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广东消费模式隐患

2014-07-14 17:12房尚文
中国经贸导刊 2014年17期
关键词:生态足迹

摘要: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省份,其发展模式具有参考价值。广东生态赤字持续上升,高能耗的生产消费模式难以维系,生态消费成为广东消费模式必选项。

关键词:生态足迹 消费模式 生态消费

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等教授提出的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量化模型,通过量化的数据分析呈现一个相对理性客观的结论。据统计资料对广东12年(2000—2011年)生态足迹进行量化分析,并计算广东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因广东生态赤字持续上升,所以生态消费是广东消费模式的必选项。

一、广东生态足迹主要参数状况

(一)土地资源状况

广东是国内人多地少的省份,光、热、水资源丰富,海岸线长。耕地是生态生产力最大的一类土地,广东耕地有逐年减少的趋势;牧草地面积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林地面积近年有所增长,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55.5%上升到2011年的57.3%;建设用地指人类居住地区、道路、水电站等用地,广东2011年建设用地为178.96万公顷,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145.70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2.15万公顷,水利水工建筑用地21.11万公顷。

(二)人口、消费和经济发展状况

据统计数据表明,广东常住人口超过1.04亿人,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广东2011年GDP为53210.28亿,比上年增长10%,人均GDP超过5万元、2011年广东社会消费总额2024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人均消费水平逼近2万元大关,广东省人口、经济和消费发展状况统计如表1。

(三)能源状况

广东是能源消费大省,多年来能源消费居全国之首。2011年,全省用电量达到4399.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5%,其中工业用电量为2960.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1%。电力消费超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经济上行阶段,电力消费弹性普遍较大,在上一轮的广东经济上行周期中,2002—2004年全省电力消费弹性分别为0.93、1.04、1.09,2010年广东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1.03,处于一个正常的范围;二是经过多年的电网建设,广东电力供应能力明显提高,同时“十一五”实行了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广东工业企业加大用能设备技术改造,以陶瓷为代表的建材企业直接用煤用油的耗能装置数量减少,用电比重上升。2010年广东电力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47.2%,比2009年提高0.9个百分点,相当于有200万吨标准煤的其他能源品种被电力所替代,全省能源消费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二、广东生物资源和能源生态足迹

生物资源可分为农产品、动物产品、水果和木材等几类。能源消费主要涉及煤、焦炭、燃料油、原油、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和电力。

(一)生物资源消费的生态足迹

在生物资源生产土地面积的计算时,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1993年计算的有关生物资源的世界平均产量资料,将不同时期的生物资源消费量统一转化为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以便于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之间的生态足迹,结果如表2。

(二)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

收集2006—2012年《广东统计年鉴》广东消耗的煤炭、汽油、煤油、柴油、液化石油气和电力等能源消耗总量,除以广东人口数量,得出广东省2005—2011年平均每人年消耗能源数,再通过广东生态足迹计算方法计算出广东省2005—2011年平均每人年消耗能源数(见表3)。

三、结论

广东消费的自然模式和社会模式存在种种问题和隐患。从消费的自然模式分析,资源结构、技术水平和人口状况等因素制约广东消费模式的选择。广东消费结构不合理。住房消费所占比重过高,汽车消费大幅度上升,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成熟难推广,石油消费在未来将大幅度提高,以机械、钢铁、石化为核心的重化工业和以“住行”为特征的汽车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是广东下一步促进增长的关键因素。广东依靠输入生态盈余维持不断上升的生态足迹难度越来越大。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消费模式,那么广东的生产生活消费将面临难以解决的生态瓶颈。广东在生物承载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广东生态超载,生态赤字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效率提高的速度远不能满足人均消费增长。城镇化进一步拉动了消费,消费端的生态环境影响会更加明显。从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到土地退化、物种消亡,越来越多迹象表明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由于资源相对短缺,经济与生态环境需协调发展,生态消费势在必行,可持续发展方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黄华华主编. 广东年鉴2009-

2011[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2011

[2]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 广东统计年鉴2005—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11

〔本文系2011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消费思想研究”(项目编号:GD11HMK01)研究成果、2013年广东省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渊源与当代价值研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之一”(项目编号:粤教思函2013(80)号)阶段性成果、2014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三育人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消费观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之一”阶段性成果〕

