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授课制下,如何才能使课堂成为孩子们研究数学的场所?让全体学生在数学上获得发展呢?近两年,在省级课题“自由发展的数学课堂实践与研究”的引领下,我潜心学习,努力实践、不断探索,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以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为例谈一谈如何促进每个孩子自由地发展。
一、自由选择学习材料,拓展思维空间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应该把大量时间放在组织讲解上,而是应该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而提供各种资源就包括学习材料的准备。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学习材料准备得太简单,就显得指向性太明确,缺少思维的含量。如有老师在执教《三角形面积》时,让学生课前剪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学生很容易就想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至于其他的推导方法就一种也想不出来。如果不是材料的指向性太明确,学生的思维也许会更开阔,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但并不是说学习材料准备得越多越好,有时也会负迁移,干扰学生的思维。
考量再三,我决定还是“量体裁衣”,为学生呈现适度的探究性材料,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允许他们根据自己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每个信封里的材料有:长方形纸、正方形纸、4根小棒、8个苹果图案、12个圆片和16个小正方形。从实践的效果看,有的长方形纸或正方形纸对折得到 ,有的分小棒或其他材料得到 ……不同的学生都根据自己对 的理解自由地选择材料,而这些原始的理解为下面的交流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二、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创新思维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与路径都是不一样的,也都有各自的喜好与特长,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探究能力强、有的交流能力强。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有效地进行选择性学习,是每个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以前我在教学《认识分数》时,通常先复习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然后再过渡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最后再进行对比,循序渐进,使学生明确: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还能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教师教的方式决定学生学的方式。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没有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和机会,只能顺着老师的思路,所能获得的发展是有限的。
在提出学习任务以后。我说:“你可以在脑子里想,也可利用手中的材料,可以看书,还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这样,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有的独立操作、有的合作探究、有的看书、有的思考、有的讨论、有的动手、有的争辩……各施其法,各尽其能,学得津津有味,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把思考的过程和感受简单地表述出来……学生学习的效果远远超过预期的目标。
三、自由表达学习见解,深化思维成果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课堂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它使交流与分享成为可能,也使学生的学习更能触及数学的本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的表达从课堂教学情境中扩展开去,改变教师“包讲”或者学生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不敢想也不善于想的教学模式。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其实效果远比老师讲好得多,请看以下教学片断“我是这样得到 的!”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同伴交流的基础上获得更深刻的认识,接着全班交流)
生1:我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2次,展开后,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
生2:我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
生3:我把一张圆形纸片对折2次,展开后,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
师: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他们都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
生4:我把6根小棒围成一个正方形,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
师:其实,他是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
生: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
师:真有创意!
生5:我把4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1根)就是4根小棒的 。
生6:我先把4个圆片放在一张正方形纸上,然后把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每一份(1个圆片)就是4个圆片的 。
师:他们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把4个东西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
……
师:看来我们不仅可以把一样东西平均分得到它的 ,而且也可以把很多东西放在一起平均分得到它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 与以前不一样的地方。
上面的教学中,学生争先恐后把自己的理解与别人进行交流,讨论、争辩,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之中,使大家对 的认识不断加深。在高效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还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整节课老师的话很少,除了提出要求之外,就是“怎么证明?”“还有什么发现?”“做给大家看看”……学生有时间思考,有时间进行交流,使学生的思维由“外壳”向“内核”处延伸。所以课堂上“话语权”从教师手中转交给学生,既能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又能使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在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下,交给学生“话语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成就一节高效而自由的数学课堂。
学生只有能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由选择学习材料,自由地表达与交流,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少了束缚,多了同伴和交流和教师的帮助,自由的发展才会变为可能。
(魏顺洪,溧阳市文化小学,213300)
责任编辑:赵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