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吴中美 王一伊
为金融改革拼搏
——温州几位引进人才的累与乐
本刊记者 吴中美 王一伊
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
依据国务院确定的温州金改12项主要任务,温州精心制定了金改路线图,确保在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健全民间资本市场体系、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和构建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四个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作为国家第一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省、市两级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人才集聚。
近三年来,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境外引进近100人的紧缺金融高级人才;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温州金融改革三年“百人计划”,省级层面从金融监管、金融企业、金融院校等单位抽调金融专家下派到温州进行挂职锻炼,温州层面派一线管理干部到省级部门学习专业和管理知识,两年来,已经上挂下派60多名干部;并且在全市各部门抽调20名专业干部,联系温州区域实际,将金融与温州的人文、社情、地理、需求等因素相结合,为底层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金融人才有序流动机制也已逐步建立。
以创新、活力、神奇著称的浙南滨海之城温州,正大踏步地行进在全国地方金融改革的破冰之旅。
在这片1.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们正日益感受到温州金改的热度和速度。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让温州民间资本“阳光化”成为可能,也让温州金融梦开启序幕。
作为国家第一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者们在这里日夜鏖战,激情奉献,追求光荣梦想,成就美丽人生……
名片:汪锋,1979年生,祖籍安徽安庆,原任民生人寿保险宁波中心支公司负责人,现任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金融组织创新重点项目办公室副主任。
常年的驻外工作,汪锋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
漂泊多地,汪锋想安定下来了,“此心安处是家乡”。属羊的汪锋说,温州,是我人生的芳草地。
他告诉记者,以前在企业里,企业的核心就是用绩效说话,而现在处在金改前沿,一定要摆正位置,不仅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启动两年来,围绕民间金融规范化和阳光化,结合工作分管和分工,汪锋参与了温州获得全国第一批民营银行试点资格,现正在积极组织各项筹建工作;参与全国首部地方性金融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的配套实施细则的制订工作,在历时一年多的起草、反复论证后,该法规于2014年3月1日正式实施;参与组建地方金融非现场监管系统的建设,目前该项目走在全国地级市的前列,成为全国地方金融监管的样本;参与协调和组织“温州指数”建设,即“温州·中国民间融资利率指数”,为温州乃至全国民间融资市场提供了一个“风向标”和“指示器”。
“在这里,每天干劲满满,虽然烦恼常有,辛苦备尝,但是温州金融梦的点点滴滴由自己亲手创造,倍觉荣光。”汪锋说。
名片:王秀福,1970年生,祖籍山东,先后担任兵器工业部第五三研究所财务审计处副处长、北京某投资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现任温州市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党委委员。
王秀福一辈子都忘不了凌晨三点时温州城的样子!那是他第一次踏上这片热土。
那是2012年初,王秀福的妻子在当地的报纸上看到了温州金改招聘英才的启事,一个电话打给正在北京工作的王秀福,鼓励他报名。阅读了相关材料,本已事业稳定的他心潮澎湃,犹豫良久,在最后一刻报了名,踏上了当晚最后一班飞往温州的飞机。灯火阑珊里,踩在这片陌生又亲切的土地上,王秀福觉得自己在做梦。
如今的他,事业干得风生水起,现在正在向温州市委组织部申请,将身为教师的妻子调入温州工作,准备在这里安家啦!
来温州两年多,王秀福亮出的成绩单却很“丰满”:参与温州金改广场的建设,注册、整合公司,引入担保机构,为温州市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解决融资难问题;筹措资金入股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为增资浙南担保有限公司打造国有金投融资性担保平台,增资7000万元;保证温州银行股权划转及增资扩股顺利进行,集团积极筹措近1.4亿元,带头参与温州银行增资扩股工作;结合金融投资集团的财务制度,整合了一套完备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得到了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目前已在集团内顺利运行……
“如果说,当年在央企工作,带给我务实精神,那么如今亲历温州金改,则是对我人生全面的历练。”王秀福说,“很多时候,我们要从一些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平静下来才能快乐,坚守下来才会有成绩。”
名片:林陆,1981年生,是这批干部中年龄最小的,曾任浙江中梁置业有限公司资金部副经理,现任温州港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副经理。
林陆在温州港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负责融资、资产管理、预算等工作。林陆说,新的岗位,挑战很大,“国企比民企的制度更规范,融资渠道更广。以前在民企做财务,只跟财务有关的人接触,现在温州金改平台很大,可以跟更多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交流学习,收获很大。”温州港集团有10多家子公司,规模大,人员多。林陆这样的新鲜血液一加入,带来了一股活力。刚来的时候对集团融资和预算情况不了解,经常加班到深夜,办公室也成了“家”。说起刚来的艰苦,林陆并不抱怨,反之认为适应新环境的付出是“必修课”。
来温州港集团后,林陆还大胆创新融资方式,引入金融租赁公司,将集团存量的码头资产通过售后回租的方式实现融资4亿元,调整优化了融资结构。
除此之外,林陆参与干的事儿也着实不少:团队2013年完成融资31亿,2014年计划完成38亿,圆满完成融资计划;拓展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融资产品多样化,除了传统融资方式,同时建立符合集团实际的融资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初具成型,盘活存量资金;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分别出台融资、担保、资金管理等多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