(房尚文,1978年生,广东梅州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摘要: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省份,其发展模式具有参考价值。广东生态赤字持续上升,高能耗的生产消费模式难以维系,生态消费成为广东消费模式必选项。

关键词:生态足迹 消费模式 生态消费

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等教授提出的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量化模型,通过量化的数据分析呈现一个相对理性客观的结论。据统计资料对广东12年(2000—2011年)生态足迹进行量化分析,并计算广东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因广东生态赤字持续上升,所以生态消费是广东消费模式的必选项。

一、广东生态足迹主要参数状况

(一)土地资源状况

广东是国内人多地少的省份,光、热、水资源丰富,海岸线长。耕地是生态生产力最大的一类土地,广东耕地有逐年减少的趋势;牧草地面积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林地面积近年有所增长,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55.5%上升到2011年的57.3%;建设用地指人类居住地区、道路、水电站等用地,广东2011年建设用地为178.96万公顷,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145.70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2.15万公顷,水利水工建筑用地21.11万公顷。

(二)人口、消费和经济发展状况

据统计数据表明,广东常住人口超过1.04亿人,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广东2011年GDP为53210.28亿,比上年增长10%,人均GDP超过5万元、2011年广东社会消费总额2024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人均消费水平逼近2万元大关,广东省人口、经济和消费发展状况统计如表1。

(三)能源状况

广东是能源消费大省,多年来能源消费居全国之首。2011年,全省用电量达到4399.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5%,其中工业用电量为2960.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1%。电力消费超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经济上行阶段,电力消费弹性普遍较大,在上一轮的广东经济上行周期中,2002—2004年全省电力消费弹性分别为0.93、1.04、1.09,2010年广东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1.03,处于一个正常的范围;二是经过多年的电网建设,广东电力供应能力明显提高,同时“十一五”实行了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广东工业企业加大用能设备技术改造,以陶瓷为代表的建材企业直接用煤用油的耗能装置数量减少,用电比重上升。2010年广东电力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47.2%,比2009年提高0.9个百分点,相当于有200万吨标准煤的其他能源品种被电力所替代,全省能源消费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二、广东生物资源和能源生态足迹

生物资源可分为农产品、动物产品、水果和木材等几类。能源消费主要涉及煤、焦炭、燃料油、原油、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和电力。

(一)生物资源消费的生态足迹

在生物资源生产土地面积的计算时,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1993年计算的有关生物资源的世界平均产量资料,将不同时期的生物资源消费量统一转化为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以便于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之间的生态足迹,结果如表2。

(二)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

收集2006—2012年《广东统计年鉴》广东消耗的煤炭、汽油、煤油、柴油、液化石油气和电力等能源消耗总量,除以广东人口数量,得出广东省2005—2011年平均每人年消耗能源数,再通过广东生态足迹计算方法计算出广东省2005—2011年平均每人年消耗能源数(见表3)。

三、结论

广东消费的自然模式和社会模式存在种种问题和隐患。从消费的自然模式分析,资源结构、技术水平和人口状况等因素制约广东消费模式的选择。广东消费结构不合理。住房消费所占比重过高,汽车消费大幅度上升,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成熟难推广,石油消费在未来将大幅度提高,以机械、钢铁、石化为核心的重化工业和以“住行”为特征的汽车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是广东下一步促进增长的关键因素。广东依靠输入生态盈余维持不断上升的生态足迹难度越来越大。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消费模式,那么广东的生产生活消费将面临难以解决的生态瓶颈。广东在生物承载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广东生态超载,生态赤字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效率提高的速度远不能满足人均消费增长。城镇化进一步拉动了消费,消费端的生态环境影响会更加明显。从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到土地退化、物种消亡,越来越多迹象表明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由于资源相对短缺,经济与生态环境需协调发展,生态消费势在必行,可持续发展方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黄华华主编. 广东年鉴2009-

2011[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2011

[2]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 广东统计年鉴2005—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11

〔本文系2011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消费思想研究”(项目编号:GD11HMK01)研究成果、2013年广东省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渊源与当代价值研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之一”(项目编号:粤教思函2013(80)号)阶段性成果、2014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三育人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消费观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之一”阶段性成果〕

(房尚文,1978年生,广东梅州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摘要: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省份,其发展模式具有参考价值。广东生态赤字持续上升,高能耗的生产消费模式难以维系,生态消费成为广东消费模式必选项。

