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繁的陶渊明新说

2014-07-12 10:49北京杨子彦
名作欣赏 2014年22期
关键词:陶渊明

北京 杨子彦

冈村繁的陶渊明新说

北京 杨子彦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文化巨擘季羡林晚年常把这两句陶诗挂在嘴边。至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为淡泊意趣的象征,不仅为历代文人墨客赏识,也深入到国民精神的深处。陶渊明其人其文,就这样历经时间的淘洗,始终散发着素淡高洁的清香。然而,对于陶渊明,日本著名汉学家冈村繁却别为新说:“实际上他却是个任性地固执于自我本位主义生活方式,且有很强世俗欲望的人物。”(冈村繁:《陶渊明李白新论》,《冈村繁全集》第肆卷,陆晓光、笠征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26页。下引冈村繁的观点均见此书)然而,冈村繁并非哗众取宠之人,其在诸多领域的卓越建树使我们必须正视他的观点。

冈村繁认为陶渊明在古今中外树立起“高洁超俗的伟大隐逸诗人”形象,主要是人们受到了《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等诗文的影响,将这些视为理解和评价陶渊明人品的基本文献,尤其把《五柳先生传》等同于陶渊明真实生活态度的实录。冈村繁的这种分析是符合事实的。冈村繁对陶渊明的非议,主要集中在他的反复仕隐上。陶渊明第一次出仕是做江州祭酒,“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宋书·隐逸传》)。对此,冈村繁认为:“渊明这种任意而去的态度使人不能不感到他对家庭随便而不负责任。并且他之所以能够如此,也很可能是因为其家境未必如他诗文中所说的那般贫穷,而实际上仍有一点余裕。”陶渊明第二次出仕是做刘牢之领导的北府军团的参军。联系此前州里招陶渊明做主簿被拒绝的情况,冈村繁认为,他之所以选择出仕参军,是因为刘牢之是当时最强大的军阀首领,在他手下任参军之职,对于江南寒门出身的渊明来说,无疑是其晋升的良机。对于陶渊明的离任,冈村繁指出:“从时间上看,他是因国家及北府军团面临存亡危急才企图尽快回田园以逃避的。”“他的出仕态度是:只要对自己有利,则不妨找些借口去做官;反之,一旦发现于己不利,则即便国家处于危难之际,也必须敏捷地逃避到安全的乡村,并以超俗的隐者自居。极而言之,这是一种以自己得失为中心而善于变化处世的生活态度。”陶渊明第三次出仕是任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僚。刘牢之和桓玄是对立的两个阵营。冈村繁认为,“像渊明这样无节操、无原则的反复转仕,即便在当时也显然是一种恬不知耻的行为”,“实际上他是一位即便在当时也颇为少见的,令人极感乏味的功利主义者”。陶渊明第四次出仕,出任建威将军刘敬宣(刘牢之之子)的参军。第五次,出仕彭泽令。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自述道:“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冈村繁特别指出,陶渊明是在公田作物收割入廪、获得县令的任职实利之后才辞官的。对于陶渊明四十一岁辞官后始终隐居的心情、动机等,冈村繁主要根据诗句进行了推论。令国人唏嘘不已的《乞食诗》,在冈村繁看来则是由此“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卑贱”。对于陶渊明为自己作的《自祭文》《挽歌诗》,冈村繁则以为“只能说是出于世俗的对死后声名的企盼”,甚至推论“如果不这样精心准备的话,恐怕他死后也不会安息的吧”。

显然,冈村繁对陶渊明的评论,无论是总体评价还是具体分析,和中国的研究传统以及主流意见都相差甚远。其实,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研究也已注意到了陶渊明仕隐的复杂性,陈寅恪认为“(陶渊明)乃远承阮、刘之遗风,实一种与当时政权不合作态度之表示”(《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袁行霈也指出:“他在政治斗争中当然不是一个风云人物,但在政治风云中却也不甘寂寞。仅仅用亲老家贫解释他的出仕,显然是不够的;仅仅用生性恬淡解释他的归隐,也是不全面的。他在政治漩涡里翻腾过,他的进退出处都有政治原因。”(《陶渊明与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对同一位诗人及其作品,虽然人们的阐释不乏相通之处,但得出的结论却如此南辕北辙,这种状况本身便是耐人寻味、值得探究的。

冈村繁之所以得出以上结论,主要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陶渊明身上确实有世俗性的一面,二是现代的中日文化观念存有差异。从日本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冈村繁的陶渊明解说,核心问题可能是中日不同的公私观念造成的。在日本文化中,“公”“私”是从属关系,“私”强调的是自家内部的属性,“私”领域之外便是“公”的领域,二者界限明晰。“私”领域内发生的事情不会受到干涉,同时“私”也不允许介入和影响“公”。中国的公私关系极为不同。一方面二者基本对立,《韩非子》讲“背私为公”,《说文解字》称“公平分也”“私,奸邪也”,主流价值观念都是推崇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同时,现实中“公”“私”又不是截然分开的,私人关系就是公共关系的基础,没有领域的“公”的观念。基于这种不同的公私关系的观念对同一种现象的感受和评价就会出现较大差异。像陶渊明利用公田粮食酿酒,对于一般的中国人来说,可能并不是什么值得非议的事情,反而将此和阮籍为美酒求为步兵尉的事情相提并论,视为潇洒之举。处于现代日本文化语境之中的冈村繁,可能就看不到陶渊明“真”与“自然”这些为中国文人所欣赏的文化品格,相反,对陶渊明的一些做法,比如要将公田的粮食酿酒而不顾家人饥寒,在出仕的选择上反复变化,就被他视为以“私”侵“公”、自私自利的表现。

总之,冈村繁的陶渊明新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思路。虽然他的有些阐释和批评有欠公允但对于我们认识更加真实和复杂的陶渊明是有所启发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术研究可以也应当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声音。人类的学术史,就是由不同的声音交响而成的多声部文本。

作 者:杨子彦,博士,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科研处。

编 辑:孙明亮 mzsulu@126.com

猜你喜欢
陶渊明
家长陶渊明
陶渊明以诗劝后生
陶渊明的学习方法
陶渊明的小脾气
楠溪江:陶渊明笔下的“古朴天堂”
陶渊明失败了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另一面
一部承前启后的陶渊明研究著作
陶渊明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