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锋
(闽南理工学院 学生工作处,福建 石狮 362700)
陈某,女,20岁,汉族,独生子女,某民办高校大一学生,宁德市人,家境普通。母亲为中学教师,离异。身高158cm左右,体态微胖,面容普通,高考和大学入学体检未发现躯体疾病。无家族病史。
陈某为家中独女,高二时父母离异,陈某与母亲生活。从小生活受到溺爱。与母亲关系良好。父亲比较迷信,对其教育不关心。求助者性格敏感、多疑,在意他人评价。父母离异后,成绩下降,考入某民办高校。在校期间与舍友关系不佳,因为舍友叫其打扫宿舍卫生,产生矛盾发生争吵。
1.精神状态:感知觉、记忆力、思维状态正常。
2.身体状态:健康。面容疲倦。
3.社会工作与社交状况:能坚持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但是学习效率低。社会交往较少。
4.心理测验结果:SCL-90:得分如下,提示求助者有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偏执。
主诉:一个月来因与舍友朱某在宿舍卫生打扫问题上的矛盾,发生争吵导致心情不好,影响到正常宿舍生活。
求助者自述:大一下学期开学后,室友朱某经常指责我占用厕所时间太久,洗澡时间太长,不打扫卫生,还联合其她舍友针对我。我跟她们坐下来协商后,听取他们的意见,有打扫卫生。但是后来,他们还变本加厉指责我其他的不足。我已经改了,他们怎么能不对我好点。开学一个月来,与舍友关系紧张,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下降,无法立即理解上课老师讲授内容。她们都在排挤我。所以当她们用厕所的时候,我就故意催促。尤其对朱某,她一要用,我就跟她抢。因为我觉得她是故意针对我的,她这人很坏,所以我也就故意针对她。我现在实在没办法与舍友相处下去,希望老师能帮我调换宿舍。
(一)咨询师观察情况:求助者眉头紧锁,面容疲倦。思维清晰,情绪低落。有主动求助意愿。
(二)同班同学反映:陈某和舍友的关系起初还是比较融洽。但是,相处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陈某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她的物品从来都是乱摆放,很少主动打扫卫生。舍长提醒她,她总是说:等下再做。经常苹果吃完后不扔掉,放到烂;牛奶喝完也不扔,放到发霉。这种言行使得舍友渐渐疏远了她。
1.心理问题发生在近期,持续近一个月。
2.有明显的现实因素,不良的情绪由人际关系问题引起,心理问题的强度可以理解,没有发生泛化。
3.因人际关系问题引起情绪低落,影响宿舍生活。
4.思维正常,无人格异常。
5.有较好的自知力,也有求助意愿。
1.与精神病相鉴别:求助者主动前来求助,主客观一致,心理过程完整,个性稳定,自知力正常,无幻觉、妄想,可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求助者主要症状为焦虑,社会功能影响较轻,思维正常;心理冲突未变形、泛化;持续时间不到1个月。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求助者陈某并未受到强烈的现实刺激;病程不到1个月,时间较短;心理冲突未变形、泛化;社会功能影响较轻,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1.生理原因:女性,20岁,无躯体疾病。
2.社会原因:
(1)家庭教育:父亲迷信,教育不严,父母教育观念不一致;
(2)人际关系:室友之间存在矛盾与误会;
(3)社会支持系统:父母离异。
3.心理原因:
(1)性格:求助者性格敏感、多疑;
(2)情绪:情绪低落;
(3)认知:存在绝对化要求,认为我改了,舍友应该对我好。过分概括化,认为舍友都很坏;
(4)行为:求助者从小缺人际交往的能力,很少与人来往,与同寝室同学相处不好。
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目标
帮助求助者改变其错误的认知观念。学会人际交往技巧,改善与宿舍同学的关系,缓解目前的焦虑,稳定情绪。
在短期目标完成后,帮助求助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心理发展,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面上看是宿舍人际关系障碍,深入分析后发现是单亲家庭,母亲过分溺爱导致对问题的认知上出现归因偏差。往往对自己的问题归外因。因此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咨询,目的是改变求助者的认知。因为求助者目前焦虑情绪较为明显,所以先进行放松训练,缓解紧张的情绪。
