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起祥与陕北说书

2014-07-14 18:10孙建芳
延安文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三弦书目曲艺

孙建芳

陕北说书源远流长,俗称“说书”,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辞海》中将其定义为:曲艺的一种。流传于陕西北部。一人坐着演唱,有说有唱,演唱者手持三弦或琵琶,左膝系檀板打节拍,曲调大都为当地民间小调。《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定义:曲艺曲种,流行于陕西的延安、榆林地区。因主要伴奏乐器不同,又有以三弦为主的“三弦说书”和以琵琶伴奏为主的“琵琶说书”之分。除主要乐器外,另在小腿上绑甩板,手上绑蚂蚱板,并在桌子上放小镲、醒木等。一人坐唱,演唱者自弹自敲自打自唱。《中国曲艺志》(陕西卷.延安分册)说:陕北说书是受山西说唱艺术诸宫调与民歌艺术的影响,结合当地民间歌唱发展而形成的,是一种颇有地方特色的曲艺。

韩起祥是陕北说书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毕生都致力于陕北说书艺术的发展,成果辉煌,成就巨大,因此被人们誉为一代陕北高原上的艺术大师。

韩起祥是我的姑父,在我印象中,1984年韩老来我家看望他的丈母娘,也就是我的奶奶。在此之前,我早就听说我们家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亲戚,他凭说书走遍了全国各地,给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国家领导人都说过书,而且毛主席还送给他一把新三弦。没想到他今天要来我们家,全家人都忙里忙外,等着迎接这位大客人。姑父来了之后我是忙前忙后,端水泡茶,韩老说我是个好娃娃,说话声音很好听,条件也不错。就问我:“你愿意跟我去说书吗?我的单位要招一批像你这么大的学生学习陕北说书。”我当时听了很激动,便一口答应了。他又说:“那你就今天跟我一块走,坐我的车。”我说:“好。”家里人也很高兴,也都纷纷表示同意。就这样,我跟着韩老来到了他家,见到了我的姑姑。从此后,我就一边跟着韩老学说书,一边照顾有病的姑姑。韩老像父亲一样关心我,呵护我。在生活上,他怕我在他家不敢吃饭,担心我身体长不好,个子长不高。在学习上,他担心我学不好唱腔,练不好功,考不上曲艺馆。他教导我要学会吃苦,学会忍耐等等。一直到1985年10月,延安市曲艺馆正式招生,我经过韩老提前培训,他教我的几个小段,还有《刘巧团圆》我都烂熟于心。在考试时,我连说带唱,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延安市曲艺馆,从此成了曲艺馆的一名正式学员。

正式参加工作后,我们每天按照单位的制度进行科班培训,各科课程都有专业老师授课。陕北说书由韩老亲自授课,他给我们手把手教三弦的弹奏,练唱腔,练道白,讲授说书历史,要求非常严格。他让我们不光要学习演唱陕北说书,还要自已编创陕北说书。他说:陕北说书是一支文艺轻骑兵,它简单易行,方便灵活,随时随地都可以演唱,可以宣传群众。你们要把三弦弹好,因为三弦就是机关枪,你们还要编创唱词,因为唱词是子弹。陕北说书就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有力武器。”他经常给我谆谆教诲,给我讲道理,打比方,使我在说书技艺上进步很快。1986年,我们表演的陕北说书剧《三相亲》在陕西省新曲书目曲艺大赛中获二等奖,同时又在文化部组织的全国曲艺大赛中获表演三等奖,韩老获特等奖,老师们获一等奖。这个获奖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使我学习的劲头更大了。通过我锲而不舍的努力,我基本掌握了陕北说书的表演技巧,我可以一个人边弹三弦边甩板,能独立完成《刘巧团圆》《张玉兰参加选举会》《偷鞋记》《对鞋记》《四岔捎书》等二十多本传统书目和创作书目。这使韩老感到很欣慰。他说:“陕北说书总算是后继有人了,不会失传。我的辛苦和努力没有白费啊。”

韩老在晚年创作了不少作品,他苦于没有人给他记录整理,还有很多传统书目都没有文本,在他肚子里装着,他担心自己年纪大了,又有好多病,那一天说不行就不行了,这些书目就只能带进土里去了。有一天他在我身边念叨这些。我说:“你不嫌我没文化写得不好的话,我来给你记吧。”他听了,高兴极了,说:“好,咱今天就开始。”就这样,我俩每天早上五点半到六点半,晚上八点到十点,他口述,我用笔记,每次记完,我让他先去休息,我再重新整理一遍。因为他说我记,速度非常快,我字写得又乱,错字又多,加之当时条件不好,纸张也少得可怜,纸都是里外面都写,所以资料整理有的就马马虎虎看不清楚。就这样我们记了一天又一天,起早贪黑,乃至他后来病重卧床不起,在医院病房内我们都从未间断过。但非常令人痛心的是,有一本书只记了一半,他老人家病情恶化,永远离开了我们。我算了一下,我和韩老合作总共记录了四十三本书,二十个小段,五十二个书套。

回想起韩老这一生,他好像就是专为陕北说书而生的,他太有才华了,他把一生全部献给了陕北说书。解放后,他成为全国曲协驻会副主席,进了北京,但他在北京却怎么也住不惯,住了没多长时间,他就回到了延安。他说,金疙瘩,银疙瘩,哪里也不如这土疙瘩;金圪崂,银圪崂,哪里也不如咱这穷圪崂。他说到了也做到了,回延安后,他就住在离城四十里路的穷圪崂(杨老庄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潜心搞创作,仍然用陕北说书这种方式为百姓服务。

韩老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也是奉献的一生,受他的影响,我们曲艺馆的个个业务工作者和我一样,全身心投入到了事业中去。记得2001年排练节目,我担任一个重要角色,每天排练演唱,嗓子唱哑了,口腔也烂了,但我不在乎,继续坚持排,练,唱,最终口腔溃疡导致喉咙做了手术,留下了后遗症至今未愈。

从韩老的身上,我学会了许多,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吃苦,忍耐,宽容等等……现在陕北说书发扬光大,走向了全国,曲艺馆也把韩老当初口述的我记录下来的资料都整理出来了,厚厚的三卷本,二百余万字。我感到很高兴,我想,如果韩老先生在天有灵的话,他看到这些,一定会感到很欣慰的。

责任编辑:高权 王燕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弦书目曲艺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爷爷的三弦
云南少数民族三弦分类研究
——基于黄金分割比例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内蒙古蒙古族三弦大师培训班在呼举办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
朝鲜音乐历史上的三弦与三竹
本刊邮购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