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翟 昕
前记:位于上海市东南角的上海临港产业区地处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处,其规划面积为247平方公里,包括临港产业区、物流园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奉贤园区、主产业区及综合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集“航空、海运、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航运五种交通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在这里,以“高端制造、极端制造和自主制造”为导向,已形成新能源装备基地、大型船用关键件基地、海洋工程装备基地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基地、工程机械基地、民用航空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基地六大产业集群。2013年8月,上海临港获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我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去看看。2014年3月20日,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瑞贞、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循环经济研究部黎宇科部长、广西防城港国昌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吴飞董事长和我一起来到临港。令我感到振奋的是,这一次,我们置身中国再制造产业的前沿阵地,不仅领略了中国再制造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巨大潜力,也切身感受到这一产业的艰难和众多企业深深的期盼。
上海临港产业区是高端装备等领域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该示范区产业特色突出、技术支撑能力强、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再制造基础工作和政策条件相对较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上海将依托临港产业区、嘉定汽车城等重点园区,大力推进汽车零部件和机电产品再制造,推进再制造产业化发展。目前,上海通过积极引进卡特彼勒、沈阳大陆激光、通用汽车等一批国内外领先的再制造企业,积极推进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轮胎、高效电机、工程机械液压泵及发动机零部件、柴油发动机喷油嘴、涡轮动力机组关键部件,推进一批重大示范项目建设。预计到2015年,将实现再制造汽车发动机5万台,再制造高效电机240万千瓦,工程机械等2万台套的发展目标。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上海临港再制造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星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园区的建设情况。他介绍说,上海临港再制造产业示范园建设将瞄准国际再制造产业发展前沿,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充分发挥上海临港产业区的区位优势、管理优势、产业支撑优势和监管平台优势,并以此作为园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工作重点是:吸引高端再制造企业集聚发展,打造国际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再制造产业集聚区。通过示范园建设,为我国再制造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高效化和集约化发展积累丰富的经验,进一步推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创建。
上海临港产业区是从2003年开始筹建的,到2008年,临港产业区内已经集聚装备制造企业46家、物流企业54家,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舶关键件、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航空零部件配套等五大装备基地与国际物流(保税和非保税)联动发展的结构形态已经形成。2009年至今,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舶关键件、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航空零部件配套等五大装备制造产业框架的基础上,园区重点发展包括风电、核电、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产业、民用航空产业等重大装备制造产业链,全面建设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临港产业区的建设高度重视,他们分别来此考察,对园区的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步入园区后,大家发现,无论是园区规模还是配套设施,临港产业园在全国都称得上是首屈一指,尤其是其强有力的优惠政策支撑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循环经济产业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正式批复上海临港产业区建设国家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示范园项目。
在公司的展室里,傅星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汽车再制造产业的基本流程。所谓的再制造,是一个专业化、批量化、规模化修复的生产过程。目前,他们主要以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废旧工业产品为对象,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使再制造产品达到或超过同类产品新品质量标准的产业。与新品相比,再制造产品可节省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减少排放80%,这既是实现“科学节能、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
目前,全球再制造产业年均增速10%左右,到2015年,产业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美国是再制造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拥有专业化再制造企业近10万家,占全球再制造产业规模的70%。相形之下,我国在这一领域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目前我国仅有再制造企业260余家,大多数企业都来自汽车维修行业,规模小、起点低、技术力量不足和设备水平低是这个行业显著的特点。归结起来,这一新型产业面对的主要困境是:国内再制造行业发展历史较短,再制造产品消费习惯尚未形成;正面宣传引导不到位,公众对再制造产品的认知存在偏差,对再制造产品信心不足。
傅星表示,临港工业园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再制造企业主要是以机电产品再制造为突破口,将逐步实现再制造发展的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建设专业的再制造产业园区,规划一期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公司的目标是:在3~5年内,力争实现年生产再制造各类零部件和机电产品达200万件、年利润总产值达100 亿元。
傅星谈到我国再制造产业的总体情况时表示,我国再制造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良好。与我国这样一个制造业大国和人口大国的地位相比,我国的再制造业还比较弱小,与巨大的需求极不匹配。目前,我国再制造行业的企业数量仅为200余家,再制造产业的产值规模不足50亿元,再制造率远低于1%。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2010年,美国的GDP为15.9万亿美元,其汽车保有量为2.49亿辆,其汽车再制造产业的产值为500亿美元;德国的GDP为3.4万亿美元,汽车保有量5100万辆,其再制造产业的产值为120亿美元;而我国的GDP为7.19万亿美元,汽车保有量为1.14亿辆,而再制造产业的产值只有3亿美元。相形之下,我国的再制造产业有着多么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当前,为何再制造产业始终处于徘徊不前的境地呢?临港再制造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尽管国家在推动再制造产业成长的过程中制定了一些鼓励政策,但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由于再制造行业准入制度不明确、管理部门与法规众多;废旧零部件原料回收资质问题;再制造原料回收无法取得正规发票,不能进行税务抵扣,企业税负成本高;发动机、变速箱再制造产品仍需原厂授权,客观造成核心件再制造处于封闭发展状态。诸多的政策瓶颈与观念上的滞后,加之经济模式上的不协调是制约中国再制造产业的“坎儿”。一旦突破了这些瓶颈,中国的再制造产业必将成为全球瞩目的一个亮点。傅星兴奋地告诉笔者,今年以来,国家把再制造发展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方面,国务院先后发布《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近期行动计划》、《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都明确提出要“抓好重点产品再制造”“推动再制造产业化发展”,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据测算,全国役龄10年以上的传统旧机床超过200万台,80%的在役机械超过保证期,报废汽车约500万辆。试想,如果将其中的10%进行再制造,产值规模将超过千亿元,这里有着多么大的市场潜力!
