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莹 孔宁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应用的临床观察
梁小莹 孔宁
目的观察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后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连续行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患者40例, 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20例20只眼,于翼状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后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1周, B组对照组20例20只眼常规包眼。观察术后2 h, 8 h, 1 d, 3 d患者疼痛程度, 6个月时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在各个时段疼痛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是一种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有效的补充治疗, 可以减轻患者症状。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翼状胬肉;术后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眼表疾病, 至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 一般认为可能与紫外线、沙尘、干燥气候等慢性刺激有关, 引起结膜下纤维血管组织变性增生, 并向角膜侵犯生长。目前对侵入角膜达瞳孔缘或瞳孔区的翼状胬肉以手术切除为主, 手术方目的为彻底切除胬肉组织, 防止翼状胬肉复发[1]。目前手术方法很多, 有单纯胬肉切除, 胬肉切除+角膜干细胞移植, 胬肉切除+羊膜移植等[2]。但各种手术方式均可产生刺激症状, 作者尝试在手术后加用角膜接触镜以减轻患者术后不适症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2012年6月因翼状胬肉住院手术行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的患者40例40只眼。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20例, A组为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的观察组, 年龄48~65岁, 男7例, 女13例;B组为对照组,年龄51~71岁, 男9例, 女11例。所有病例均为原发性翼状胬肉, 排除复发患者, 均为单眼手术患者, 手术由同一医生完成。
1.2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 手术过程如下[3]:爱尔凯因表面麻醉, 2%盐酸利多卡因0.1 ml球结膜下浸润麻醉, 沿胬肉颈部剪开结膜, 分离球结膜与翼状胬肉组织, 分离胬肉组织至泪阜, 然后完全切除翼状胬肉体部, 逆向撕除翼状胬肉头部, 刀片轻轻刮除干净角巩膜残余病变组织。取新鲜羊膜,置于含4 mg/ml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并轻轻洗涤后, 按巩膜裸露区的形状及大小, 剪取一片羊膜组织, 上皮面向上, 平铺置于巩膜裸露区, 鼻侧超过角巩膜缘约1~2 mm。用10-0的进口尼龙缝线带浅层巩膜缝合、固定羊膜。然后剪去多余的羊膜, 使其刚好与结膜吻合。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起常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典必殊), 4次/d。普拉洛芬滴眼液, 4次/d。于手术后10 d拆除缝线。
1.3分组处理 观察组A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角结膜表面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博士伦纯视治疗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 术后1周取下绷带式角膜接触镜, 对照组B组除了上述滴眼水外不做任何处理。
1.4观察指标 参照赵家良等[4]制定的眼部疼痛程度评分量表:0分: 无眼痛; 1 分(轻度) : 间断眼痛或空闲时眼痛; 2 分(中度) : 有明显眼痛, 尚可忍受; 3分(重度) : 眼痛难以忍受, 对正常生活有一定影响; 4分( 极重度) : 持续眼痛, 不能忍受, 影响正常生活。比较术后2 h、8 h、1 d、3 d时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的差异。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 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刺激症状 A、B组患者在术后2 h、8 h、1 d、3 d时疼痛程度评分相比, 两组间的差异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 见表1) 。术后不同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表1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间疼痛评分的比较( x-±s)
2.26个月时复发情况 术后6个月时, 观察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3例,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眼表疾病, Wu等[5]在进行我国南方农村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在年龄超过 50 岁人群的翼状胬肉发病率是 33.01%。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切除, 手术方式包括单纯手术切除, 联合结膜瓣转移, 联合羊膜移植等等。已证实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可以显著降低复发率[3], 所以选择这种手术方式来观察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效果。
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临床应用于浅层角膜炎、顽固性上皮剥脱、准分子手术后等。原理主要有:①机械覆盖作用,避免角膜神经的外露, 减轻了对角膜创面的刺激, 减轻了患者的疼痛不适症状;②促进并引导角膜上皮细胞向创面移行,加速角膜损伤的愈合;③相比眼部包盖有更多的透氧性, 角膜可以得到更多的氧气, 有利于伤口修复: ④避免包盖引起的结膜囊温度升高可能引起的细菌繁衍, 减少了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不需要每日换药[6]。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 通过佩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 可以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症状,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翼状胬肉术后由于手术的机械性损伤、角膜神经的暴露等, 患者术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1]。如前所述,角膜接触镜有良好的覆盖作用, 避免了角膜神经的暴露, 减少了刺激症状, 同时可以促进上皮修复。有研究表明[1], 佩戴角膜接触镜可以明显提高角膜上皮的修复, 减少患者刺激症状的产生。观察术后6个月时, 两组间患者复发率没有明显的差异, 提示佩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 不能减少胬肉复发的几率。当然, 这也可能和样本量较少有关。至观察结束为止,两组中所有患者没有出现感染、巩膜溶解、囊肿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 有理由相信, 佩戴角膜接触可以提高胬肉切除+羊膜移植术后患者舒适度, 提高满意度, 可以作为胬肉切除术后的一种补充治疗。
[1] 李新宇, 王娟, 徐玲娟, 等.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应用.眼科新进展, 2013, 33(8):743-745.
[2] 李炜, 司马晶, 李林, 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之比较.当代医学, 2012, 18(21):37-39.
[3] 席兴华, 姜德咏, 唐罗生, 等.翼状胬肉的不同术式对创面上皮修复及复发率的影响.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3, 21(5):353-355.
[4] 赵家良, 黎晓新, 董冬生, 等.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炎症和非感染性眼前段炎症的临床评价.眼科研究, 2000, 18(6):560-564.
[5] Wu K, He M, Xu J, et al.Pterygium in aged population in Doumen County, China.Eye Science, 2002, 18(3):181-184.
[6] 李劼, 赵恳, 孙明, 等.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术的应用评价.国际眼科杂志, 2010, 10(9):1815-1816.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