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工程师式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2014-07-14 02:09常青,冉玲苓,常存,黄妍,吕国辉,杨九如
学理论·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技能培训

常青,冉玲苓,常存,黄妍,吕国辉,杨九如

摘 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提出对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标准。从社会对理工科院校硕士研究生的需求出发,结合理工科院校的特点提出了有效利用实习实践基地,发挥学科和平台优势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订单式工程师培养三级递进式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模式;订单式工程师;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5-0187-02

引言

目前高校扩招、毕业生就业率下降的同时,用人单位优先选择211院校的毕业生,这给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如何在众多应聘者之中凸显自己的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成为普通高等院校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同时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高校从专业培养角度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提出的系统完整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措施。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要遵循适合本校人才培养进行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注重人才培养的行业企业背景,同时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工科院校研究生培养从层次上来讲主要有基础研究型、应用基础研究型及应用研究型,对于研究生的定位应以应用研究型和应用基础研究型为主兼顾基础研究型,而基础研究型应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若应届毕业生在就业前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并参加过企业或研究机构的研发、现场安装、调试及售后等工作的实践环节,进入到企业后将在短时间内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并在同时进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中占据优势,不仅可以增强工科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加快了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中的发展速度。因此,主动构建完善更有效的适应社会需求的硕士研究生的创新性培养模式是迫切需要进行的重要工作[1][2]。本文将针对用人单位对理工科院校毕业生的要求将研究生培养定位为工程师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对其进行探索研究。

一、硕士研究生的需求分析

构建合理完善的适应社会需求的硕士研究生创新性培养模式,需要建立在社会发展对硕士研究生的需求进行合理分析的基础上。

1.从企业的需求来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業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创新和应用型高级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根据多项调查报道,企业发展除了需求创新型高级研究人员和基础的生产人员,对能够进行生产、管理、经营一体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员也有大量的需求。为适应这种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为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握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确保培养质量,将加快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接轨[3][4]。

2.从学校现有条件角度来分析

传统的理工科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法主要以教学加毕业论文为主的培养方法,然而其效果十分有限,且往往与实际生产需要相脱离,这就难免会出现学生刻苦学习却难以找到对口工作的窘境。针对工科院校与实际应用紧密相联系的特点,为增加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近年来各高校实现与社会就业能力要求的接轨已成为各高等院校的新任务与新挑战。很多高校鼓励教师带学生参加研究生电子大赛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的高校兴建创新实验室,设置一些项目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还有的院校通过校外实习的方法让学生达到锻炼,但这种校内外实习基地的选取及实习内容受到实习单位的限制。目前研究生数量较多,学生实习面临着会耽误企业的生产、还会增加机械损坏的概率,还有可造成学生的安全隐患等危险,因此,多数企业拒绝学生直接参与实习,而变成参观学习了。另一方面允许实习的基地多属于设备陈旧、与目前行业热点偏离较远。

有的学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重在能力培养的创业类教育课程,培训的课程主要涉及英语、计算机、企业规划、人际交往等诸多学科。但不足之处在于众口难调、专业针对性不强,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个性化培训要求,因此限制了学生实际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高校一方面教学投入相对较少、仪器设备陈旧,与行业脱轨严重,教学与就业脱节严重,另一方面科研投入增大且投入力度大、速度快,开展重点学科建设、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同时加强各级科研团队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先进的仪器设备同时引进了很多的高端人才,实验室环境和条件明显的改观。

不仅教学设备陈旧与实际应用脱节,而且科研、学科配备的设备和科研环境多数还只为科研服务,没有被有效地利用。如何有效利用整合现有的科研资源,建设工程中心、实习基地、发挥工程中心、校院属企业的优势将其与研究生实践相结合,令学生在竞聘过程突出专业优势,提高竞争力成为传统教学以外的新任务,新课题。

二、硕士研究生的创新性培养模式

结合用人单位要求以提升学生实习、实践水平为目的,结合目前理工科院校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实习、创新基地、省级工程中心、教育厅校企联合创新平台和工程中心及院属企业的科研条件,拟探索一套符合大学生能力水平,切实可行的三级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即包含开放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的基于多层面实践教学手段的专业基础实验创新模式研究;基于认证的实践教学创新平台研究。

1.培养模式新颖、科学,满足用人单位对专业化实践技能的要求

首先针对工科院系研究生的特点开展实验创新模式研究、基于认证的实践教学创新平台研究、基于“订单式”的工程师实践教学模式三个研究阶段的具体的建设和实施方案。培养模式新颖、科学、覆盖面广,在这样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在自我能力提高的同时,一方面了解到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生产需要相结合,明确自身专业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拓展了思维,在提高自信心的同时完成了实践技能的真正自我提升。

以现有工程中心、创新平台和学院公司为依托,结合科研院所、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合作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企业工程师实践能力培训[5]。

2.有效利用学科与科研条件,整合资源,针对就业方向实现专业目标化培训

多数院系科研和教学结合松散,先进的仪器设备、优越的科研条件、部分工科高校具备厅级、省部级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职业培训基地,如何利用现有科研条件、整合资源发挥学科优势将科研、学科与教学有机的结合我们的一个研究目标。充分运用上述各种资源优势开展实验室开放、大型仪器设备培训、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将能力强的学生输送到本专业工程中心和企业中進行进一步锻炼,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满足工科学生专业化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6][7],为培养应用型硕士毕生提供实践基地,实现针对专业就业方向的专业目标化培训[8]。

三、结语

构建合理完善的适应社会需求的硕士研究生的创新性培养模式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后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力争通过系统性、专业性的实习、实践、职业培训及就职前企业或工程中心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包括研发、现场安装、调试及售后的流程实习,从而满足用人单位对硕士毕业生的能力水平要求,并为其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健,郁秋亚.依托大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基地建设:第四届全国工程硕士研讨会论文集[EB/OL]http:∥www.meng.edu.cn/htmls/yjtd/paper_detail.jsplwxh=02 07 &lwjbh=第四届研讨会论文集.

[2]陈新忠,董泽芳.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

[3]丁雪梅等.实施分类培养构建应用型人才质量保证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

[4]周明星,孟庆国.中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职业技术教育,2008(4).

[5]徐平.美国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2003(8).

[6]王钰,等.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

[7]李忠,等.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践教学基地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

[8]陈新忠,李忠云,胡瑞.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

猜你喜欢
技能培训
基于人工智能的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培训辅助教学系统设计思路
论新形势下优化电力企业技能人员培训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浅谈美军士官技能培训特点及启示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公路行业劳动保障制度问题及应对策略
经济动能转换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经济动能转换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
公路行业劳动保障制度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飞机维修技能培训
基于“培训包”理念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研究
安装工程计量计价职业技能形成过程的教学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