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方言的语调问句

2014-07-10 08:36
语言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升语调语气

郭 利 霞

(南开大学 汉语言文化学院,天津 300071)

一 引言

语调问句指单纯用语调表达疑问的句子,形式和陈述句完全一样,句中不用疑问代词、疑问语气词或疑问结构。不过有时可用非疑问语气词①非疑问语气词指不能单独表疑问范畴的事态语气词或情态语气词,疑问语气词则可独立表疑问范畴。或副词,一般只要求对方做出肯定或否定回答。我们把不用语气词或语气副词的语调问句称作狭义的语调问句,把用非疑问语气词或语气副词的语调问句称作广义的语调问句。李宇明(1997:97-98)把现代汉语这类问句叫做“O型疑问语气是非问”,刘月华(1988:25)把这类问句叫做语调是非问句。

语调问句是针对整个命题发问的,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疑问焦点。据彭小川(2006b:1-8)研究,不论是普通话还是广州话,是非问句表疑问的语调都有两种:一种低平语调,用于求证性的问句;一种是上升语调,主要用于表达诧异或怀疑的语气。这的确是观察语调问句的一个极好的角度,我们用“→”表示平调,“↗”表示升调,以山阴话为例,说“今儿星期五?→”时,说话人认为今天可能是星期五,但不能确定,说“今儿星期五?↗”则是说话人对“今天是星期五”这个事实表示惊讶;“他是校长?→”也是对“他是校长”这一事实不太确定,希望从听话人那里得到证实,“他是校长?↗”则是对“他是校长”这一事实表示惊讶。如果句中有否定词或“连”、“倒”等之类的副词,倾向于用高升调,表怀疑、吃惊等语气。“你连这个字也认不得?↗”表达的也是一种不太相信的,吃惊的语气,不过山阴话的低平语调问句最后一个字音拖得较长,因此听起来句末似乎滋生出一个语气词“啊”。这种现象也见于广州话,彭小川认为这个语气词是加上去的,因为“啊”可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彭小川2006a:114)。储诚志(1994:39-51)则通过“最小差异对比法”和“最大共性归纳法”,证明“啊”具有“缓和”的语气义素。这一点适用于大多数方言。

二 语调问句的类型及功能

语调问句在山西方言使用非常普遍,如应县话(蒋文华2007:316-317)②你预先没估他的?|你看真确了?(蒋文华2007)、神池话(肖建华2006:32)①你上班?|你看电影?|你没上班?|你没看电影?(肖建华2006)前两例是问候语,后两例则是追问原因。、娄烦话(李会荣 2005:2)②他不在锅舍?|就我一个人来?(李会荣2005)、屯留话(张振铎、刘毅 1991:60)③吃老饭再去?(张振铎、刘毅1991)、武乡话(史素芬 2000:64)④今天是十五?(史素芬2000)、高平话(白静茹等2005:234-236)⑤你这会儿身体还可以?|夜来咱吃的扁食?(白静茹、原慧艳、薛志霞、张洁2005);长治话(王利2007:159)⑥王利指出,长治县方言中的是非问的表达更多的是借助于语调。、榆次话(黄伯荣主编1996:598)⑦房子修好来↗? |他老二上学来↗?(转引自黄伯荣1996)。郭校珍(2005:49)认为用疑问语调传达疑问是晋语和普通话共有的现象。

《山阴方言志》把与普通话“他还没有说完吗?——还没有。大约再有一会儿就说完了。”相当的例句记做:他还没说完咧?——还没哩,咋也再迟会儿就说完了大概一会儿就说完了。实际口语中,“他还没说完咧?→”用低平语调说出时,有求证的意味;当“还”重读,且句尾用升调时,“他还没说完咧?↗”表达的则是一种吃惊,甚至有点儿不满的语气。

山西方言的语调问句可分低平语调问句和高升语调问句两类。低平语调问句是有肯定性预期的问句,也可以是一种招呼或寒暄用语,如见面后问“吃饭了?”,问话人并不真正关心答话人是否吃了饭;高升语调问句是具有否定性预期的问句,这种语气进一步发展,就变成了不需要回答的反问句,高升语调问句还可表单纯的疑问,这时是无预期的中性问句。

(一)肯定性预期的低平语调问句。肯定性预期的低平语调问句有两类,一类用来求证,一类用来寒暄。如果说表求证的问句是有标记的低平语调问句,那么表寒暄则属于无标记的低平语调问句。