关键词:生态足迹 消费模式 生态消费

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等教授提出的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量化模型,通过量化的数据分析呈现一个相对理性客观的结论。据统计资料对广东12年(2000—2011年)生态足迹进行量化分析,并计算广东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因广东生态赤字持续上升,所以生态消费是广东消费模式的必选项。

一、广东生态足迹主要参数状况

(一)土地资源状况

广东是国内人多地少的省份,光、热、水资源丰富,海岸线长。耕地是生态生产力最大的一类土地,广东耕地有逐年减少的趋势;牧草地面积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林地面积近年有所增长,森林覆盖率从2005年的55.5%上升到2011年的57.3%;建设用地指人类居住地区、道路、水电站等用地,广东2011年建设用地为178.96万公顷,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145.70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2.15万公顷,水利水工建筑用地21.11万公顷。

(二)人口、消费和经济发展状况

据统计数据表明,广东常住人口超过1.04亿人,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广东2011年GDP为53210.28亿,比上年增长10%,人均GDP超过5万元、2011年广东社会消费总额2024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人均消费水平逼近2万元大关,广东省人口、经济和消费发展状况统计如表1。

(三)能源状况

广东是能源消费大省,多年来能源消费居全国之首。2011年,全省用电量达到4399.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5%,其中工业用电量为2960.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1%。电力消费超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经济上行阶段,电力消费弹性普遍较大,在上一轮的广东经济上行周期中,2002—2004年全省电力消费弹性分别为0.93、1.04、1.09,2010年广东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1.03,处于一个正常的范围;二是经过多年的电网建设,广东电力供应能力明显提高,同时“十一五”实行了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广东工业企业加大用能设备技术改造,以陶瓷为代表的建材企业直接用煤用油的耗能装置数量减少,用电比重上升。2010年广东电力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47.2%,比2009年提高0.9个百分点,相当于有200万吨标准煤的其他能源品种被电力所替代,全省能源消费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二、广东生物资源和能源生态足迹

生物资源可分为农产品、动物产品、水果和木材等几类。能源消费主要涉及煤、焦炭、燃料油、原油、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和电力。

(一)生物资源消费的生态足迹

在生物资源生产土地面积的计算时,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1993年计算的有关生物资源的世界平均产量资料,将不同时期的生物资源消费量统一转化为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以便于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之间的生态足迹,结果如表2。

(二)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

收集2006—2012年《广东统计年鉴》广东消耗的煤炭、汽油、煤油、柴油、液化石油气和电力等能源消耗总量,除以广东人口数量,得出广东省2005—2011年平均每人年消耗能源数,再通过广东生态足迹计算方法计算出广东省2005—2011年平均每人年消耗能源数(见表3)。

三、结论

广东消费的自然模式和社会模式存在种种问题和隐患。从消费的自然模式分析,资源结构、技术水平和人口状况等因素制约广东消费模式的选择。广东消费结构不合理。住房消费所占比重过高,汽车消费大幅度上升,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成熟难推广,石油消费在未来将大幅度提高,以机械、钢铁、石化为核心的重化工业和以“住行”为特征的汽车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是广东下一步促进增长的关键因素。广东依靠输入生态盈余维持不断上升的生态足迹难度越来越大。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消费模式,那么广东的生产生活消费将面临难以解决的生态瓶颈。广东在生物承载力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广东生态超载,生态赤字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效率提高的速度远不能满足人均消费增长。城镇化进一步拉动了消费,消费端的生态环境影响会更加明显。从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到土地退化、物种消亡,越来越多迹象表明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由于资源相对短缺,经济与生态环境需协调发展,生态消费势在必行,可持续发展方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黄华华主编. 广东年鉴2009-

2011[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2011

[2]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 广东统计年鉴2005—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11

〔本文系2011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消费思想研究”(项目编号:GD11HMK01)研究成果、2013年广东省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渊源与当代价值研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之一”(项目编号:粤教思函2013(80)号)阶段性成果、2014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三育人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消费观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之一”阶段性成果〕

(房尚文,1978年生,广东梅州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猜你喜欢
生态足迹
基于生态足迹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渔业生态足迹广东海洋渔业生态可持续利用评价
恩施州生态效益分析
喀纳斯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淮北市生态足迹动态演变分析
“生态约束”下的柴达木地区适度人口容量分析
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北京与津冀之间隐性土地资源流动研究
重庆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演变特征
耕地保护优先序省际差异及跨区域财政转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