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阶梯式体验在剪纸中的合理利用

2014-07-17 03:32杜红梅
新课程·上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阶梯式体验剪纸

杜红梅

摘 要: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不断体验,因此,在剪纸活动中不能淡化了技能,重点关注孩子的体验。从基础的原始体验出发,以理性体验和再次体验提升孩子的剪纸感受,以对比体验拓展孩子的剪纸经验,在剪纸教学中主要是原始体验产生问题,给孩子一个剪纸源泉;理性体验积极思考,给孩子一个思考空间;再次体验感受改进,给孩子一个方法体验;对比体验开拓思维,给孩子一个鼓励声音,以阶梯式的方式层层深入,提高了剪纸活动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阶梯式;体验;剪纸

剪纸是一种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流行最为广泛的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本土艺术特色,它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的民间传统艺术。但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不仅了解得很少,而且学习剪纸的过程会比较枯燥。伟大的陶行知教育家指出“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不断体验”,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使我们在实施剪纸教学中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悟,指明了剪纸教学新的思路和探索方向。我们尝试以阶梯式体验的方式层层深入,提高了剪纸活动的教学质量,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

一、原始体验产生问题,给孩子一个剪纸源泉

没有经过教师刻意的要求和引导,让孩子真实地反应内心的行为是一种原始体验,原始体验保持的是真实性,更贴近孩子的生活,给予孩子提供剪纸的源泉。就像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就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由于民间剪纸活动,平时幼儿接触得不多,相对来讲比较陌生,必须要依靠外部可见的操作活动来感知。

案例:《圆圆的月饼》来自于孩子生活中的剪纸素材

今天肖凯早饭没有来得及吃,妈妈怕他饿给他带了一个月饼,虽然肖凯吃得很小声,但还是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关注。“他在吃什么?是大饼吗?”“不是,好像是月饼吧,这个我也在家吃过的。里面还有蛋黄的。”“我吃过月饼,上面有字的,还有花纹的,反正我觉得很漂亮的。”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参与到月饼的讨论中,我就在想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中秋节的习俗有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而且马上要过中秋节了,孩子们身边的月饼多了,孩子生活的环境也开始变化,我们利用这个契机开展了“月在中秋”的剪纸欣赏活动。

评析:

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只是孩子,孩子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孩子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随时观察孩子,从孩子的行为和语言中敏锐地发现他们的需求、兴趣,捕捉到孩子生活中可以融入教学的资源,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和民俗文化的渗透,在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中,给孩子一个剪纸活动的背景和源泉。

二、理性体验积极思考,给孩子一个思考空间

当出现认知冲突时,孩子们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和积极思考的动力,这就是基于原始体验基础上的理性体验。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孩子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孩子积极讨论,给孩子一个思考空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顺应孩子的学习规律,多一份对孩子的理解。

案例:《香香的早餐》来自于孩子眼里的真实生活

剪纸活动《香香的早餐》是主题中的一个活动,它主要是让孩子剪面包、饼干、牛奶等早餐图形,当我问孩子们:“小朋友,你今天吃过早餐了吗?你早餐吃的什么?”孩子们似乎都是面条、大饼、油条之类,是按预设的计划剪?还是按照孩子们所感知的生活经验来剪?我把这个问题交给孩子去讨论。孩子们有的说:“我早餐不喝牛奶,我不知道牛奶怎样剪?”有的说:“早上吃饼干会饿的,用饼干做早餐不合适。”看到大部分孩子都对剪面包、饼干、牛奶不感兴趣,于是我就把事先安排剪的面包、饼干、牛奶等早餐图形改为剪面条、大饼、油条。孩子们对此有着丰富的早餐经验,剪出来的作品也是精彩纷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既能使教师了解幼儿所表达的认识和情感,又能极大地鼓励幼儿动手的兴趣。

评析:

孩子的世界跟成人的世界是不同的,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不是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和标准,他们看待事物有着独特的角度,当孩子的反应跟我们教师预设的活动不一致甚至相违背时,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合作的伙伴、一个活动的支持者,我们教师所能做的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理解欣赏孩子,带领孩子理性体验,给予孩子一个比成人思维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三、再次体验感受改进,给孩子一个方法体验

在孩子们讨论的基础上找到一些简单的方法,并进行第二次的体验活动进行验证自己的方法是否有效,通过再次体验孩子们体验的是找到方法的愉快感,给予孩子一个方法体验。

案例:《宝宝吃鱼》一个插曲引发的技能体验

在生活中,每次午餐有鱼,孩子们是另外一种心情,因为他们不爱吃鱼。那怎样让孩子们喜欢吃鱼呢?我们除了告诉孩子们鱼肉的营养价值外,同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希望让孩子们在剪剪画画中变得喜欢吃鱼。在学习剪出小鱼的形象特征时,我们采用的是让孩子们长方形对折,用的是对边折剪的方法。孩子们在剪的时候,能力强的周洋却请求帮助。她说:“老师,为什么我剪的小鱼很小?我不会剪的跟老师一样大?”面对孩子产生的问题,我和孩子进行了讨论。有的小朋友说长方形对折时,横着折小鱼会变成胖胖的,竖着折小鱼会变成瘦瘦的,讨论中发现长方形对折方向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小鱼效果。在剪的时候如果画大一点,小鱼也会大一点,于是我们还创编了剪小鱼的游戏儿歌。“横着变胖鱼,竖着变瘦鱼,画时沿边走,画条大鱼水中游。”讨论后让孩子们对自己的设想进行尝试,孩子们惊喜的发现自己剪的小鱼会变魔术了。

评析:

正如陶行知所说的:“游戏也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是游戏。”“我们要利用游戏去教导儿童。”在游戏中幼儿才显得轻松自然,师生互动更精彩,在剪纸活动中孩子们总是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让孩子再次体验感受改进,孩子们会学习的更加有乐趣。

四、对比体验开拓思维,给孩子一个鼓励的声音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孩子积累多方位的体验,积极开拓思维,尊重孩子的与众不同,支持孩子的独特想法,给孩子一个鼓励的声音。

案例:《漂亮的伞面》鼓励孩子剪出各种各样的伞面

“下雨了,你会撑一把怎样的伞?伞上是怎样的?是什么形状?有什么样的花纹?”当我在剪纸活动《漂亮的伞面》向孩子抛出这个话题时,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他们有的说我的伞是小兔形状的,有的说我的伞上面有许多小花,是一把小花伞,有的说我的是小鱼形状的伞……

评析: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一开始就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孩子们对剪纸进行了一番评论。有对剪纸品头论足的,有对自己想剪一个怎样的作品大胆设想的,有对见过的剪纸作品进行回忆品味的,如此种种,都表现了孩子们对剪纸作品的不同见解。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支持孩子的与众不同,同时为幼儿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支持孩子的与众不同,才是真正的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剪得更自由,剪得更出色。

在整个剪纸活动中我们以陶行知先生的体验理论贯穿教学,淡化了技能,重点关注孩子的体验。从基础的原始体验出发,以理性体验和再次体验提升孩子的剪纸感受,以对比体验拓展孩子的剪纸经验,在剪纸教学中主要是原始体验产生问题,给孩子一个剪纸源泉;理性体验积极思考,给孩子一个思考空间;再次体验感受改进,给孩子一个方法体验;对比体验开拓思维,给孩子一个鼓励声音,以阶梯式的方式层层深入,提高了剪纸活动的教学质量,促进了孩子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01.

(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陆区中心幼儿园)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阶梯式体验剪纸
探讨个体化阶梯式疼痛管理模式在肿瘤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剪纸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模块阶梯式教学法的探索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