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洪灾救援人员健康及营养状况调查研究

2014-07-13 01:20刘庆春郑静晨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补充剂救援队营养素

刘庆春,胡 南,郑静晨,王 磊,宋 博,李 季

2010年7月巴基斯坦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中国国际救援队奉命出征,在水灾最严重的特达地区开设了专科齐全、技术一流、设备先进的流动医院,圆满完成了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次跨国洪灾医疗救援任务,受到联合国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本文初步研究了高温、高湿、高强度劳动条件下救援队员的体能和饮食营养状况,探讨了特殊救援条件对救援人员体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并针对下一步救援队如何科学供给饮食和营养素、保障良好营养和体能提出建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0年9月14日~10月3日参加巴基斯坦洪灾救援的全体42名救援人员。救援队分指挥、内科、外科、医技和护理等5个组。其中,男19名,女23名;年龄27~52岁,平均为36.3岁。医类22名,技类6名,药类2名,护类12名。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手术、特诊以及营养等12个专业。平均身高为167.74 cm,平均体重为64.174 kg,BMI为22.81,都处在正常范围内,没有营养不良情况,也没有超重和肥胖情况[1]。

1.2 主观综合情况问卷调查 在任务结束三天前对全体队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2份,收回42份,分别调查:(1)基本状况: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等;(2)主观综合健康状况:包括自我感觉体能、睡眠、水肿、腹泻、便秘、发烧等;(3)膳食摄入状况:包括食欲、体重变化、进食量、饮水量,食用安素、维生素、蛋白粉、维C泡腾片等情况。根据队员自身实际情况按0~9分别计分,0~4表示“较平日差”,5表示“如常”,6~9表示“好于平日”。

1.3 膳食调查 采用询问法[2]进行抽样调查,每组各随机抽取2人作为调查对象,共调查10人,救援期间要求研究对象记录3天各种食物的摄入情况,救援结束后再调查3天膳食情况,作为平时的膳食摄入情况。制式食品按照食品标签记录营养素数量,将调查结果输入营养计算专用软件,计算分析每日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并与平时情况进行比较。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巴基斯坦洪灾救援中野外就餐情景见图1。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 热能和三大营养素摄入情况 救援日与平日相比,蛋白质摄入量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热能和脂肪摄入量也比平日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比平日增加,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三大营养素占总热能的比例分别为:蛋白质10.10%,脂肪23.27%,碳水化合物66.63%,与理想结构类似,见表1。与平日比例差异较大,表现为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偏低。热能平均摄入为(1943.29±312.25)kcal,平均每日饮水量为(3130.44 ±656.33)ml。

2.2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情况 与推荐摄入量(RNI)[3]相比,矿物质均表现不同程度的缺乏,铁、锌、硒情况稍好,达到推荐摄入量的63.08 ~75.65,钙的缺乏较严重,只有RNI的40.72%。见表2。

图1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巴基斯坦洪灾救援中野外就餐情景

表1 三大营养素摄入情况

表2 矿物质的摄入情况表

维生素的摄入情况不理想,与RNI相比,维生素D、E 和 B1、B2、B6达到 RNI的53.57% ~63.33%,维生素A、C、叶酸仅达到RNI的27.65% ~49.50%。见表3。

表3 维生素的摄入情况

2.3 营养补充剂的食用情况 在国际救援的恶劣环境中,队员虽然饮食摄入情况较差,但对营养补充剂的接受和使用情况还是不理想,救援队所携带的营养补充剂[4]都是便于食用的剂型,但即使应用最多的复合维生素,使用的比例也仅达到23.82%。见表4。

表4 进食营养补充剂情况

2.4 主观综合评价健康状况结果 自我评价结果中,健康和体能状况得分最高,平均达7分以上,说明队员精神状态较好或自我感觉良好;食欲、睡眠和消化状况平均分均高于6分,说明国际救援队员在灾区恶劣环境下保持了相对较好的饮食供应;自我评估的进食量、心理状况最低,在一定程度说明,在国际救援的高应激、高温、高湿状况下,队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和工作压力。见表5。

2.5 营养不良的调查结果 发生率最高的是体重下降,以20天内下降超过5%为标准,比例达69.05%,说明救援期间由于食欲不佳、可用食物少、工作任务繁重等多种因素导致热能摄入不足,其它如水肿、腹泻、便秘、口腔溃疡、掉发等情况不同程度存在,说明队员的营养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见表6。