1 表求证的低平语调问句。不管句子本身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低平语调问句通常都表明问话者的一种猜测,因此总是希望得到肯定的回答,而且一般也能得到肯定的回答,这是一种求证性的问句,如:

1) (聊天时看到主人家窗户开着)你那窗子不关?——各共从来也不关,一春气春天也没关。| A:

产=留的一家你(的房子)只租给一家人了吗?→——B:噢。——A:二楼没租二楼没有出租吗?→——B:谁往出租那二楼哩,走那个堂前哩谁都不会把二楼租出去的,如果租出去,租房子的人进出的时候会经过我们中间的那间房子。(山阴)

2) (主要向听话人确认一下,加“哩”后显得亲切)你花老可多钱(哩)?(和顺)

3) (发音人跟邻居聊起儿媳妇如何)对你俩人挺好?——可好样儿哩,通情达理。|(聊起孙子上幼儿园的事)每天你接送?——对哩,对一天接送看情况呢,有时接送。(平鲁)

4) (看到自己认识的两个人在聊天)你俩块能认哩?——能认哩。(五台)

5) (客人谈起主人退休的事)不到退哩啊不到退休年龄啊?——过年明年退哩。(汾阳)

6) (女主人看电视时打盹,男主人问)瞌睡了?——恩。——瞌睡了就睡哇。(平遥)

7) 他没那没去北京?——没那去。/去啦。(长治)

8) 今儿个礼拜天?——昂对。(晋城)

9) 你妈不高兴?——不是呀。没有甚没什么。(阳城)

10) (询问吃中药情况)你这吃了一付了?——吃了两付了。(洪洞)

例1)第二例是两个人聊出租房子的话题,第一次对话中,A试探性地发问,说出了自己的猜测,B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第二次B表面上没有肯定,实际上是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当然猜测毕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也可以用否定回答,如例 7)、9)的否定回答。以上均是问话人有个大致的估计和猜测,然后发问,答话人一般做肯定回答,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因为问话人可能估计有误,也可能遵循交际的“礼貌”原则,有意做出迎合或迁就对方的估计,以平鲁话为例,前者如:

11) 你咋可多花老钱来你大概花了很多钱吧→?——寡达,我拢共一共花了五毛才。

后者如:

12) (聊起庄稼长势)真年庄户可以哩今年庄稼还可以→?——旱哩不像样。

估计有误的情况又如汾阳话:多儿年纪了?——68啦。——属兔儿的?——属蛇的。宋秀令(1994)还举过这样的例句:他上学的啦呀?你吃喽饭啦呀?你不吃啦呀?回答时可以简单地说“嗯”等,也可以具体作答,肯定否定均可。

2 表寒暄的低平语调问句。表寒暄的低平语调问句在口语中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类问句,熟人见面打招呼,寒暄几乎总是用语调问句开始,如:

13) (到别人家里,主人在做饭)你这灿这阵做饭的哩?——噢。(山阴)

14) (到别人家里,看到了主人)真儿没出哩今天没出去?——恩。(平鲁)

15) (主人出去了一下,回来后发现家里来了客人)才进来?——一会儿啦。(汾阳)

16) (遇到认识的年纪比较大的老人)最近精神还可以?(如不认识,可试探性地问对方年龄,不过通常要往小说)你有60多啦?——70啦。——那就好。(平遥)

17) (到别人家里,碰巧人家在吃饭)你正吃的饭来?——恩,正吃的来。(长治)

18) 你家吃呢饭呢?——昂。(晋城)

表寒暄的问句只是采用问句形式,实际上并不表询问,这种问句作用相当于和对方打招呼,对答语并不重视,如例13)问话人并不真正关心听话人是否在做饭。

(二)否定性预期的高升语调问句

1肯定形式的问句。高升语调问句表达一种诧异、惊奇的语气,问话人预期一个否定性的回答,不过答话人既可以用“是的、哦”等表同意,用“不是”等表否定,也可根据问话内容具体作答,如:

19) (讲薛仁贵的故事)咱朝里头没有几个能打过的,你女婿就这么厉害哩↗?(山阴)

20) (笔者第一次去平鲁的发音人家,是几个人一起去的,第二天一个人去,女主人得知第一天的来客中有笔者的父亲后,很吃惊)夜来那是你爸哩↗?(平鲁)

