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慧
看《呼啸山庄》中伊莎贝拉的命运
张 慧
英国约克郡荒原的生活造就了一个自由不羁的艾米莉·勃朗特 (1818—1848)。艾米莉·勃朗特自由不羁的性格为她创造了一个丰富的想象世界。艾米莉·勃朗特一生只写过一部作品。她此生唯一作品的问世在当时被人们称为 “一部令人作呕的作品”[1]。由于艾米莉·勃朗特丰富的想象,使得这部作品被人们一致认为是年轻女性对爱情的幻想。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该部作品在文坛大放光彩。自这部作品问世以来的半个多世纪,文学界对 《呼啸山庄》的研究趋于白热化状态。《呼啸山庄》以一个爱情悲剧为主线,向人们展示了19世纪约克郡荒原中扭曲的生活状态。[2]本文就 《呼啸山庄》中伊莎贝拉的命运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通过伊莎贝拉的命运更深入地了解这部经典作品。
根据 《呼啸山庄》的描述,伊莎贝拉作为画眉山庄未来的女主人,在她身上,读者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为女主人特有的大家闺秀气质。伊莎贝拉从小生活在养尊处优的家庭环境中,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伊莎贝拉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是,在她憧憬美好爱情的时期,希斯克利夫的出现改变了她的命运。在文中我们不难发现,希斯克利夫以一个反派角色出现在伊莎贝拉的生活中,他对伊莎贝拉别有用心,他始终在寻找合适的机会报仇。[3]伊莎贝拉对爱情的幻想成就了希斯克利夫对她的哄骗和引诱。从整部小说的脉络中我们可以发现,自伊莎贝拉与希斯克利夫私奔那一刻起,她的命运从此就彻底改写了。伊莎贝拉与希斯克利夫私奔之后并没有获得她想象中的美好爱情。相反,伊莎贝拉整日沉浸在恐惧与害怕中。希斯克利夫将他埋藏在内心深处的仇恨全部付诸在伊莎贝拉身上。随着对希斯克利夫恐惧和害怕的加深,伊莎贝拉逐渐从现实生活中醒悟过来,开始逐渐了解希斯克利夫的阴险与险恶,从此以后对爱情和婚姻不再抱有幻想。在她看来,人生最大的快乐并不是可以永远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是希望要么自己能够干脆地死去,要么可以看着希斯克利夫早点死去。从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伊莎贝拉的绝望。与希斯克利夫生活在一起之后,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生活中,她每天都饱受折磨。可以说,伊莎贝拉的生活从天堂跌进了地狱。与希斯克利夫生活在一起两个月的时间,伊莎贝拉从对爱情无比神往的状态转变为对爱情和婚姻不再抱有幻想。在度日如年的生活中,伊莎贝拉趁着希斯克利夫痛悼自己情人之际离开了希斯克利夫。从此以后,伊莎贝拉开始了孤独寂寞和失落的生活。通观全文,作者始终以伊莎贝拉的一系列变化为背景,深刻地剖析了当时英国年轻女性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变化以及对爱情的美好幻想。通过一部作品我们可以深入地与当时的整个世界接触。这部成功之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弥散出它特有的芳香。
从勃朗特的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多个女性形象。在整部作品中,所有的女性形象完全与传统意义上女性的单纯、柔弱形象相反。在 《呼啸山庄》中,所有的女性有主见的同时还狂放不羁。我们从伊莎贝拉的身上就可以完全观察出来,伊莎贝拉外表柔弱,其实内心存有异常的反叛心理。笔者将在下文中对伊莎贝拉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她命运彻底改变的根源在何处。
从伊莎贝拉的生长环境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完全是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温室花朵。在大家庭的生长环境下,伊莎贝拉受到家人的保护,完全没有经历过任何的风雨和挫折。良好的家庭环境养成了伊莎贝拉单纯、任性的性格,缺乏对险恶和阴暗的必要了解。[4]可以说,伊莎贝拉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无知的。自她认识希斯克利夫以来,她完全被希斯克利夫所迷惑。在她眼里,希斯克利夫就是她的白马王子,符合她对爱情的所有幻想。在遇到希斯克利夫之后,伊莎贝拉不顾一切追随着希斯克利夫。她曾经不止一次的幻想希斯克利夫给予她无限的宠爱和呵护。在伊莎贝拉对希斯克利夫的家庭背景、社会经历、身份来历以及他来山庄的目的不了解的情况下,不可抑制地迷恋上了希斯克利夫。伊莎贝拉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情始终都处于盲目的状态。头脑简单、单纯、任性的伊莎贝拉完全被她和希斯克利夫的爱情冲昏了头脑,根本就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在她为她的爱情着迷时,亲朋好友的劝说对于伊莎贝拉而言完全是耳旁风。她一意孤行地选择爱情,抛弃亲情。在她选择和希斯克利夫私奔的那一刻起,就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伊莎贝拉的命运从此彻底改变。她抱着对爱情和婚姻的美好向往,选择和希斯克利夫私奔。正是这样一种对爱情的盲目想象把她推向了生活的另一个深渊,但是,伊莎贝拉自己却无从感知。伊莎贝拉性本善良和单纯,可就是这种性格造就了她不一样的人生。
