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伪证》再解读

2014-07-12 10:49湖北
名作欣赏 2014年22期
关键词:脸蛋信赖功课

湖北 赵 婷

侯马《伪证》再解读

湖北 赵 婷

侯马是新世纪诗坛的重要诗人,多年来一直坚持业余诗歌创作。在伊沙主编的《新世纪诗典中,侯马的诗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与反响。他的一部分诗歌虽然“口语化”,深究起来却暗藏丰富的内涵,《伪证》正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首:

我在农村念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很脏很丑的同学/有一天我情不自禁/用两手狠狠地掐住了她的脸蛋

她毫不示弱/用长长的黑指甲/也掐住了我的脸蛋/疼痛难忍/最后我俩同时放手/各自脸上布满血痕

老师向几个她信赖/就是几个长得好功课好的女生/调查此事/她们一致作证:我是后动的手/噢,我的童蒙女友:小玉、翠香和蓝蓝

下面依次开始细读诗歌。

我在农村念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很脏很丑的同学/有一天我情不自禁/用两手狠狠地掐住了她的脸蛋

第一句是整首诗歌的叙述主人公“我”过去在农村读小学的生活经历,用“农村”说明了诗歌叙述发生的时空环境,暗示“我”现在可能已经生活在城市,“时候”一词表露事情发生的时态即此诗是主人公“我”对过去念小学时发生的某些事情的回忆。第二句用带贬义的形容词“脏”“丑描述“我”的同学,连用两次程度副词“很”修饰“脏”和“丑”。“一个很脏很丑的同学”不仅描述了同班同学的外貌和状态,而且夹杂着“我”对同学的情感态度:“我”可能瞧不起这位同学“一个”说明这位同学的“脏”和“丑”可能在全班是独一无二的,实际上这个数量词无意中透露出“这位同学可能因为脏、丑的外表形态在班上受到嘲笑或戏弄”的深层信息。后面两句陈述“我欺负她的事实。“我”为什么情不自禁掐她的脸蛋?“情不自禁”有强调完全被某种情感支配之意结合诗歌前两句猜测,“我”可能因为这个同学很脏很丑,一种想要欺负她的意识和欲望便自觉涌来,所以掐了她的脸蛋。她的脏、丑与“我”的情不自禁形成对照,用副词“狠狠地”修饰“我的动作说明“我”掐她的脸不是开玩笑,而是一种故意的挑衅。“我”以为她会忍受我的欺负,不会反击。

她毫不示弱/用长长的黑指甲/也掐住了我的脸蛋/疼痛难忍/最后我俩同时放手/各自脸上布满血痕

出乎意料,她用长指甲也掐住“我”的脸蛋。“毫不示弱”表明她对于“我”的挑衅的反抗,同时与她“脏、丑”的形象形成反差,使诗歌更加充满张力。“黑指甲”与这位同学脏和丑的外形相呼应,更加强化了对“她”身份的猜测:她可能是一名留守儿童,家庭贫困,父母在外打工。由于她的长指甲使我“疼痛”,所以我们同时放手。第二节详细陈述了“我”和她打架的过程与结果。打架事件最终惊动了老师,为了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老师向几个她信赖/就是几个长得好功课好的女生/调查此事/她们一致作证:我是后动的手/噢,我的童蒙女友:小玉、翠香和蓝蓝

本节前三句陈述了“老师”调查打架事件,“调查”一般用于重大事件发生后,为了弄清事情真相而采取的一个客观、公正的取证过程。“调查”的适用语境与文本中的班级打架事件并不相符,班级里一个小小的打架事件何以需要“调查”如此正式、庄严的手段?它不符合我们的认知习惯。但文本突显老师对打架事件的“调查”,一方面说明老师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让老师在文本中成为学生心目中处理打架事件公正的裁决者。然而老师判定真相的方式却是向几个长得好、成绩好的学生“调查”。“调查”的公正客观之内涵与老师的“不客观调查”形成反差,由此,“调查”的反讽显露出来。老师向几个长得好成绩好的学生了解事实的原因还在于,这位和“我”打架的女同学也“信赖”这几个女生,词语“信赖”有“非常信任某人或某件事”之义,在文本里,“信赖”的文本含义,即是诗歌第二句出现的同位语“长得好功课好”,已经和原义发生了扭曲。这暗示了打架女孩在潜意识里也认为,“长得好、功课好”的学生代表了某种公正或信任,但几位女同学的伪证使“信赖”在诗中更具反讽意味。“调查”“信赖”的反讽使诗歌文本的表层信息与深层意义之间产生了一种张力,这种张力反过来突显了文本中调查真相的反讽性。

从文本看,诗歌最后一句的“噢”暗示的情感倾向由“童蒙”二字决定。我们知道,“蒙”是《易经》中的一卦:山下出泉,蒙,是指清水从黑暗的大山腹内流出。该卦引出的意象是蒙童——刚开始学习的幼童。“蒙”是指某种类似儿童心智不开的状态,是不懂事,即愚昧。“我”不用“蒙童”形容我的女友,而用了“童蒙”,在文本里结合打架事件后几个女生包庇“我”的情况,“童蒙”可以使人联想到同音字“同盟”,所以“童蒙”的表层含义是指无知的儿童,在文本中又有深层意义:为“我”作伪证,颠倒事实的同盟者。一个“噢”字强化了“童蒙”的反讽意味。诗人把“小玉、翠香、蓝蓝”用作童蒙女友的名字,它们不仅仅是班上女同学的真名,还有另一层含义。在颜色范畴里,玉、翠、蓝有色泽晶莹、纯粹通透之感,象征着洁白、美好。这种澄明的色彩和女友们的作伪证行为形成反差,照应了她们和“我”的“同盟关系”。

在这种张力与反讽的悖论中,诗歌文本之外的寓意也清晰地彰显出来:真相与权威之关系。在我们的思维习惯或思想意识中,真相与事实容易被权威或拥有话语权的人压倒。文本中老师调查真相的对象是“长得好功课好”的女生,“长得好”等同于美丽,“功课好”等同于聪明,这些都成为她们在班级中形成权威或掌有话语权的重要因素。因为这些优势,这几位女生顺理成章地成为老师和打架同学心目中的权威,成为在班级里拥有话语权的人。在权威或拥有话语权的人面前,我们不知不觉就颠倒了真相或事实。即使是在小学班级里的简单打架事件,屈从权威、欺负弱小的意识,也无形中灌输在小孩子们的思想里。诗人侯马以一首看似普通的《伪证》揭示出了掩藏在人们意识里的劣根性——对权威或话语权的顶礼膜拜与向往。其背后或许是更为严重的意识或思想危机——事实的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只有成为拥有话语权的权威者才能更有尊严地生存。《伪证》一诗的批判性和深刻性,正体现在这里。

作 者: 赵婷,湖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

编 辑:赵斌 mzxszb@126.com

猜你喜欢
脸蛋信赖功课
有思想的评课:做足四项功课
人生有门功课叫不辜负自己
简析信赖保护原则
小鸡啄虫
在云水谣收笼一个雨季
脸蛋永葆年轻的秘密
梦想家
爱自己
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