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清
摘 要:在教学中,要优化讲学稿,重视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各个环节与学生认识过程相辅相成,最终得以升华,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讲学稿的设计;讲学稿的使用;高效课堂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课本、练习以及其他学习资料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深化课堂改革的重要方向。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高效课堂。下面,笔者就优化化学讲学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讲学稿的设计
1.设计要目标正确,做到有的放矢
讲学稿特点是少而精,层次性强,有深度,并且能做到讲、学、练一体化。初中化学讲学稿主要包括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提升等环节。这些环节都必须围绕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一定要避免内容和目标脱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正确解读课本。当然还需要多方面查阅资料,借鉴别人对教材的解读,为我所用。我们可以在目标解读中设置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点评:教师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排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分清主次、握准难易,不管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探究以及课后巩固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自然认知规律
在设计讲学稿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
(1)自主学习环节设计要考虑新旧知识的衔接。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一般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学习内容的迁移点。在讲授新知识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再设计一些相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去理解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2)合作探究环节中的问题设计要深刻。要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度理解问题,掌握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方法,达到对知识点不易忘记的效果。在设计讲学稿时,对高难度的题目要舍弃;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学习探究过程,将难点一点一点地细化、一层一层地弱化,抽丝剥茧,最后突破。
例如,在设计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适当补充引导如下: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查阅资料】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和水的混合物)
酸性物质可以使石蕊变色
点评:此讲学稿充分考虑学生思考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将课本中的难点通过填空引导的模式进行弱化,并引导学生用对比排除法验证,强化了学生的认知。
3.设计要面向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
分层设计可以渗透到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延伸等各个环节,选出的题目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优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基础差的学生不失信心。这在训练巩固和拓展提升环节中会更明显。如,按知识基础将学生先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优生要求全部完成训练巩固、拓展提升内容,B组学生全部完成训练巩固内容,C组学生则只需要完成巩固练习内容,实现“提优”和“补差”两不误。
4.设计要更贴近生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贴近生活的趣味化学实验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自己操作。
如,在自主学习环节设计中,让学生回家提前做碱面和醋反应的家庭小实验,了解碳酸盐的性质;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可以设计“纸烧水”的家庭小实验等。又如,在拓展提升环节设计中,课堂上已经进行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程度不同的对比探究实验后,再设计将月饼、面包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散在蜡烛火焰上的家庭探究小实验。学生会发现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脱氧剂内的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呢?学生很自然地就体会到燃烧的剧烈程度除了与氧气的含量有关外,还与可燃物的颗粒大小有关。
二、讲学稿的使用
1.预习环节很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反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讲学稿目标解读、自主学习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其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课前系统预习,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必须将讲学稿在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提前布置预习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讲学稿自学教材。一方面,教师可以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困惑和学生学习的难点,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让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做好标记,带着问题去上课,有选择、有目的地听,为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作探究是核心
合作探究是化学课堂的核心和灵魂。在这个环节中,讲学稿起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方法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组建合作探究小组。每组人数不要多,一般可以把1名优生、2名中等生、1名基础较差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每组需挑选一名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权威性的学生当小组长。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全组成员先读透讲学稿中的实验目的、实验注意事项、基本设计思路等问题,然后再组织动手操作,展开讨论、总结办法、展示成果,这样做到中心明确、全员参与,避免了探究形式化。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无疑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在利用讲学稿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问题,教师要在维护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指出、矫正。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像“放风筝”一样收放自如,课堂自然就高效了。要实现这点,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课堂调控能力。
3.练习环节不可少
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时间看似很少,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习是一个反复强化的过程,要将知识点强化,教师必须要求大多数学生过关巩固练习。拓展练习要鼓励学生深入地思考,把自己的见解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展示出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讲学稿记录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保留着预习时的思维痕迹,留有学生在课堂上“设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加工最好的载体,是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所学内容的工具。我们必须非常明确:精心编写是前提,课前预习很关键,合作探究是核心,巩固、拓展练习不可少,环环相扣,才能把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到最佳效果,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达新.从教案到讲学稿:浅谈初中化学教改尝试.科技与教育,2009(02).