希斯克利夫的身世较为悲惨,随着早期遭遇的各种不幸,希斯克利夫的内心深处始终潜藏着仇恨的萌芽。只要是曾经伤害过他的人,希斯克利夫都会选择使用一切手段对他们实施报复和打击。在他来到山庄之后,她就已经感觉到了伊莎贝拉对他的用情,为了能够报仇,希斯克利夫选择利用伊莎贝拉的感情,通过别有用心的接触,他慢慢获得了伊莎贝拉的好感。在他看来,若能够将伊莎贝拉骗到,它不仅可以得到画眉山庄的所有权,还在一定程度上报复了林敦。伊莎贝拉的父母曾经立下遗嘱,若是他们的孩子没有留下后人,则这整个山庄就属于伊莎贝拉的。希斯克利夫这种阴险狡诈的性格来源于他悲惨的身世。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曾一度遭受辛德雷的轻视,同时,作为他精神支柱的情人凯瑟琳选择背叛了他。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希斯克利夫性格扭曲,变得极凶狠、自私、冷漠、可怕。随着伊莎贝拉走进他的生活,希斯克利夫选择伊莎贝拉作为他复仇的工具。在希斯克利夫看来,伊莎贝拉不是作为他的妻子而存在,他根本就是将伊莎贝拉作为他复仇计划的捷径。经受了希斯克利夫多重折磨之后,伊莎贝拉在一个恰当的时候选择离开了希斯克利夫。[5]随着伊莎贝拉的离开,希斯克利夫将复仇计划转移到了他们的儿子身上。伊莎贝拉没有继续承受的折磨由她的儿子林敦来承受。小林敦受到父亲的蛊惑,逐渐养成了残忍自私的性格。在一系列残忍的计划中,希斯克利夫终于获得了画眉山庄的所有权。在希斯克利夫整个复仇的过程中,他利用妻子、儿子作为他复仇的工具。从他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希斯克利夫阴险狡诈的性格。在他身上,我们无法看到所谓的人情味。在儿子生病期间,他不在儿子身上花一分钱,亲眼看着儿子离开人世。可见,希斯克利夫人性的毁灭已经达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
从作者书写整部作品和伊莎贝拉生长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可以看出,父权制度始终占领着整个社会制度。女性权利在不断被侵害的过程中,男性权利获得了无限制的保护。整个社会的法律和相关的道德准则、社会习俗都是为维护男权而设置的。这种男权至上的社会制度对女性的身份和地位的保护非常不利。女性相关权利遭到社会的漠视和忽视。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女性的命运越来越悲惨。父权制度下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已经将女性定格在十字架上。为了生存,女性不得不将自己的姿态放低,否认自己的生存价值。因此,女性在这种环境中逐渐失去自己,反抗意识逐渐薄弱。在伊莎贝拉不幸入狱的过程中,社会中存在的法律制度并没有对其给予保护和照顾。朋友对她只能报以同情和怜悯,却不能给予她实际上的帮助。[6]可见,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完全得不到保护。即使在后期她想离婚,伊莎贝拉还需经过希斯克利夫的同意。通观整篇文章,希斯克利夫的所作所为没有受到社会任何的谴责和惩罚。希斯克利夫的行为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中获得了无限制的保护。可以说,男性在整个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女性处于被统治的地位。女性不能够掌握和决定自己的命运。从 《呼啸山庄》中看伊莎贝拉的命运,我们始终在感叹伊莎贝拉遇人不淑。其实伊莎贝拉的这种命运又何尝不是当时整个社会女性的命运呢?长久以来,女性画地为牢,被男权的各种制度局限在生活中,找不到突破口。伊莎贝拉冲出了突破口,却掉进了另一个牢笼。
在男权制度中,伊莎贝拉嫁给希斯克利夫后始终生活在折磨与毒打中。她命运的改变不仅仅是她自己的原因,其中原因较为严重的就是伊莎贝拉生活在父权至上的社会环境中。本文主要对 《呼啸山庄》中伊莎贝拉的命运进行分析。从分析的过程中,笔者深深为该经典之作所折服,为主人公的命运感叹。在笔者看来,伊莎贝拉的命运其实就是当时整个社会女性命运的缩影。
[1]赵淑燕.《呼啸山庄》: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完美结合[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0,10(02).
[2]韩秀莲,孙慧聪.希斯克利夫的性格分析——评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35).
[3]邹广胜.西方男权话语中的女性形象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10,12(03).
[4]赵辉辉.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呼啸山庄》艺术魅力再探[J].理论月刊,2010,10(09).
[5]曾健敏.从《呼啸山庄》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的爱恨情仇看爱情、人性和社会文明[J].山花,2011,10(02).
[6]赵淑燕.《呼啸山庄》: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完美结合[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10,10(02).
张慧(1977— ),女,四川富顺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