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的人生态度

2014-07-16 02:32徐金鑫
考试周刊 2014年29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人生态度

徐金鑫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深化变革,人们的主观思想和人生观念发生了变化,中学生也受到了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新时期中学教学中,要正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引导学生健康发展。作者分析了当前中学生的人生状态及矛盾心态,提出了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人生态度和矛盾心态的措施。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人生态度 矛盾心态

一、中学生人生态度现状

1.理性认识和行为选择脱节。

主观看法和评价形式是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要表现方式。他们主要受自身物质、精神需求的制约,表现出内心需求,却与内心的深层价值观念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学阶段是学生寻找人生榜样、明确人生道路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学习和继承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但现实情况是某些学生只是把它们挂在嘴边,不愿意身体力行,缺乏必要的认识与实践,而且观念与行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最终导致他们言行不一,理性认知与实践行为出现严重脱节的现象。

2.理想和现实的冲突。

在漫长的人生过程中,人们所要面对的最大心理症结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在中学生的心理成长阶段是必然存在的。作为人生理想闪耀的重要阶段,中学生的情感支配往往要多于理性思考,在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时,常常陷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某些学生在校对于老师讲授的人生道理能够理解,也完全相信,但是一旦离开学校,置身社会,自己所听到的、看到的与老师所讲的出现偏差时,就会处于茫然无措的状态。所以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还存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人生价值取向不断调整和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衡量标准不断调整,同时也影响到中学生的成长。因为这种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中学阶段,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长,学生思考的问题逐渐增多。相对而言,初中生都比较喜欢学校生活,习惯学校教育、集体生活的。而高中生则不同,他们所思考的问题更实际,更复杂。对于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调整与变化,应该是以适应社会为主,以适应未来为目标。在中学阶段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不能一味责备学生,把握这一阶段的教育契机,对其错误的人生方向进行及时的纠正,使学生适应社会环境,担当社会发展的责任。

二、中学生的矛盾心态

1.自立意识与依赖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喜欢谈论抱负、经商、自立。然而,他们被父母溺爱,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虽然有自己的思想,却受制于父母。针对中学生存在的自立意识与依赖思想的矛盾心态,教师应该善于分析,积极对其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形成独立人格的同时,还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

2.逆反心理与盲目崇拜。

中学时代是中学生身心发育的成熟期,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逆反心理的增强是学生心态发展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因为对小时候形成的权威观念的否认导致某些学生走极端。他们对已经存在的一切,都会报以怀疑的眼光,甚至有时自己根本没有充分的理由,依然一味地否认、质疑一切。这一时期的学生还存在一个重要的心态就是盲目崇拜,校园存在对歌星、影星的崇拜,导致他们出现没有固定崇拜标准而造成自立意识的缺失。

3.实用观念与群体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价值观念和实用观念取向逐步加强,这对当代中学生的心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是“有什么用”,这已经成为他们的主要价值判断标准。比如交朋友首先要看对方的父母的地位,所学知识没有用途等。这种功利主义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如今拜金主义、向钱看和自私自利的腐朽思想在社会上泛滥,学校应该以弘扬传统美德为基础,加强学生的精神文明教育。

4.求知欲强与读书无用论。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多而广,通过各式各样的途径传播,传播速度非常快。中学生处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存在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拥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而且知识视野比较广阔,但是普遍关注的是一些与他们年龄不符的问题,诸如钓鱼岛问题、关贸总协定、欧佩克石油组织等。再加上近年大学生工作难找,脑体报酬倒挂,就出现了一股读书无用的思潮,目前一些中学生存在求知欲强与知识无用观念的矛盾。

三、通过教学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态度和矛盾心态

1.加强人生价值观教育。

新时期对中学生加强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导向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与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对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及人生价值教育给予准确的认识,要将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教学内容,发挥各自的作用,并且以此为主要切入点加强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如初中语文第五册一篇由江泽民同志执写的《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对中国共产党的组建历史进行介绍,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对全文进行阅读,并结合自己在电视、网络、书籍中获取的有关共产党的奋斗故事,每组推荐一个学生用三分钟演讲的形式,以一个小故事或者简练的文字做出与课文相关的演讲。老师可通过课件的播放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新中国成立、收复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长江三峡大坝的建立、国庆60周年阅兵等。播放这些片段,老师适时提出关于理想的问题。课件播放完毕,学生可以畅言自己未来的理想。老师从旁进行总结与畅想,诱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促进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基础是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主动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并以具体实例引入,启发学生。如把当地老一辈革命者请来为学生讲革命故事,传递社会主义思想。同时强化社会、家庭、学校三者的教育整合。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进行讲座,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科学技术的先进。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会产生一种强化自己的理想和提升自己的想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整合教育,最终促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学校人生价值观教育要努力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

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中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具有巨大的作用,但是依然存在不足。要有效实现中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首先,必须以适应改革开放为前提,转变思想观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对中学生进行多元化、深层次的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其次,教育内容必须努力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这样才能促使中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教学鲁迅所写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笔者紧扣文章的主题与写作背景,对当时旧民主主义衰败的中国社会现状进行分析,以此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教师也可以引入现实社会中青少年吸毒这个敏感的话题,通过比较指出这是一种丧志的表现,让学生明白不仅自己应远离毒品,而且要走上社会,进行“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宣传,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

四、结语

中学生处于人生认知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接触到的东西对其人生成长非常重要,影响巨大。在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化已经逐渐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并深刻影响到学生的人生态度。在中学教学中对学生的人生态度和矛盾心态加以正确的引导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祝佳佳.中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

[2]杨慧.论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3]王国银.对当前中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分析与思考.河西学院学报,1997(0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人生态度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世界观(二)
懂得放弃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做法和体会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人生态度——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点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