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兰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学生,任何人不能代替学生,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真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虽然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前卫的教学理念与革故鼎新的教学模式让新课程改革结出了累累硕果,然而就现状来看,初中数学教学还是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薄弱环节:传统习惯性成分较多、学生的实践应用空间比较狭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现代因素的作用部分发挥,等等,执教者应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下面笔者就多年教学实践,从如下三方面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激起导航,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长期以来,一些教师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界开始重视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唤醒学生沉睡的学习意识,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初中数学抽象性和逻辑性强,常常让部分学生望而生畏,觉得数学难学、难懂。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寻求一些途径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式化、通俗化、直观化,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然后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出发,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证明定理,这样避免了直截了当地讲授数学定理给学生造成的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的印象,有效奠定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基础。
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信心,有了信心才能克服畏难情绪,改变对数学的看法,才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法,合理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分层设问、分层练习和因材施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学有收获。
二、疑探生辉,实现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是建立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基础上的,这样的学习方式虽然能让学生学到丰富的知识,却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已失去原有的魅力,我们不能把学生当做盛装知识的容器,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学会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不要总是“满堂灌”,不要用题海战术,更不要企求面面俱到的机械教学方式,而是要摒弃陈旧的质量观,以“以人为本”作为教育价值观目标,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实现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的转变。
例如在教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可以变传统的由教师演示推理过程,学生观察,师生共同分析,得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样机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利用画图、比较、推理等活动,加上教师的适时指导,探索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掌握知识和技能,先理解后记忆数学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到对数学概念运用自如,避免在证三角形全等时犯用“边边角”推全等的错误。
三、携手共赢,实现由“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的转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课堂上学生都是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同学之间有的只是竞争,既不协作,又不分享学习成果。这样的学习方式,只是信息单向传递,学生消化吸收知识,很难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实现多向信息交流。在小组内,成员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帮助,更容易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弥补数学学科实践的不足,学生在集思广益中训练了多种能力。
以“数据在我们周围”一课为例,笔者开展了课题调查,让学生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首先,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以“初中生每周课外阅读的时间”为调查内容,自由确定调查对象、内容和方法。其次,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以调查问卷和统计图的形式呈现。最后,在课堂上将自己小组的调查报告以PPT的形式汇报,由全班同学对调查问题的合理性和优劣进行投票评估,整个过程,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课题调查,付诸实践活动,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普查、抽样调查的概念的理解,掌握了统计图的准确绘制方法,而且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在互助合作中发挥了创造性。
总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待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真正落实到教学行为上。当然,课改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从学生的角度研究变革教学方式,制定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发展能力和思维,从而推进数学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