新文化和企业间利益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7]。核心企业的关系导向领导风格可以使网络成员拥有明确的战略愿景和共同目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网络内部知识共享水平,它对网络中创新氛围的营造具有重大的影响;核心企业的变革导向领导风格对网络整体创新的提升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也有利于网络创新氛围的营造;核心企业的任务导向领导风格可以通过对创新任务和创新资源进行分配,并激励网络成员的创新热情,从而对创新氛围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1d 核心企业的变革导向、关系导向和任务导向领导风格对创新氛围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中关系导向领导风格最强;变革导向领导风格第二;任务导向领导风格相对较弱。
现有的许多研究表明,创新氛围对创新绩效有积极的影响。技术创新网络若具有较强的创新氛围,意味着网络组织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这些都会对网络创新绩效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Tai等通过针对台湾半导体产业联盟的NPD组织成员进行研究,发现领导社会支持和组织社会支持对联盟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2]。Chung和Huang基于社会互动关系视角检验了联盟网络的创新合作氛围和网络结构对知识流动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创新合作氛围可以通过影响联盟成员的社会互动关系进而对知识流动产生影响[23]。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2 技术创新网络组织中的创新氛围对网络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影响。
核心企业是技术创新网络组织发展和创新的驱动力,而网络创新绩效取决于网络成员的共同努力。Gumusluoglu和Ilsev认为在核心企业的变革型领导风格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内部创新支持(创新支持氛围与资源补充)和外部创新支持(获取外部知识和资源)起到了关键的中介作用[24]。Porzse等通过对匈牙利医疗器械制造企业进行调查时发现,领导者通过营造创新氛围来影响创新[25]。Nemanich以收购整合情境中的员工为研究对象,发现目标清晰度和支持创新的氛围在变革型领导风格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26]。可以看出,无论是创新氛围还是创新效果,都需要具有有效领导风格的领导者来引导,领导者是影响创新氛围和网络创新的指导力量。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核心企业的领导风格可以通过影响网络组织中的创新氛围进而对网络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3a 创新氛围对核心企业的变革导向领导风格与网络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
H3b 创新氛围对核心企业的关系导向领导风格与网络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
H3c 创新氛围对核心企业的任务导向领导风格与网络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本文将核心企业领导风格、创新氛围与网络创新绩效整合在一个研究框架中,形成了以创新氛围为中介的核心企业的不同导向领导风格对网络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本文的概念模型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文在选择样本时尽可能选择生物制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制造业等最能体现合作创新网络的组织,并采用“滚雪球”的方式对网络样本进行确定。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由于核心企业的领导风格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外在的影响和感知,按照领导理论研究的一般做法,通常需要网络成员对核心企业的领导风格进行评价。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技术创新网络中的成员企业发放问卷。在当地行业协会、高新区管委会的帮助下,调研人员与上述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进行电话交谈和Email调查问卷。问卷调研在2012年6月至10月间进行并通过两种途径发放,一部分通过Email电子邮件的方式对上述产业集群地区的企业发放问卷416份,另一部分则面向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MBA和EMBA发放问卷137份。共回收问卷435份,问卷回收率为78.6%。再剔除存在明显错误和缺失的无效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47份,问卷有效率为79.8%。
4.2 问卷与研究变量
本文在问卷设计上尽量采用已有成熟量表。其中,核心企业领导风格量表借鉴Ekvall和Ryhammar[9]以及Yukl[10]的三维领导风格模型,并根据本文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包括领导风格的变革导向、关系导向和任务导向三个方面的测量,设计了18个题项;网络组织中的创新氛围测量量表根据Anderson和West[13]以及Bharadwaj和Menon[27]等研究学者提出的创新氛围量表(TCI)的修正版,有针对性地选择包括愿景目标、创新支持、参与安全三个指标来测量网络组织中的创新氛围,设计了13个题项;关于网络创新绩效的衡量方面,本文根据Ritter等关于创新成功的测度量表进行了适当的修正[28],从网络创新能力(专利数量)、新技术的数量和市场接受程度、网络成员满意度三个方面考察,共设计了7个题项。所有问题均采用Likert 5级量表形式,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
5 数据分析
5.1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变量的信度检验主要使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即Cronbachs α系数。检验结果显示:总量表的α系数为0.921,核心企业领导风格分量表、创新氛围分量表、网络创新绩效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93、0.941、0.908,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均高于0.7,表明本研究使用的问卷数据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变量的效度检验主要考察内容效度和收敛效度。问卷中的题项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成熟量表,并结合本研究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保证了问卷具有足够的内容效度。检验收敛效度时依据平均提炼方差进一步确定收敛效度,核心企业领导风格、创新氛围、网络创新绩效的AVE值分别为0.675、0.638、0.607,均超过0.5,说明变量之间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
