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丹
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生态意识及其解读
陈映丹
19世纪,英国诗坛闪现出一颗璀璨的巨星,他就是英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华兹华斯。他对诗歌的创作有着自己的见解,认为诗人感情的自然流露才是诗歌创作的源泉,他对18世纪注重辞藻的诗歌类型持强烈的反对态度。他认为诗人应该用真实的语言对生活中的情景和事物进行描绘。中国文坛曾一度认为华兹华斯的诗歌中有着强烈的消极思想。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重新解读华兹华斯的作品时,才真切地感受到他的诗歌中那种丰富而强烈的情感,因此我们必须对以前产生的看法和论调重新界定。读华兹华斯的诗歌作品,使人心旷神怡,自然安详。细细品味华兹华斯的诗歌会发现,诗歌中散发着一种自然的魅力。华兹华斯认为,自然的力量是神秘而伟大的,自然之力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使人类的灵魂得到救赎。在他的诗歌作品中,诗人的情感与理性既相互平衡又相互融合,使诗人的信仰得到了升华。虽然在字数上和逻辑上华兹华斯的诗歌并没有严格的标准,但是他诗歌中诚挚的情感、敏锐的目光、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却让无数的读者为其折服、倾倒。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了强烈的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自然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为生态和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有力地促进了人类保护自然的决心和行动。
20世纪70年代,生态文学批评在美国兴起,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得到长足的发展。许多有关生态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而研究者的视野也随着生态主义的发展而不断拓展。从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步入了工业时代,各种自然能源快速消耗,再加之前连续不断的战争以及战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森林大量砍伐带来的土地沙漠化问题和水土流失问题正在困扰着人类,而物种灭绝以及水资源短缺也成为人类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带来的气候问题也让人类倍加苦恼,社会需要文学家们担负起唤醒人们生态意识的重任,对琳琅满目、汗牛充栋的文学作品重新审视,因此,生态文学批评应运而生。生态文学批评家对自然环境与文学作品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解读,在整体观、和谐观和联系观等思想观念的指引下,对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意识进行评论。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生态思想的批评和挖掘让人类清晰地认识到生态危机的严峻,对人类生产、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模式重新界定,尤其对人类竭泽而渔、不善待自然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促使人们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从而使每个人都能为保护自身的生存环境而努力奋斗。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状况是生态文学批评关注的重点。这种蕴涵着可持续发展的文学批评理论一经出现就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它打破了传统文学批评的束缚,使文学批评的内涵和视野更加开阔。基于乡村生活而创作的诗歌充满了以生存为基础的创作激情,通过乡村生活而流露出来的情感更利于人们接受,也更能久远,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丽而永恒的融合才是诗歌永垂不朽的灵魂。
在华兹华斯的理论中,自然是人类思想的源泉,只有在自然中,人的心灵才能找到归属感,才能得到净化和升华。在 《抒情歌谣集》的序言中华兹华斯曾这样说:人与自然是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自然界中最有趣味和魅力的东西通过人的心灵映照出来。这里所说的人与自然的交流和沟通不仅仅表现在外在形式上,而且表现在心灵的沟通上,当人们将心灵融入到自然中,就能充分感受自然界跳动的脉搏,而自然则带给人类以希望、智慧和快乐。如同人们从鸟儿的高歌中感受到浓浓的春意,从展翅的雄鹰身上看到远大的志向,从花丛中翩翩起舞的彩蝶联想到自然闲适的生活,而天边高挂的彩虹启示人应该积极向上。
有人曾这样说:每一个浪漫主义诗人都是有神论者,而且是泛神论者,因为他们认为世界万物都是有灵性和灵魂的。所以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认为自然也有自己的灵性和灵魂,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有机整体。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并不是所有浪漫主义诗人都能接受的,但是对于自然,几乎所有的浪漫主义诗人都有认同、尊重和亲近之感。华兹华斯在作品中并不是单纯地描写自然山水,而是赋予它们生命的意义,让它们有思想、有灵魂。因此王佐良认为:华兹华斯的诗歌作品早就超出了山水诗歌的范畴,而是将自然中任何的细微之处都赋予生命与灵魂,并将他们放到整个宇宙这个大环境中去审视。在诗人的语言中,自然拥有了神的力量,它已不再是纯粹的自然,而是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寄托。诗人在这里寄托了“敬畏生命”的情感。