[2]路文.关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初级中学)
摘 要:在教学中,要优化讲学稿,重视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各个环节与学生认识过程相辅相成,最终得以升华,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讲学稿的设计;讲学稿的使用;高效课堂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课本、练习以及其他学习资料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深化课堂改革的重要方向。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高效课堂。下面,笔者就优化化学讲学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讲学稿的设计
1.设计要目标正确,做到有的放矢
讲学稿特点是少而精,层次性强,有深度,并且能做到讲、学、练一体化。初中化学讲学稿主要包括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提升等环节。这些环节都必须围绕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一定要避免内容和目标脱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正确解读课本。当然还需要多方面查阅资料,借鉴别人对教材的解读,为我所用。我们可以在目标解读中设置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点评:教师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排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分清主次、握准难易,不管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探究以及课后巩固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自然认知规律
在设计讲学稿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
(1)自主学习环节设计要考虑新旧知识的衔接。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一般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学习内容的迁移点。在讲授新知识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再设计一些相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去理解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2)合作探究环节中的问题设计要深刻。要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度理解问题,掌握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方法,达到对知识点不易忘记的效果。在设计讲学稿时,对高难度的题目要舍弃;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学习探究过程,将难点一点一点地细化、一层一层地弱化,抽丝剥茧,最后突破。
例如,在设计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适当补充引导如下: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查阅资料】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和水的混合物)
酸性物质可以使石蕊变色
点评:此讲学稿充分考虑学生思考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将课本中的难点通过填空引导的模式进行弱化,并引导学生用对比排除法验证,强化了学生的认知。
3.设计要面向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
分层设计可以渗透到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延伸等各个环节,选出的题目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优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基础差的学生不失信心。这在训练巩固和拓展提升环节中会更明显。如,按知识基础将学生先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优生要求全部完成训练巩固、拓展提升内容,B组学生全部完成训练巩固内容,C组学生则只需要完成巩固练习内容,实现“提优”和“补差”两不误。
4.设计要更贴近生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贴近生活的趣味化学实验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自己操作。
如,在自主学习环节设计中,让学生回家提前做碱面和醋反应的家庭小实验,了解碳酸盐的性质;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可以设计“纸烧水”的家庭小实验等。又如,在拓展提升环节设计中,课堂上已经进行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程度不同的对比探究实验后,再设计将月饼、面包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散在蜡烛火焰上的家庭探究小实验。学生会发现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脱氧剂内的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呢?学生很自然地就体会到燃烧的剧烈程度除了与氧气的含量有关外,还与可燃物的颗粒大小有关。
二、讲学稿的使用
1.预习环节很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反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讲学稿目标解读、自主学习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其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课前系统预习,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必须将讲学稿在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提前布置预习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讲学稿自学教材。一方面,教师可以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困惑和学生学习的难点,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让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做好标记,带着问题去上课,有选择、有目的地听,为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作探究是核心
合作探究是化学课堂的核心和灵魂。在这个环节中,讲学稿起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方法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组建合作探究小组。每组人数不要多,一般可以把1名优生、2名中等生、1名基础较差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每组需挑选一名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权威性的学生当小组长。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全组成员先读透讲学稿中的实验目的、实验注意事项、基本设计思路等问题,然后再组织动手操作,展开讨论、总结办法、展示成果,这样做到中心明确、全员参与,避免了探究形式化。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无疑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在利用讲学稿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问题,教师要在维护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指出、矫正。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像“放风筝”一样收放自如,课堂自然就高效了。要实现这点,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课堂调控能力。
3.练习环节不可少
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时间看似很少,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习是一个反复强化的过程,要将知识点强化,教师必须要求大多数学生过关巩固练习。拓展练习要鼓励学生深入地思考,把自己的见解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展示出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讲学稿记录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保留着预习时的思维痕迹,留有学生在课堂上“设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加工最好的载体,是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所学内容的工具。我们必须非常明确:精心编写是前提,课前预习很关键,合作探究是核心,巩固、拓展练习不可少,环环相扣,才能把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到最佳效果,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达新.从教案到讲学稿:浅谈初中化学教改尝试.科技与教育,2009(02).