5.2 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
对于假设的检验,本研究首先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就核心企业领导风格、创新氛围、网络创新绩效做两两分析,然后我们对核心企业领导风格、创新氛围、网络创新绩效这三个变量间整体模型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回归分析。
(1)核心企业领导风格对创新氛围的关系假设检验
我们采用分步回归的方法。先将三种导向领导风格分别对创新氛围进行回归(模型1a、1b、1c),再将三种导向领导风格同时作为自变量与创新氛围进行回归(模型1d)。经检验,核心企业的三种导向领导风格均对创新氛围有正向影响作用;在核心企业的三种领导风格中,关系导向对营造创新氛围具有最重要的正向影响关系(β=0.56;p<0.01),其次是变革导向(β=0.35;p<0.01),任务导向的影响因子相对最小(β=0.34;p<0.01)。因此,假设H1a、H1b、H1c、H1d得到验证。
(2)创新氛围与网络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检验
类似的,将创新氛围作为自变量,网络创新绩效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模型2)。经检验,创新氛围对网络创新绩效有正向的直接影响(β=0.54;p<0.01),假设H2得到验证。
(3)创新氛围的中介作用检验
本文使用SPSS软件,将核心企业的变革导向、关系导向、任务导向领导风格分别与网络创新绩效回归,加入创新氛围变量后,再与网络创新绩效回归,分别构建核心企业的变革导向领导风格与网络创新绩效(模型3a和3b)、核心企业的关系导向领导风格与网络创新绩效(模型4a和4b)、核心企业的任务导向领导风格与网络创新绩效(模型5a和5b)的中介作用检验(如表1)。
结果显示,核心企业的任务导向领导风格对网络创新绩效没有显著性影响,也就谈不上创新氛围的中介作用。因此,假设H3c没有得到验证。核心企业的关系导向、变革导向领导风格对网络创新绩效有显著性影响,而加入创新氛围变量后,二者对网络创新绩效的显著性影响消失,证明创新氛围在核心企业的关系导向、变革导向领导风格与网络创新绩效间的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因此,假设H3a、H3b得到验证。这说明具有关系导向、变革导向的核心企业领导风格可以通过影响创新氛围进而对网络创新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6 结论及分析
本文构建了核心企业领导风格、创新氛围与网络创新绩效间的关系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过程中,得到了一些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的研究结果。
首先,对核心企业的不同导向领导风格与网络组织中的创新氛围间的关系在中国情境下进行了检验,这是领导理论与创新氛围理论在技术创新网络中的拓展,可为我国技术创新网络研究中的实践问题提供有益的新见解。研究发现核心企业的三种导向领导风格均对网络中的创新氛围有显著性影响,但是存在差别。按照影响程度从高到低排序,第一是关系导向,第二是变革导向,第三是任务导向,这提示我国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为了营造网络中的创新氛围需要更加合理地使用三种导向领导风格,尤其是重视关系导向领导风格。其次,以创新氛围理论为基础,采用组织创新氛围和团队创新氛围的相关研究思路,对网络组织中的创新氛围与网络创新绩效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组织中的创新氛围对网络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这是网络情景下的开拓性研究,也是将创新氛围研究拓展至跨组织、跨团队以及网络层面上。最后,创造性地将创新氛围引入到核心企业领导风格与网络创新绩效两者的关系之中,提出并验证了创新氛围在核心企业的关系导向领导风格、变革导向领导风格与网络创新绩效间的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而在任务导向领导风格和网络创新绩效间的关系中不具有明显的中介作用。这说明具有关系导向和变革导向领导风格的核心企业可以通过营造网络中的创新氛围进而对网络创新绩效产生更大的影响。这是对原有“领导风格—创新绩效”直接关联的突破和完善,也为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尽管本文从理论上揭示了核心企业的不同导向领导风格在技术创新网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从实证上进行了检验,但仍旧存在某些局限,有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考察。首先,鉴于本文的探索性研究本质,尚有许多深入性的研究课题,如本文证实了创新氛围这一中介作用的存在,后续研究需要通过更全面的分析以识别其他的中介变量,将其纳入核心企业领导风格与网络创新绩效的关系模型中,以建立更为完善的理论模型,其结果将更有意义。其次,在提升技术创新网络绩效的研究中,除考虑核心企业行为因素外,还可以考虑网络组织合作中知识外溢、外部环境的改变等多方面的因素对网络创新绩效的具体影响。
参 考 文 献:
[1]Osborn R N, Marion R. Contextual leadership,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seeking alliances[J].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009, 20(2): 191206.
[2]Müller G S. Leadership in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s: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2012, 14(4): 428443.
[3]Wipple J M, Frankel R. Strategic alliance success factors[J].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2000, 36(2): 2128.
[4]Speakman R, Bruner R. The dark side of alliances: lessons from volvorenault[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08, 16(2): 136149.
[5]Bass B M.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s[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5. 105123.
[6]Hannah S T, Lester P B. A multilevel approach to building and leading learning organizations[J].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009, 20(1): 3448.
[7]Bolinger A S, Smith R D.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as a strategic asset[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1, 5(1): 818.
[8]Koka B R, Madhavan R, Prescott J E. The evolution of interfirm networks: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patterns of network chang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6, 31(3): 721737.
