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本真境界浅探

2014-07-17 06:39陈猛
教师·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本真境界作文教学

陈猛

摘 要:作文原本是学生跳动的生命,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学生习作要真实,要讲实话,说真话。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构建,更要展现学生本真的生命底色。儿童习作呈现的不应该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还应该从儿童那里听到最美妙的生命拔节声!

关键词:作文教学;本真;境界

学生习作是以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为核心的一种生命活动,也是学生生命存在的另一种精神形式。学生把自己对生命的真切体验,用语言文字真实表达,这是学生习作的“本真状态”。

但纵观小学生的习作,多是牵强附会、言不由衷的语言堆积,少有鲜活生动的真情表达,独到深刻的个性展示。

一、小学生作文“本真状态”缺失的原因

原因一:缺少亲近自然的机会

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然而繁重的课业负担和沉迷于电视网络,让孩子失去了许多触摸自然的机会。有位学生在习作《中秋之夜》中写道: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满天的星星好似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天幕上,闪闪地发出耀眼的亮光。

显然这位学生并没有仔细观察过中秋之夜的夜空。习作成了词句的简单积累。正所谓“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缺失了感悟生活和捕捉精彩瞬间的能力,思维的灵感也被一点点消磨殆尽,创作的源泉将一点点干涸枯竭。

原因二:束缚心灵的自由放飞

教师指导习作的重要手段是“例文”,“例文”实际上就是将抽象的习作知识技能形象化、具体化、操作化。可结果往往是学生只关注于作文的格式,“例文”成了模版,就连想要表达的情感也大致相同。曾出过这样一个作文题“美丽的谎言”,给出的例文是一位妈妈为了让孩子吃红烧排骨,骗孩子说自己牙疼不能吃,最终还是被孩子发现了,孩子感动得流下眼泪。等到学生把作文写出来之后,全班一半以上的学生写的是类似的事情,习作结构也大致相同。我们总担心孩子们幼稚粗浅,于是便习惯于告诉,着眼于构思,苛刻于语言。渐渐地,孩子们的习作少了鲜明的个性、生动的思想。

原因三:缺少活泼灵动的引导

有位小学生在作文《我的理想》中写道:

阿爹还没走(当地称人死为“走”)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变成一只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就都不怕了……

这篇充满童真和独特体验的作文却因为作者的理想是想做条狗而被教师打了个大大的红“×”。从这位教师的批阅来看,可以感觉出这位老师既定的作文评价标准,那就是立意要高远,要有意义。事实上,在这种标准的要求下,很多学生在作文中丢弃了童心体验,学会了世故说谎。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累了!怕了!

二、小学生作文如何回归“本真状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如果每一次习作,都能成为孩子们真诚表达的旅程,你会惊奇地发现,作文教学原来是那样可爱,那样精彩!小学作文教学应该创造充满生命的课堂,焕发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让习作回归应该呈现的本真状态。

1.亲近自然,回归本真

自然乃宇宙万物的生机本色,是大千世界的原生状态,也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定则。“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艺术创作是如此,儿童习作是生命本真的表达和交流,当然更要回归自然。请看赵聿丹小朋友写的一篇习作:

“摩生擦电”

一天晚上,睡觉时,妈妈帮我脱衣服。脱到毛衣时,毛衣擦到我脸上觉得毛毛的,糙糙的,还带点麻麻的感觉。同时也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这就是摩擦生电的现象。我说:“妈妈,‘摩生擦电了。”妈妈笑了,说:“应该是‘摩擦生电。其实,我知道这是摩擦生电现象,因为心太急,说话不经过脑子,才不小心说错的。看来,说话前一定要想一想,说话不经过脑子,会很容易闹笑话的。

这位低年级的小朋友,虽然还没有开始学习作文,只是“写话”,但却写得多么有意思。把“摩擦生电”,不留神说成了“摩生擦电”,也就“擦”出了小作者的“思想火花”,没想好就说会闹笑话。这种近似原生态的记录,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小作者那种自然的精神世界,没有经过任何雕琢,就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可真是一种“诗意地栖居”。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素材的来源之一,主要靠观察。只有通过对身边人、事、物、景的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有生气的文章来。

2.关注自由,放飞激情

儿童精神是什么?有人归纳为是自由的游戏精神,这不无道理。儿童的纯朴无邪和率真天性,使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一种过程本身就是结果的非功利游戏,在无拘无束的人际关系中享受着平等交往、自由想象和创造的快乐。要让儿童精神在习作中呈现本真,就不能不关注他们表达和交流的自由。不妨读读下面这篇获得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的习作:

妈妈回来了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其实,这个孩子的习作很朴实,只有107个字,没有华丽的词语,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强烈的真实情感,这就是孩子的心里话,这就是孩子的表达特色!作为教师,当你面对学生的习作,不要横挑鼻子竖挑眼,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评价,不要用条条框框去约束。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避免“挤出”老气横秋的“小大人”似的千篇一律的“美文”,孩子们才能达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的自由写作境界,孩子们才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独特的感受、独特的思维写出充满童真童趣的习作来。

3.激励评价,注重引导

作为教师,虽然我们的年龄不可能再回到孩提时代,但我们的心可以回去;虽然我们的童心不可能再拥有,但我们可以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深思,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事物。无论孩子的习作多么幼稚可笑,总可以在“荆棘丛中”找到个性的“花朵”或者含苞待放的“花蕾”!请看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习作课《考试》中的评价:

有一个同学在回答问题时,用到了“打灯笼上茅房——找死(屎)”。于老师激动地跟这位同学握手,并评价这个歇后语虽然不文明,但能说明问题,有意思。还有一个同学说:“最后一题居然要求只做第一、二小题——”于老师紧接着说:“‘居然一词用得好,这个词表达了当时的心情,用词准确,加5分。”哪怕学生的习作很平常,但只要读得很有感情,于老师也会给予相应的分数以示奖励。当然于老师在激励学生的同时,还不忘指出学生的不足。有一个学生在习作中称于老师是“老狐狸”时,于老师说:“我相信这个‘老狐狸是带引号的,如果带引号,我就接受。如果不带引号,我可就难受了。”这样的评价,既渗透了引号的使用方法,又让学生收获了愉悦的心情。

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构建,更要展现学生本真的生命底色。“幼稚粗拙是健壮美妙的前奏曲。”因此,儿童习作呈现的就不应该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习作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的拔节声!自然、率真、童趣、温馨是儿童的天性,呵护儿童的天性,就能从儿童那里听到最健壮美妙的生命拔节声!儿童的习作能力也会在呵护中本色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栋生.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J].人民教育,2008(6).

[2]毛荣富.作文散步[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本真境界作文教学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盈一月相戒指的本真自然与创新
“人师”的境界
论贾宝玉之本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