合理情绪疗法强调纠正不合理的信念,促进心理健康。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是ABC理论,A代表诱因;B代表信念;C代表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ABC理论认为个体的想法和观念是产生情绪的根源,诱因本身不是产生情绪的主要原因,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想法和观念来调控情绪。
1.目标:了解求助者自然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寻找确定主要的心理问题。
2.过程:热情接待求助者,介绍心理咨询的有关事项、规定和保密原则,认真倾听,收集求助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心理评估测验;尊重求助者,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指导求助者进行呼吸放松训练,缓解紧张情绪。呼吸放松训练步骤:用自我感觉舒适的姿势在沙发上躺好。一只手放在腹部,一只手放在胸部,注意先呼气,使肺部有足够空间,来做深呼吸,然后用鼻子吸气,保持3秒钟,再慢慢地呼气,吸气时可以让空气进入腹部,感觉那只放在腹部的手向上推,而胸部只是在腹部隆起时跟着微微的隆起,要使你呼气的时间比吸气时间长。想象已经将不快呼出。[1]
3.作业:每天练习1次深呼吸放松训练,记录训练前后的情绪变化。
1.目标:协助求助者认识到不合理观念是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2.过程:了解到求助者能坚持做深呼吸放松训练,感受到训练后紧张、焦虑的情绪缓解,睡眠质量提高。通过解释,帮助求助者认识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受非理性理念的指导导致了心理冲突。
3.作业:每天继续做深呼吸放松训练。记录日常负面生活事件影响下自我的情绪体验,并根据ABC合理情绪疗法理论找出A和C,然后找出两者之间的B,最后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信念。
1.目标:通过辩论,改变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
2.过程:(咨询会谈摘要)。
咨询师:那天你回到宿舍的时候大家都在做卫生,她们有要你多做什么吗?
求助者:没有,朱某把地板都拖了,可是她一直不停的说我(A:诱发事件)。我觉得朱某肯定是故意针对我的,她很坏(B:不合理信念),我很生气,本来我已经在整理桌面了,所以我就不整理了,宿舍评比就没有拿到好成绩(C:结果)。
咨询师:那你为什么认为她们让你做卫生就是针对你,就是坏人呢?作为一个爱卫生的人,叫你做卫生不是很正常的吗?在家里,你妈妈是不是也会叫你做卫生,难道你妈妈也是坏人。(深入领会不合理信念B)
求助者:(沉默……)嗯,其实她们的要求也不是很过分。舍友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评价卫生干净与否的。只不过我因为心里有气,就忽略了她们的感受。(求助者得到领悟)
在求助者有所领悟之后,咨询师进一步与求助者进行分析和辩论,让求助者逐渐改变不合理的想法,学会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改变过于绝对化的要求的,概括化的想法。
1.目标: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2.过程:使用SAS量表再次进行心理测验,结果显示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明显缓解,和求助者一起回顾和评估咨询过程,使求助者更清晰的认识自我的问题有:我个性过于敏感;存在概括化的错误观念。帮助求助者重新回顾理性观念,使求助者能活学活用。
(一)求助者的自我评价:求助者自我感觉情绪好转,宿舍人际关系重新变得和谐。
(二)舍友的评价:室友反映陈某在宿舍里的表现有了好转,会主动打扫宿舍卫生。
(三)母亲的评价:陈某的母亲觉得其有了变化,开始会在家里主动帮忙了。
(四)心理测验评估:咨询前求助者的焦虑自评量表结果:SCL-90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总分 1.15 1.2 1.5 1.25 1.4 1.27 1.18 1.7 1.2 109
SAS 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前平均分55,咨询后平均分46,焦虑水平明显下降。人际关系敏感度和偏执情况好转。
(五)咨询师的评价:
1.咨询的近期与中期目标已实现。陈某缓解了她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能与舍友较好交流。能够更好的换位思考,对待事物也更加理性,并建立起大家较为接受的行为方式。
2.长期目标的实现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