表5 总体健康自我评估情况

表6 营养不良症状发生情况

3 讨 论

通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实践,中国国际救援队技术日趋完善,设备配置先进,人员组成合理,但在营养保障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以下对国际救援中存在的主要营养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阐释。

3.1 国际救援中存在的主要营养问题 此次巴基斯坦救援条件非常艰苦,气候炎热,平均气温接近摄氏40度,住所为帐篷或室外的地面,食物以便携式部队单兵自热食品为主,后期偶有自行采购的食物,因此营养缺乏问题比较严重。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队员出现体重下降,说明能量严重摄入不足,膳食调查的结果以及出现的水肿、掉发、头发易折断等现象,都说明蛋白质摄入不足。与以往的灾害救援调查超过1/3的队员体重减少结果一致。膳食调查[5]结果以及出现的舌炎、口角炎等症状,都说明微量营养素也同样明显的缺乏。灾害环境温度过高或贮存期延长会引起食物变质,这些都是饮食卫生的隐患。救援过程中曾发生因食入苦葫芦瓜导致轻微食物中毒的情况。

3.2 营养缺乏的主要原因 出国救援有专门的后勤保障措施,食品供应充足,但救援现场条件艰苦,常常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导致队员出现热能和营养素缺乏,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对营养问题重视不够。救援队各类人员包括医务人员,对营养保障问题都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配备专业的营养人员随队保障,导致在出队救援时出现营养缺乏。二是营养素摄入不足。救援任务重,队员连续高强度工作,导致食欲差或没有时间进餐;环境恶劣如气候炎热,也会导致队员食欲欠佳。虽然携带有足够量的营养补充剂,但由于工作劳累或其他因素并没有及时补充。三是消耗增加。救援期间队员受到高温、精神紧张、高强度工作以及安全形势严峻等因素影响,机体能量消耗增加,持续处于应激状态[6]。四是缺乏专用的系列救援食品。目前国内对灾害救援营养的研究非常少,缺少营养合理、适口性好的的救援专用食品。救援队出国携带食物主要以超市采购的便携式食物和军用便携式食品为主,针对性不足,口感不好。

3.3 发展救援营养的建议 一是制定救援期间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标准。参照军队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7]制定救援队食物和营养素供给量标准,严格落实到每日营养保障中。每日能量应在3000 kcal以上;蛋白质应占总能量的12% ~15%,优质蛋白质应占总量的30% ~50%;脂肪应占总能量的25%~30%;碳水化合物产生能量应占总能量55% ~65%;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应有所增加,在健康成人供给量标准基础上增加10%~20%。二是新鲜热食保障。按照国人的饮食习惯,尽可能地提供现场烹调以及适合本国饮食习惯的饭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此种保障方式。三是专用食品保障。要提高饮食保障的可靠性和实效性,开发并使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携带食用方便、耐贮存等特点的救援专用食品。在目前专用食品研制出来的之前,可考虑使用军用食品或快餐食品。四是饮水保障。以随身携带为主,在缺水地区组织饮水保障时,要有足够的备用储存。要及时选择清洁水源并进行水质检验、消毒和净化,严密防护饮用水源。应注意补充含水量大的食物、水果等。五是适当使用营养素补充剂。在新鲜肉蛋类、蔬菜、水果缺乏,以及其它原因导致膳食明显单调或不足时,应考虑强制给予营养素强化食品。

[1] 陈春明.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简介[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5):349.

[2] 糜漫天,郭长江.军事营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86-294.

[3]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人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20.

[4] 钟延强,鲁 莹.高原部队多维元素类营养补充剂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38(11):873-878.

[5] 杜 鹏,杨昌林,罗丽华,等.空军飞行人员膳食结构与血脂异常相关营养调[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1,5(6):338-341.

[6] 冯美云.运动生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85-287.

[7] 解放军总后勤部.GJB823A-1998军人营养素供应量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补充剂救援队营养素
加拿大提议将葡萄籽提取物用于膳食补充剂
老年人护眼七大营养素
食物中的“有色”营养素
因人而异合理补充营养素
运动营养补充剂对运动效益影响的研究进展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别给孩子乱补膳食补充剂
揭秘“食品级”肌肤营养素
防化医学救援队的培训与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