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与当代医学》课程设计思考

2014-07-11 02:19邱逸敏等
考试周刊 2014年28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教学方法

邱逸敏等

摘 要: 《基因工程与当代医学》是我院临床医学等专业的选修课,对于本科医学生知识面的开阔及科研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授课教师往往难以区分专业课和选修课的界限造成授课内容过深,与学生接受水平脱节。本文介绍了我院基因工程与当代医学的课程设置思路并提出建设性建议,为该课程的发展及教学效果的强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基因工程与当代医学》 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

海南医学院于2007年开设生物技术专业,并将基因工程列为该专业必修的四大专业课之一,其中理论讲授48学时,实验课程120学时。从2013年3月份开始,我院开设了《基因工程与当代医学》选修课,授课对象为全院医学生。在2013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似懂非懂,很难把握知识的内涵,学习兴趣随之下降。这无疑使本课程的教学进入了困境。为了打破这种僵局,我们对授课对象做了深入分析,并对课程的内容和设计作了梳理,以期持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受益。

一、困局原因分析

总结授课经验,我们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课程特点、授课方式等方面作了分析,为基因工程与当代医学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参考。

1.学生特点

选修本课程的学生一般是处于大一和大二下学期的学子,在2013年的统计中,大一学生占78%,大二学生占22%。大一学生主要以大学通识教育为主,对于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所学甚少,而对于基因工程相关的知识背景主要依赖于高中时期曾经学习的极少的相关知识,基础极为薄弱。例如,讲基因工程绪论时,学生学习热情特别高,然而当学生接触到基因工程的专业核心知识时,会觉得云里雾里,不知其所以然,学习兴趣大打折扣。因此,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要求我们尽量深入浅出地讲授,不能将侧重点一味放在专业知识方面。

2.课程特点

基因工程是支撑生物技术专业的四大专业课之一,内容涉及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1]。内容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强、技术性强是基因工程的四大特点,即使是相关背景知识较好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起来也不轻松[2]-[3]。对于知识背景相对薄弱的普通医学生而言,更难在有限时间里掌握基因工程的内涵。

3.授课方式

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基因工程理论的同时有120学时的实验课同时开展,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对基因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基因工程与当代医学》的选修课中,仅有24个学时的理论讲授时间,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基因工程实验,更难以及时理解和消化所学习的内容。过去一年,我们在授课过程中选择多媒体讲授方式结合PBL学习方式。学生在PBL讨论课上表现得很积极,但在理论课的课堂上容易走神,旷课现象时有发生。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不难看出对相关知识背景较为薄弱的学生群体,运用多媒体讲授理论和抽象性极强的基因工程理论和技术,是制约《基因工程与当代医学》教学效果的瓶颈。如何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受益呢?

二、对策思考

为了使学生从《基因工程与当代医学》的24个学时中受益,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

1.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我们重点强调学生在168个理论和实验课的学习中掌握基因工程的理论体系和基本技术方法。对于选修课的学生而言,重点让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在医学中的应用,通过对基因工程发展过程中的科学事例培养学生的科学观、能力及实事求是的情感价值观。

2.优化课程内容

鉴于以上课程目标的改变,我们拟在新的授课过程中对授课内容及侧重点作出相应改变。例如我们在以往的授课中对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工具——酶和载体的侧重点主要讲授原理及作用特点等,调整后我们对其作用特点作简单介绍,而对相关酶类的发现、背后的科学故事、酶在医学中的应用进行讲授。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基因工程相关知识与医学之间密切的相关性,同时对学生的品德及素质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优化授课方式

以往的授课主要以多媒体讲授为主。伴隨新的授课内容的调整,我们在课件中适当引入相关视频,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又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例如我们在讲授基因工程的诞生时,尚未进行生物化学学习的学生听起来有些吃力。我们引入了《DNA与基因工程》的优酷视频,不但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动画了解了DNA的基本结构,而且让他们很清楚地明白了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在基因工程的发展中讲授“克隆”这个概念时,插入优酷视频中的《中国克隆技术》,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克隆、克隆动物、克隆的基本过程、中国的克隆进展及克隆带来的伦理学争论等。这比教师空洞的讲授更能启发学生思维,更能引发他们对我国科学界的自豪感及对伦理学感悟的提升。除了合理引进视频外,我们还考虑继续保留学生PBL的学习方式,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发表对基因工程的看法和争论。对于一些必须讲授的核心知识点,尽量采用“通俗法”讲授[4]。

总之,作为一门新开设的选修课,它需要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持续改进,改进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心、对课程的责任心及耐心的观察和思考。学生的建设性建议是必不可少的,在后续的课程开设中,我们会持续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完善课程。

参考文献:

[1]苏泽红,练高建,何淑雅,尹卫东,李斌元.生物科学专业基因工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13(18):157-159.

[2]刘香利,王保莉,张大鹏,刘华伟.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98.

[3]张小华,姚庆收,秦加阳,刘秀珍,王越嗣.医学院校基因工程教学实践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3(6):56.

[4]杨海,雷海玲,王芳宇.“通俗教法”在基因工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4):39-40.

海南省教育厅教育科研项目(Hjsk2012-56),海南医学院教育科研项目(HYZX201103)资助。

通讯作者:张云霞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