[9]Ekvall G, Ryhammar L. Leadership style, social climate and organizational outcomes: a study of a swedish university college[J].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1998, 7(3): 126130.
[10]Yukl G. How leaders influence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J].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008, 19(6)
: 708722.
[11]West M A, Farr J L.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at work: psychological and organizational strategies[M].Oxford: John Wiley & Sons, 1990. 313.
[12]Amabile T M. Assessing the work environment for creativ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6, 39(5): 11591162.
[13]Anderson N, West M A. Measuring climate for work group innovation: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team climate inventory[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8, 19(3): 235258.
[14]方来坛,刘蓉晖,张风华.团队创新氛围量表的研究现状[J].管理评论,2009,21(8):4044.
[15]Senart A, Bouroche M, Cahill V. Modelling an emergency vehicle earlywarning system using realtime feedbac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and Database Systems, 2008, 2(2): 222239.
[16]Gopal A, Gosain S.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controls and boundary spanning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outsourcing: implications for project performance[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10, 21(4): 960982.
[17]谢永平,党兴华,张浩淼.核心企业与创新网络治理[J].经济管理,2012,34(3):6067.
[18]Porter L W, McLaughlin G B. Leadership and the organizational context: like the weather[J].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006, 17(6): 559576.
[19]Moolenaar N M, Daly A J, Sleegers P J C. Occupying the principal position: examin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ocial network position and schools innovative climate[J].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010, 46(5): 623670.
[20]Murphy S E, Ensher E A.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charismatic leadership in creative teams: the case of television directors[J].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008, 19(3): 335352.
[21]Perks H, Moxey S. Marketfacing innovation networks: how lead firms partition tasks, share resources and develop capabilitie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1, 40(8): 12241237.
[22]Tai C C L, Chang C M, Hong J Y, et al.. Alternative models for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a study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teams in Taiwan[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2, 57(9): 511517.
[23]Chung C J, Huang J W.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capacity[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9, 62(1): 104114.
[24]Gumusluoglu L, Ilsev A.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creativity and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9, 62(4): 461473.
[25]Porzse G, Takacs S, Csedo Z, et al.. The impact of creativ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on the innovation activity of medical devices manufacturing firms in Hungary[J]. European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2012, 4(13): 111.
[26]Nemanich L, Keller R.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in an acquisition: a field study of employees[J].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007, 18(1): 4968.
[27]Bharadwaj S, Menon A. Making innovation happen in organizations: individual creativity mechanisms, organizational creativity mechanisms or both[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0, 17(6): 424434.
[28]Ritter T, Gemunden H G. The impact of a companys business strategy on its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 network competence and innovation succes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4, 57(5): 548556.
[20]Murphy S E, Ensher E A.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charismatic leadership in creative teams: the case of television directors[J].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008, 19(3): 335352.
[21]Perks H, Moxey S. Marketfacing innovation networks: how lead firms partition tasks, share resources and develop capabilitie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1, 40(8): 12241237.
[22]Tai C C L, Chang C M, Hong J Y, et al.. Alternative models for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a study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teams in Taiwan[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2, 57(9): 511517.
[23]Chung C J, Huang J W.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capacity[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9, 62(1): 104114.
[24]Gumusluoglu L, Ilsev A.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creativity and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9, 62(4): 461473.
[25]Porzse G, Takacs S, Csedo Z, et al.. The impact of creativ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on the innovation activity of medical devices manufacturing firms in Hungary[J]. European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2012, 4(13): 111.
[26]Nemanich L, Keller R.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in an acquisition: a field study of employees[J].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007, 18(1): 4968.
[27]Bharadwaj S, Menon A. Making innovation happen in organizations: individual creativity mechanisms, organizational creativity mechanisms or both[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0, 17(6): 424434.
[28]Ritter T, Gemunden H G. The impact of a companys business strategy on its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 network competence and innovation succes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4, 57(5): 548556.
[20]Murphy S E, Ensher E A.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charismatic leadership in creative teams: the case of television directors[J].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008, 19(3): 335352.
[21]Perks H, Moxey S. Marketfacing innovation networks: how lead firms partition tasks, share resources and develop capabilitie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1, 40(8): 12241237.
[22]Tai C C L, Chang C M, Hong J Y, et al.. Alternative models for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a study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teams in Taiwan[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2, 57(9): 511517.
[23]Chung C J, Huang J W.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capacity[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9, 62(1): 104114.
[24]Gumusluoglu L, Ilsev A.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creativity and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9, 62(4): 461473.
[25]Porzse G, Takacs S, Csedo Z, et al.. The impact of creativ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on the innovation activity of medical devices manufacturing firms in Hungary[J]. European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2012, 4(13): 111.
[26]Nemanich L, Keller R.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in an acquisition: a field study of employees[J].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007, 18(1): 4968.
[27]Bharadwaj S, Menon A. Making innovation happen in organizations: individual creativity mechanisms, organizational creativity mechanisms or both[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0, 17(6): 424434.
[28]Ritter T, Gemunden H G. The impact of a companys business strategy on its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 network competence and innovation succes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4, 57(5): 548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