看着他们在这片新发现的处女地上艰难前行的坚毅脚步和执着的神情,我不禁想起南宋诗人杨万里的那首诗:“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水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开拓者是值得敬佩的!
作为全球大都会城市的上海已初步形成完整再制造产业链,在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工程机械、打印耗材等领域已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和一定的产业规模。上海大众幸福瑞贝德动力总成有限公司被列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第一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单位,上海电科电机科技有限公司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建设“国家电机高效再制造示范工程”,卡特彼勒再制造工业(上海)有限公司依靠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已发展成为卡特彼勒再制造在亚洲的营运中心,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再制造企业拥有四十余年的再制造历史,拥有先进了发动机、传动系统再制造技术。卡特彼勒再制造(上海)工业有限公司于2005年12月在临港成立,目标是建成卡特彼勒再制造在亚洲的营运中心。这家企业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的第一批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企业。他们的再制造采用“一一交换”的商业模式,当消费者消费一个再制造产品时,将退回相应的“旧件”。他们的目标是在这里建成卡特彼勒再制造在亚洲的营运中心。
2012年,临港产业园区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分别批复同意建设“全国入境再制造检验检疫示范区”“进口废汽车压件集中拆解利用示范园区”和“国家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示范园”。下一步,上海将重点依托临港产业区,以机电产品再制造为突破口,逐步实现再制造发展的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力争到2015年,实现产值50亿元。
2013年11月,在这里举办2013国际再制造产业高峰论坛的论坛开幕式上,“国家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示范园”正式揭牌,临港产业区与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署合作共建再制造产品鉴定中心和国家级再制造检测鉴定重点实验室,与全球再制造龙头企业卡特彼勒公司签署发展再制造产业战略合作意向书,并与沈阳大陆激光、上海新孚美变速箱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一批落户企业签约。在那次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美国商务部开展“第三届中美再制造对话”,围绕再制造贸易-市场准入-法规环境,从再制造生产、技术与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论坛期间,我国再制造领域知名专家、中国工程院徐滨士院士来到临港再制造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看到他们的再制造产业发展蓝图和一些再制造产品,并给予高度评价。
此次浦东之行,在临港多功能口岸码头、在三期标准厂房,在卡特比勒再制造工厂,在临港再制造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我们对这个“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再制造产业园区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该产业园为企业提供的完善配套设施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谈及再制造企业落户临港产业区的益处时,傅星先生告诉我们,临港产业区设立了专项发展基金,这个基金额度为每年10亿元人民币;对在园区投资的企业,园区将对企业的机器设备投资额10%的现金奖励;对入驻企业每年地方税收60%以内返还;核心人员每年个人所得税地方部分60%以内返还;对于来临港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人员,园区将提供公租房,解决上海市户口、子女入学、养老保障和出入境的便利。这些优惠条件真是够吸引人的……傅星先生告诉我,他们已建成20万平方米现有高质量的标准厂房近20万平米,可用于具备资质的再制造企业租赁使用。你还是把那些有眼光的朋友们带到这里来看看吧!
那天深夜,在从浦东机场返程的航班上,透过舷窗,俯瞰这片中国未来发展的热土。飞机在空中盘旋之时,下面是灯火通明的壮观景象,这就是临港产业区。此时,我在想:再制造产业的勃兴正当其时;投身这一产业将是那些有眼光、有魄力的企业家。如果说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的汽车回收拆解产业只是在小打小闹、维持生计的话,那么今天的形势已完全不同:我国的汽车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的汽车阵容已不再是往日里的老爷车哼哼唧唧;如此巨大的企业消费量与如此快速提升的汽车需求,怎么能够想像:这个“钱途无限”的产业会长久的羸弱?等到大家都想明白,机会可能就不再是机会了。这里有如此庞大的产业集群;这里有如此多的驰名企业入驻;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说句实在话,总在低档次的产业圈里混,再好又能好到哪儿去呢?要玩儿,就得跟高手玩儿;要扎堆,就要往财富集中的地方去……
我得尽快把这些信息传递给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