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莹
开学后,我担任了七年级五班的语文教师,并兼任班主任。为带好班级,我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结果显示,全班56名学生中,单亲务工家庭学生24人,双亲务工家庭学生18人,而且大部分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这些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多学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部分学生早就被贴上了“问题学生”的标签。为强化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我以语文教学为阵地,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1.立足语文课堂,培养留守学生的学习兴趣
(1)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打好师生沟通与交流的基础。我利用业余时间亲近这些孩子,和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课堂上,我时常流露出对学生的热爱之情,让学生感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他们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自主投入学习,学得轻松愉快,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2)精心设计上课导语,吸引学生注意。一堂新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有一种向而往之的学习意识,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而解决这个“关键”便在于导语的设计。好的导语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很快地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
(3)巧妙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面前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探究心理便活跃起来。在语文课堂上,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最终实现课堂结构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4)运用现代技术,增强学习兴趣。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入课堂,录音、录像、幻灯以及多媒体等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物等活起来,有利于引起审美愉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5)提供成功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在赏析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时,学生们纷纷发表见解。有的同学认为“直”字表明诗人正直不阿,“圆”字则暗指当时社会官场上大多数人的圆滑世故。长河里的落日则比喻腐朽势力们已是夕阳近黄昏了,预示了他们已经衰颓败落的结局。我表扬了那些积极发言的留守学生,表扬他们见解独特。
(6)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榜样事例、名人名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
(1)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用语文课本中的历史人物或仁人志士对祖国的赤胆忠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教育他们。如推翻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孙中山、为中华崛起而发奋读书的周恩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描绘了宏伟蓝图的邓小平及为祖国的科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们,他们无不是把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视为己任,富有高度的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价值只有在对祖国、对人民有作为时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培养学生的爱心的课文,引导学生爱父母、爱事业、爱生命、爱生活、爱大自然。只有这样,他们的责任感才会油然而生,才会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产生责任感以至对集体、对社会产生责任感。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的课文,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课文。如鼓励人们进取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叙写一群妇女为保家卫国送郎上战场,助夫歼敌,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要积极进取,对祖国、对人民尽职尽责,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学生。
3.培养留守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生活态度
充满生活气息,热爱劳动的古诗处处可见。唐人李绅的《悯农》表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教育我们从小热爱劳动的同时,更要珍惜劳动成果。古诗里的劳动是丰富多彩的,从古人的诗韵中,勤劳质朴的人们充满着对劳动的热爱,充满着对美好明天的憧憬和向往。晚唐诗人罗隐有《蜂》云:“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寓意着劳动光荣。我们要通过这些古诗的学习,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在劳动中感受快乐,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