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才余
肯定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成分的重要性,探索了这种理念指导下具体的教学方法。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中,不但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让学生找到文化归宿感,找到做人处世的真谛。
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先要明确的是我们这里说的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不是强硬地灌输道德仁义,而是让小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受到德育的教育,这是一种隐性德育,而不是说教式的。只有先明确了这种德育形式的性质,才会把德育和语文教学结合的更融洽。
一、小学语文结合德育的意义和必要性
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唯一的工作和全部工作可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可见,德国的教育界把德育工作作为所有教学工作的核心。语文这门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它的学科特点就决定着它要担负着更多的道德教育的责任。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学生认识和学习自己国家语言的开始阶段。而一个国家的语言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承传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学语文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成为一个有爱国情怀和高尚品格的合格公民。
我们常说“教书育人”这四个字,可见教书和育人是从来没有分开的。这里所说的育人,很大程度上就是今天所说的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寓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这项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发展起来。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推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出版了《中华古诗文读本》,意图是在小学生中间推广古诗文的学习活动,让他们了解和熟知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一工程的编纂工作集合了很多两岸三地的文化名人,名誉主任为南怀瑾先生,顾问有杨振宁先生、季羡林先生、汤一介先生、张岱年先生和王元化先生。因为这些文化名人的影响力很大,再上《中华古诗文读本》本身的编纂精良,这次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大的影响力。通过上世纪90年代末在全国推行古诗文教育,可以让小学生们熟知我国传统文化,同时对古诗文中的爱国情怀有了初步的认识。
所谓的母语教育不仅仅是多认识一些字,或者有标准的母语发音这么简单,母语教育有着更多的文化使命和更多的道德的规范教育。因此,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的成分是很有必要的,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结合的原则及方法
1.隐性教育的原则
我们这里所说的隐性教育是指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以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为主,不能强硬灌输,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结合的首要原则。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更加强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更加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教学。新课标的这一提法,也决定了我们的德育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扁鹊治病》这个寓言故事的学习中,可以先让同学们讲自己看中医的经历,让同学们自己说出看中医和西医的区别。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就容易理解中医中的“望、闻、问、切”是什么含义。通过这个寓言的学习,小学生会明白我国传统中医的神奇和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如果只是机械地对小学生们宣传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反倒作用不大。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对概念性的东西接受程度也有限,如果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认识概念,效果更好。
2.结合的具体方法
调动情感教学,通过朗读融入自我。只有诉诸情感的语文教育,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从内心深处引起共鸣,在情感上升华,主动爱上语文,并在这种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提高自己的审美和人格修养。为了引起共鸣,我们可以运用有感情的朗读的方法,通过朗读这种基本的方式,来提升小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有感情的朗读不仅可以减小大脑对信息接受的时间差,而且可以增加记忆效果。研究表明,默读一篇一千字的课文,能记下的大概只有二百字,而有感情的朗读能记下大致五百字的内容。虽然朗读时速度会慢下来一点,但是在效果上却大大的超过了默读的方法,尤其在诗词的学习中,效果更明显。我们的古诗文往往注意音律,骈散结合,很有韵味,更适合有感情的朗读。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文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提高其驾驭汉语的能力,同时可以感觉到古诗文魅力,培养爱国情怀。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就是很适合有感情朗读的诗文,学生可以从《静夜思》中读出李白的无奈,但更多的是乐观和洒脱。通过反复品读,学生会领略其精髓,把这种乐观和洒脱化为自己内在的精神力量。
此外,还可以开展识字比赛和讲故事比赛等课外活动,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用这些小学生更有兴趣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让德育以更生动的形式展开。在讲故事的比赛中,可以给小学生们更多的选择,可以选择课文中学到的故事,也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在讲述身边发身的故事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在这种客观的讲述中,使小学生不知不觉地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可以对发生在身边的这些事中的人物道德有一个判断,当他们价值取向不正确时,老师可以及时加以纠正。当他们的取向正确时要及时鼓励。比如一个小朋友说:“我发现早上上公车时,有人不给老人让座,我让座了,却站得很辛苦。”此时要及时地表现他这种行为,让他明白这种辛苦是值得的。
在讲述课文中的故事时,我们甚至可以给小学生使用一定的道具,让他们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把讲课文故事变成一个小的情景剧。比如在东郭先生和狼的东西中,让一个学生扮演东郭先生,另一个同学扮演狼。这样可以让他们在欢乐中熟悉课文,同时同情东郭先生,又憎恨恩将仇报的狼。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这门学科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也慢慢成为教育界的一个共识。在这种母语教学和德育结合的过程中,一定要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身的学习主体身份得到确认。
参考文献:
[1]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钟启泉.道德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晓军,周娜.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