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阳
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探讨
武阳
目的 探讨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8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 实施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 , 分析其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经治疗 ,患者总有效率 31.0%, 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脱发。结论 伊利替康联合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 耐受性高 , 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伊利替康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在临床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 其发病率有不断增加现象 , 恶性肿瘤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种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在诊断时通常已经达到晚期 , 化疗为其主要治疗方法。本文选取8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 , 效果明显 , 现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0年 1月 ~2012年 3月 8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 均初治 , 均符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理诊断标准。KPS>70分 , 肝肾功能、血象、心电图均保持正常 , 未出现慢性腹泻病史。预计生存期超过 3个月。其中男 52例 , 女 32例 ;年龄 49~75岁 , 平均年龄 (63.5±2.6)岁。其中鳞癌患者 54例 , 腺癌患者 24例 , 腺鳞癌患者 6例。临床分期为Ⅲ b期 36例 , Ⅳ期为 48例。肿瘤主要累及位置:肺内原发灶、肺内转移灶、纵隔淋巴结等。
1. 2 方 法 患 者 均 静 脉 滴 注 伊 利 替 康 60 mg/m2, d1、d8、d15;并静脉滴注顺铂 30 mg/m2, d2、d3、d4、d28为 1 周期 ,最低 2个周期。在实施化疗前均应用恩丹西酮 8 mg, 如有必要需采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 WHO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1]:完全缓解 (CR):肿瘤均消失且至少保持 4周 ;部分缓解 (PR):肿瘤减少 >50%且至少保持 4周 ;无变化 (NC):肿瘤病灶减少≤ 50%, 或增大≤ 25%, 至少保持 4周 ;进展 (PD):肿瘤 增 加 >25% 或 形 成 新 病 灶。 总 有 效 率 =(CR+PR)/总 例 数×100%。患者毒性反应评价分为急性、亚急性不良反应 , 其毒性标准未 0度 (无反应 ), Ⅰ度 (轻度反应 ), Ⅱ度 (中度可耐受 ), Ⅲ度 (中度不可耐受 ), Ⅳ度 (有严重并发症 )。
经治疗后观察患者近期疗效 , 2 周期化疗者 8 例 , 3 周期者 18 例 , 4 周期者 58 例 , 平均周期 (4.2±0.8)周期。治疗后CR 者 0 例 , PR 者 26 例 , NC 者 54 例 , PD 者 4 例 , 总有效率为 31.0%。
临床治疗中 , 患者经常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脱发等。Ⅲ、Ⅳ度症状发生率粒细胞减少 7.1%、恶心呕吐 2.4%、腹泻 2.4%、脱发 8.3%。见表1。腹泻通常出现治疗后 5~18 d, 及时予以盐酸洛哌丁胺片 4 mg,以后每 2 小时再口服 2 mg, 直到腹泻症状停止 12 h, 停止应用在 48 h 内。并未出现严重毒性反应导致治疗终止。
表1 84例患者经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n)
肺癌具有较高发病率与致死率 , 世界排名为首位 , Ⅲ b期、Ⅳ期 NSCLC 主要需进行化疗 , 然后辅助放疗治疗。目前在临床中化疗属于一线治疗方案 , 主要为铂类 , 联合紫杉醇、长春瑞滨、吉西他滨等进行治疗 , 有资料显示 , 其治疗后有效率达到 20%~30%, 1 年生存率为 33%, 平均生存时间达到(7.3~8.5)个月。伊立替康 (CPT-11)属于一种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 , 经对 DNA 转录及复制产生干扰从而具有良好抗癌效果。
Negoro 等人在研究中对 602 例初治 NSCLC 患者分别予以紫杉醇 + 卡铂 , 长春瑞滨 + 顺铂 , 吉西他滨 + 顺铂 , CPT-11+DDP 治疗 , 治疗后各个治疗组患者有效率分别有 32.4%, 33.1%, 30.1%, 31.0%, 而 CPT-11+DDP 治疗患者产生腹泻几率相比较其他组明显上升 , 因此 CPT-11+DDP 为晚期 NSCLC较良好有效治疗方案[2]。
伊立替康属于一类可溶性半合成喜树碱类衍生物 , 机体内被羧酸酯酶转化成 7- 乙基 -10- 羟基喜树碱 , 而后者可以与拓扑异构酶Ⅰ -DNA 复合物相结合 , 阻滞 DNA 链组装 , 促使 DNA 链断裂 , 因此可以有效阻滞 DNA 复制 , 具有明显抗肿瘤效果。经临床研究资料显示 , 伊立替康对于宫颈癌、 结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具有较为理想治疗效果 , 且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存在明显协同增效效果。对于Ⅰ期癌变患者临床推荐应用剂量为伊立替康 60 mg/m2, d1、8d、15d, 联合顺铂80 mg/m2;治疗后对Ⅱ、Ⅲ期实施临床随访显示 , 有效率为25.0%~58.5%, 患者 1 年生存率为 33%~44%, 平均生存时间为44周左右。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属于伊立替康应用后一种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 , 在出现合并感染时可予以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 ,如有必要可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通常在化疗间歇期恢复到正常范围[3]。腹泻属于应用伊立替康治疗后的一种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症状 , 引发因素是伊立替康会导致在两个高发期发生腹泻症状。早期阶段输注后 24 h 内 , 伊立替康会对胆碱酯酶活性产生阻滞作用 , 引发胆碱神经兴奋性 , 且会出现流泪、缩瞳、出汗、多涎、面红等病症 , 此类反应通常属于一过性。迟发性腹泻属于较严重的一种不良反应 , 属于伊立替康应用后除其他类型不良反应外所特有的 , 通常认为是因肠黏膜受损而使得离子转运出现异常 , 且肠腔内大量分泌水及电解质所引发的。
[1]赵玉魁 . 30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联合放化疗的临床体会 .中华全科医学 , 2011,9(11):1752.
[2]熊勇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 2010,17(9):609.
[3]邴雪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山东医药 , 2013,53(21):62.
2014-04-23]
471000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肿瘤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