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小静 (怀化学院 音乐舞蹈系 418000)
人才培养方案是以教学计划为载体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的总体设计,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是组织和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音乐文化、社区音乐文化、媒体音乐文化、娱乐保健音乐文化以及新农村音乐文化等行业文化兴起,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被原来传统的以教育领域为主的状态逐渐打破,当今社会需要大量为地方基层服务的音乐应用型人才。
面对社会对音乐人才新的需要,怀化学院音乐舞蹈系通过全面调研、集体商定、专家论证、领导审核,对人才培养方案做出了新的构建。本次培养方案的构建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一流人才”为根本出发点,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紧密围绕怀化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以“三个面向”(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乡镇)的培养定位和“八字”方针(“吹、拉、弹、唱、演、教、导、创”)的人才规格为指导,突出音乐艺术专业实践性与创造性的特点。
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必须做到科学合理设计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因为培养目标和规格关系到学生发展的路径和社会对专业的需求。怀化学院音乐舞蹈系在制定和修订培养方案前曾广泛而深入的进行社会调研,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对音乐人才的实际需要,根据本校和地方实际情况确立了我系音乐人才的服务面向定位“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乡镇,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往的地方音乐应用型人才”。根据服务面向定位,怀化学院音乐舞蹈系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进行了修订。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本专业较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吹、拉、弹、唱、演、教、导、创”八种能力,能胜任乡镇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基层音乐文化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培养具有本专业较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吹、拉、弹、唱、演、教、导、创”八种能力的音乐应用型人才。当前社会需求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原有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已经滞后。怀化学院音乐舞蹈系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实现由以培养中小学师资为主,向以培养既能胜任中小学教学工作,又能胜任基层音乐文化工作为主的转变。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我系在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在对课程体系的调整改革中,怀化学院音乐舞蹈系依据“三个面向”和“八字”方针,本着“普及公共课、扎实基础课、拓展专业课、强化实践课”的原则,将课程的内容、方式和课时比例予以调整,构建融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能力素质拓展计划为一体,以“八字”方针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包括公共能力培养课程模块、专业能力培养课程模块和发展能力培养课程模块。在课程设置方面,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公共能力课程的设置围绕价值判断、交流沟通、身心调适和信息处理四类能力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身心素质以及基本的英语、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公共能力课程共计63学分,其中普通公共课程43学分、校级选修课程8学分、校级学生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4学分和综合实践类课程8学分。专业能力课程群的设置注重对学生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如音乐学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课程围绕音乐理论认知能力、音乐基础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和音乐教育教学能力四类能力培养目标,开设《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声乐基础》《钢琴基础》《器乐基础》《形体与舞蹈》《音乐教学法》等课程,这些课程是音乐学专业必须具备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以及音乐教育教学、钢琴演奏、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舞蹈表演等基本技能技巧。发展能力是对专业能力的优化和提高,怀化学院音乐舞蹈系在各专业发展能力课程群的设置上注重职业指向性,侧重对学生迁移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此为学生创造一个创业、择业及发展的广阔空间,如音乐学专业的发展能力培养课程围绕中学音乐教学研究能力、群众文艺辅导能力、舞蹈表演能力、声乐演唱能力、器乐演奏能力、钢琴演奏能力六类能力培养目标,开设《声乐专修》《器乐专修》《钢琴专修》《作曲技法》《小乐队编配》《舞蹈编导》《中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等课程。此外,在发展能力课程模块中还紧密结合专业特点设置相应的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每个活动项目基本学分为1学分,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至少参与4个项目。新的培养方案构建了体现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能力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研究型艺术人才。
对于培养音乐应用型人才来说,课堂教学是基础,课外实践是主导,艺术创新是核心。怀化学院音乐舞蹈系制定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实践创新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教学目的。具体体现在:第一,将实践教学作为完整的教学体系纳入培养方案,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为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一些课程在减少课内理论讲授学时的情况下,增加了实训学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如合唱指挥、形体与舞蹈、音乐MIDI制作、音乐教学课件制作、乐队排练等课程。第二,实践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课程综合实践、专题讲座、专题讨论与辩论等实践环节,进一步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第三,将实践教学延到课外,设置“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学生通过参加各类艺术实践活动、社会艺术活动、专业竞赛活动、科研活动和社会调研活动等,将取得的成果通过指导教师和学校的认定获得相应的学分。为了规范实践课程的考核,我系还专门设立 “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认证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艺术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在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强化培养。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保证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和对教学的不同需求,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学生有较多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展个性,把因材施教和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落到实处。第一,为满足学生就业的不同需求,我系在音乐学专业、舞蹈学专业都设置了专业发展模块课程。大学三年级学生可根据专业教育需要、个人学习能力、兴趣和爱好根据要求选取相应的能力培养目标所设置的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适应社会需求、拓宽专业口径,满足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的多样化。第二,为进一步积极推行因材施教,把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体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内涵,新的培养方案增加了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如音乐学专业的发展能力课程模块中提供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包括中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大赛、中学音乐教育教学观摩实践、社区文艺辅导、舞蹈创编活动、合唱艺术节、器乐展演、钢琴展演等项目,每个学生可以任意选择4个项目,按规定获取学分。学生可以在培养方案框架内,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今后的发展,为自己量身定做“个人学习计划”。这在加强学生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原则,为实现培养规格的多类型、多层次要求创造了条件。
怀化学院音乐舞蹈系自建系以来,一直在努力探索一条能结合自身特点的专业培养思路。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紧密围绕我院人才培养目标,以“三个面向”的培养定位和“八字”方针的人才规格为指导,我系制订出了一套突出音乐艺术专业实践性与创造性的本科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我系在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的过程中,进行过充分的调查、周密的思考和策划,但由于各方面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才培养方案仍需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修改、充实、完善。
[1]王耀华.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体系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3(2).
[2]徐希茅,徐飞.地方院校创新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音乐,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