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华
实施高效课堂必须加强领导,转变观念。实施高效课堂要坚持从课堂实际出发,做到“不唯模式而模式”;坚持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努力做到“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高效课堂教学实践学校管理我校自2011年8月起开始高效课堂教学实践,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在教学改革层面还是在学校管理层面,我体会颇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高效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一次革命。要想改革成功,必须转变思想,于是我们提出了“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的口号。首先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对高效课堂进行学习和培训,并让大家入心入脑,彻底转变观念,然后由各部门领导牵头,对高效课堂实施后的各个考核环节重新建章立制,进行规范考核。大家牺牲假期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每一个人都在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改革初期,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学校领导带头到第一线,与老师们一起摸爬滚打、甘苦与共。负责教学的领导几乎每天都在班级听课,与老师们共同研究解决课堂存在的问题;集体备课负责人,每天都在教研组和老师们一起集体备课,研究不同学科的导学案怎样编制更能发挥引领作用;班级文化建设由团委负责抓,小组建设由政教处负责管,学生学习档案、成长日记由学校党支部负责查。总之,每一项工作都在班子成员的尽职尽责中发挥出了最大的效益。合作出效益,合作出成绩,正是有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才使我们的高效课堂在短时间内成型,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高效课堂要坚持从课堂实际出发,做到“不唯模式而模式”
我认为,实施高效课堂,我们首要坚持的原则应是:坚持从课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唯模式而模式”。一切应看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看学生是否高效、完整、透彻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是否提高了学习能力。但前提必须是坚决摒弃原来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满堂灌”及“一言堂”等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哪种模式,只要是有利于学生高效地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就可以借鉴。所以,我们不能搞固定、僵化、一刀切的刻板模式,不能唯模式而模式。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反对用一种固定、僵化的所谓模式而把自己套死、统死,并用一些条条框框去对照课堂是不是符合这样的死模式。如果僵化思维的话,我们就是在搞“唯模式论”,我们就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我们就没有做到从学生实际和课堂实际出发,这对高效课堂的实施危害极大。因此,我们衡量一节课是不是高效课堂,不应只看教师讲了几分钟、具体环节缺不缺,而应看这堂课是不是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是不是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是不是做到了紧张而又高效地学习,而不是把模式当作“公式”往里强拉硬套,让学生被动地承受,而不是主动地参与。高效课堂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学会学习,从课堂实际出发,合理导学、合理展示、合作学习,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
三、高效课堂要坚持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努力做到“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实施高效课堂的真正目的是以课堂为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研究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实施新的教学模式要从孩子进入校门那天开始,就对他们做“起点”上的“终点”思考。教孩子三年应为孩子的未来三十年着想,为孩子一生的幸福负责。三十年后,我们的学生在干什么?他们快乐不快乐?工作有没有成就?他们在为社会做着什么样的贡献?而不仅仅是考虑眼前能不能考上重点高中的问题。三十年以后,我们的学生早已是社会的一员了,那时他们在学校里学的知识估计早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他们可能已经不再记得现在所学的定义、定理和公式了,可能也不再完全记得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句了,但他们会把今天这种课堂上所收获的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能力、敏锐的思维观察能力、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简洁精练的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无上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等永远地留在他们的未来的工作之中,这些才是我们今天的高效课堂让学生在未来真正受益一生的东西。这种从上初中起就沉淀下来的理解力、生活态度、价值观、意志品质、吃苦精神以及宽阔的视野、胸怀和爱心,才是让他们立足社会走向成功的基础。所以,高效课堂教育的本质绝不仅是学习那点儿基础知识,应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培养人的心智、发展人的技能、开拓人的视野,让我们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文明,胸怀越来越豁达。因此,高效课堂的核心和关键在于是不是能够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的课堂是否蕴含了这样的元素,是否锻炼了学生长远发展的能力,这些才是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永恒主题。
可以说,作为一名校长,我也是伴随着课改一起成长。从开始的自我保护、摇摆不定,到现在的信念坚定、大步前进,我和我的团队在思想上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洗礼。尽管我们的高效课堂还很不成熟,还有待完善,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可喜的变化,那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集体荣誉感和创新意识等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我坚信,这些孩子经过三年新课堂的学习历练和积淀,他们未来人生的发展道路一定会无比宽广。于是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方向究竟是应该定位在面向少数学生搞精英教学,还是定位在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人的发展,把学校变成人人有尊严、个个都快乐成长的乐园?其实道理很简单,答案也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信念,沉下心来,扎实推进高效课堂改革实践不断走向深入。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马朝宏.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中国教育报,2007-11-28.
[2]赵徽,荆秀红.解密高效课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赵丰平.做最好的校长:赵丰平和他的教育智慧.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