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余建红
诸暨:民情通标准化促“新常态”
本刊记者 余建红
江澡镇草湖江口村的民情分析会上,镇驻村干部傅益中(左)和村支书钱兴革(右)在分析收集来的情况。/本刊记者黄国中摄
9月4日,记者来到诸暨市江藻镇草湖江口村时,村两委干部正和镇驻村干部、网格长傅益中开民情分析会。像这样的民情分析会,他们每周都要开一次。
自“民情通”工作开展以来,诸暨市致力于线下服务标准化,以标准化促“新常态”,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以制度化、标准化推动党员干部进村入户,面对面做群众工作,看起来是老办法、土办法,但很管用。只有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才会像亲人一样互敬互信。”诸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吴成表如是说。
诸暨线下服务标准化主要内容有:合理划分民情通网格,每个网格内户数在50至120户之间,驻村干部担任网格长,村干部担任网格员。乡镇(街道)每位班子成员至少包1个村;民情信息分基础信息、应急信息、待办信息三类,由网格员和网格长负责收集汇总;村级民情分析会一周一次,镇级民情分析会一月一次,市级民情分析会一季一次,三级民情分析会都由班子主要领导牵头召集,班子全体成员参加;民意诉求按照受理、分流、督办和反馈四个步骤进行办理。
江藻镇东江村党支部书记柴士均说:“有了工作机制的‘标准化’,就有了刚性要求,农村里有些碍于情面的事也‘好办’了。”
村里有户村民屠宰牛已有二十几年,简易的屠牛场设在村河流上头,每天至少都要屠宰1头牛,多时达四五头,血水和扔掉的部分牛内脏顺着河水流下来,村民碍于面子,一直没有人向上“举报”。
开展“民情通”后,村干部每季或上门或电话征询一次意见,很多村民都提了屠牛场的事。镇民情分析会后,镇里协调场地安排这户村民到镇里的屠宰场去统一屠宰。
在暨阳街道,记者了解到,街道有47个行政村、16个社区,街道的每月民情分析会得分三次开。因为班子成员要悉数到场,白天大家都有工作,会议都放在晚上。
暨阳街道党工委书记陈仲明说:“开展‘民情通’标准化工作,有利于将工作重心下移到最低点,压力传导到最末端,奖惩执行到最严格”。以前,街道、村干部到底走访了多少农户,缺乏衡量和评判的标准,现在就有了很好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