[2]路文.关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初级中学)
摘 要:在教学中,要优化讲学稿,重视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各个环节与学生认识过程相辅相成,最终得以升华,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讲学稿的设计;讲学稿的使用;高效课堂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课本、练习以及其他学习资料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深化课堂改革的重要方向。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高效课堂。下面,笔者就优化化学讲学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讲学稿的设计
1.设计要目标正确,做到有的放矢
讲学稿特点是少而精,层次性强,有深度,并且能做到讲、学、练一体化。初中化学讲学稿主要包括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提升等环节。这些环节都必须围绕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一定要避免内容和目标脱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正确解读课本。当然还需要多方面查阅资料,借鉴别人对教材的解读,为我所用。我们可以在目标解读中设置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点评:教师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排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分清主次、握准难易,不管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探究以及课后巩固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自然认知规律
在设计讲学稿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
(1)自主学习环节设计要考虑新旧知识的衔接。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一般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学习内容的迁移点。在讲授新知识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再设计一些相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去理解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2)合作探究环节中的问题设计要深刻。要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度理解问题,掌握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方法,达到对知识点不易忘记的效果。在设计讲学稿时,对高难度的题目要舍弃;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学习探究过程,将难点一点一点地细化、一层一层地弱化,抽丝剥茧,最后突破。
例如,在设计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进行适当补充引导如下: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查阅资料】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和水的混合物)
酸性物质可以使石蕊变色
点评:此讲学稿充分考虑学生思考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将课本中的难点通过填空引导的模式进行弱化,并引导学生用对比排除法验证,强化了学生的认知。
3.设计要面向各个不同层面的学生
分层设计可以渗透到目标解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巩固、拓展延伸等各个环节,选出的题目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优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基础差的学生不失信心。这在训练巩固和拓展提升环节中会更明显。如,按知识基础将学生先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优生要求全部完成训练巩固、拓展提升内容,B组学生全部完成训练巩固内容,C组学生则只需要完成巩固练习内容,实现“提优”和“补差”两不误。
4.设计要更贴近生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贴近生活的趣味化学实验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考虑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自己操作。
如,在自主学习环节设计中,让学生回家提前做碱面和醋反应的家庭小实验,了解碳酸盐的性质;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可以设计“纸烧水”的家庭小实验等。又如,在拓展提升环节设计中,课堂上已经进行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程度不同的对比探究实验后,再设计将月饼、面包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散在蜡烛火焰上的家庭探究小实验。学生会发现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脱氧剂内的铁粉却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呢?学生很自然地就体会到燃烧的剧烈程度除了与氧气的含量有关外,还与可燃物的颗粒大小有关。
二、讲学稿的使用
1.预习环节很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反复强调预习的重要性。讲学稿目标解读、自主学习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其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课前系统预习,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必须将讲学稿在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提前布置预习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讲学稿自学教材。一方面,教师可以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困惑和学生学习的难点,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让课堂教学针对性更强。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通过预习,学生可以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做好标记,带着问题去上课,有选择、有目的地听,为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作探究是核心
合作探究是化学课堂的核心和灵魂。在这个环节中,讲学稿起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方法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组建合作探究小组。每组人数不要多,一般可以把1名优生、2名中等生、1名基础较差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每组需挑选一名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有一定权威性的学生当小组长。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全组成员先读透讲学稿中的实验目的、实验注意事项、基本设计思路等问题,然后再组织动手操作,展开讨论、总结办法、展示成果,这样做到中心明确、全员参与,避免了探究形式化。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学稿的设计和使用无疑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在利用讲学稿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问题,教师要在维护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指出、矫正。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像“放风筝”一样收放自如,课堂自然就高效了。要实现这点,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课堂调控能力。
3.练习环节不可少
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时间看似很少,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习是一个反复强化的过程,要将知识点强化,教师必须要求大多数学生过关巩固练习。拓展练习要鼓励学生深入地思考,把自己的见解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展示出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讲学稿记录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保留着预习时的思维痕迹,留有学生在课堂上“设疑解疑”的思维记录,是信息加工最好的载体,是从整体上理解、把握所学内容的工具。我们必须非常明确:精心编写是前提,课前预习很关键,合作探究是核心,巩固、拓展练习不可少,环环相扣,才能把这种教学模式发挥到最佳效果,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达新.从教案到讲学稿:浅谈初中化学教改尝试.科技与教育,2009(02).
[2]路文.关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