崇尚自然是浪漫主义诗人共有的特征,而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有人曾这样评论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要说到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崇拜,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可以与英国诗人相比,而华兹华斯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旗帜,在他的带领下,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用自己的思想描绘了一幅幅英国秀美的山川图和乡村生活百态。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作品中,对工业革命以来的所谓的工业文明体现出强烈的厌恶情绪,他反对人类因为短期利益而对大自然进行破坏,沉迷于自然的秀美景色中去寻找灵魂的本源。这种对工业文明的敌视思想在他1800年出版的 《抒情歌谣集·序言》中明确地表达了出来。他认为,工业文明让人类利欲熏心,让社会变得丑恶,让人类面临着灾难的威胁,人类的本性因此而扭曲,在利益面前,任何的道德廉耻都一文不值。中国的古语中有 “人之初,性本善”的理论,然而华兹华斯认为工业文明中滋养的利己主义已经完全埋没了人类的善良本性。在他的诗作 《伦敦——一八零二》中,作者明确表达了对传统朴素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人类贪婪、贪欲的批判。他提倡人们要节约、简朴,而不应该铺张浪费,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沉重的压力,人类应该丰富的是精神世界,而不是物质生活。这种思想在他的作品 《迈克尔》中同样有鲜明的体现。
当今社会,自然环境急剧恶化,生态批评家和生态文学家必须肩负起唤醒人类生态忧患意识的重任。深入解读和挖掘浪漫主义诗人作品中的自然思想,不仅契合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主题,为生态批评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而且还可以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挽救人类即将来临的生态灾难。在世界诗坛中,华兹华斯以其独特的自然思想而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无不表达了这一思想诉求。华兹华斯诗歌的思想魅力在动荡的欧洲更为鲜明,而环境也给华兹华斯提供了不竭的创作动力。华兹华斯不愿看到这个社会理性的缺失,他对社会中不断衍生的种种丑恶极为恐惧,因而他寻找真理的信念更加坚定。华兹华斯的理想和信念不断破灭又不断重生,恐惧无法打败华兹华斯,但是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理想。在他的作品 《布谷鸟》中,华兹华斯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他是一只布谷鸟,生在自然,长在自然,自然就是它翱翔的天地,没有人类的威胁和恐怖,自由自在地在自然中飞翔。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华兹华斯这种追求自由的理想根本就是一个幻想。所以,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去追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也只有在童年,他才能像一只布谷鸟一样自由地飞翔,布谷鸟不再是他追逐的一个新奇的动物,而成为一种思想的诉求和理想的归宿。华兹华斯的伟大正是在于他在创作中不断地回忆,在回忆中不断探寻真理。在这个过程中,华兹华斯回归了自然,对自然生出了无穷的依恋与热爱。在自然中他畅快地呼吸,安静地交流,自然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在诗人的笔下,无论是黄昏的夕阳,还是辽阔的海洋,抑或是自然中清新的空气和蔚蓝的清澈的天空,都闪动着思想的灵性。曾经在诗人眼中只是用来欣赏的景色,在这里已经成为蕴涵着诗人思想的活物,在诗人的心灵中,它们深深扎根并开花结果。华兹华斯看到这些景物也不再是喜悦,而是充满了思考与感悟。当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时候,他深深感受到了自然的呼吸,自然的心跳。他终于明白,人与自然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自然也是人的一种表现形式,人类在破坏自然的同时也是在毁灭自己。人类在接受自然恩赐的时候,更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自然。对于一切人类创造的东西,华兹华斯都持鄙夷的态度,他认为自然是最美的,最圣洁的,自然是上帝赐给人类最好的礼物,而这个礼物却被人类搞得千疮百孔。作为一个基督教徒,华兹华斯崇拜上帝,也崇拜自然,人类中唯一能让他爱的,是上帝创造的,有着童心的人,有着善良的人。社会的丑恶带给华兹华斯无尽的恐惧,却也带给他无尽的灵感。华兹华斯可以在这里无所顾忌地投身自然的怀抱,去赞美,去触摸,去享受。在当时的西方世界,华兹华斯这种崇拜童心、崇拜原始、崇拜无知的思想让他获得了独特的文学地位。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也是最早提出生态思想,提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的英国诗人。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他清晰地认识到,人类对自然不加保护地利用和破坏终将为人类自己带来无穷的灾难。人类不应该征服自然,自然不是为了人类而存在的,而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它有着自己的思想和尊严。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作品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崇拜。华兹华斯有着强烈的回归自然、在自然中探寻人类本性与灵魂的理念,他的作品中有着强烈的自然意识。
[1]朱林.华兹华斯和克莱尔诗作中的生态意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2]杏红.从生态批评理论谈华兹华斯的诗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09).
[3]王晓华.华兹华斯:生态意识的觉醒者[J].社会科学辑刊,2008(01).
[4]韩利敏,梁晓东.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陈映丹(1981— ),女,重庆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