21) (说话人以为今天是星期三或星期五)今儿礼拜四↗?——是哩。(汾阳)

22) (没想到“你”认识他)你认得兀家你认识他↗?(平遥)

23) (以为两人不认识)你两认得喽↗?——认得喽。/认不得。(长治)

24) (以为听话人不认识)你家俩认得↗?——昂。/不认得。(晋城)

25) (以为听话人一定已经说完了)你家还说的勒↗?——还说的勒/说完了。(阳城)

2 句中带否定词或其他副词的问句。如果句中有否定词或可作焦点算子的“连”、“就”等副词,通常表示吃惊、意外等语气,其作用在于提高了否定预期的程度,如:

26) 你倒已经、都三十啦?|他还没说完哩?(山阴)

27) 他还没啦说完哩?——哦,“人家”的合音还没说完哩。这人才麻烦哩。(和顺)

28) 你这作业还没做完哩?(平鲁)

29) 他没啦去北京?——去啦。/没啦去。(汾阳)

30) 他没那去北京?——没那去。//去啦。(长治)

31) 他没有去北京?——去兰。/没去。(晋城)

32) 他真的利害哩?——囊利害得多哩,可害怕哩他可厉害了,可吓人了。(洪洞)

表意外语气是以上例句的共同点,意外语气的承载者是什么呢?以例 26)为例,“啦”和“哩”都可用于各种句类,前者表已然,后者相当于普通话的“呢”,吃惊、不敢相信的语气是由语调和副词“倒”、“还”共同表示的,“还”、“连”等通常要重读。不过,同样一个副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也会表达不同的语气,不过这种语气不能归结为副词本身的用法,如清徐话“他还没老说完勒?”重音在“还”时可表达一种埋怨口气。

(三)表询问的高升语调问句。还有一种没有倾向性的高升语调问句,即不表吃惊、怀疑等语气,单纯用来询问,从功能和答语来看相当于中性的反复问句。如:

33) 能拿动?——我能拿动,他拿不动。(天镇)

34) 拿动咾=拿动拿不动?|今儿礼拜二?=今儿是不是礼拜二兰?(和顺)

35) (四个人一起打车去离石,其中一个人问)这车能坐下四块个人?=能不能坐下四块人?=坐下坐不下四块人?(汾阳)

36) (问话人得知听话人的孩子都在北京)你以后就去北京的哩?=你以后是不是去北京的哩?(平遥)

37) 搬动了?=这桌子重得多,搬动了搬不动?/能搬动搬不动?——我搬动了,他搬不动。(介休)

38) 荷动咾?——我荷动咾,他荷不动。(沁县)

39) 拿动咾?——买我拿动咾,他拿不动。(屯留)

41) 你能拿动了?——能拿动。(长治县)

之所以把这类问句单列一类,是因为这类问句是较典型的“有疑而问”,不同于用于求证的低平语调问句,也不同于表惊讶怀疑的高升语调问句,更不同于说话人有强烈倾向性的反问句,当然也和用“吧”的语气词问句不同,这类问句跟没有任何倾向性的反复问句无论从疑问程度上看,还是从表义功能上看,都非常接近,试比较汾阳话的三个例句:

42) a这是你家亲戚?Ì(完全没有把握,可能仅仅因为此人在家里)

b这是不是你家亲戚?(同上)

c这是你家亲戚吧?(有猜测,有一定的根据)

不过,一个方言中如果有多种表达方式,各种说法间一定会有所区别,以和顺话为例,虽然这类高升语调问句在表意上和反复问句似乎没有什么差别,但仔细推敲,还是有细微区别,如果以疑问程度作为一个区分标准,可得到这样一个序列:拿动拿不动?>拿动咾?>拿动咾哇?这三类问句的疑问程度从左到右由高到低,主观性则由低到高。

总之,高升语调问句有时可表纯粹的询问,此时和中性的反复问句从表义和回答上都非常接近,这种用法在并州片和吕梁片最为突出。

(四)表反问的高升语调问句。高升语调问句的否定性预期到了极端,就成了反问句,肯定形式的句子表否定,否定形式的句子表肯定,如:

43) (孩子惹家长生气,家人常这么说)我还缺个淘气的哩我难道还缺个让我生气的人?(山阴)

44) (质问一个自称信佛的人)你这叫信佛哩?信佛是祈求你一年平安?(平鲁)

45) (问话人见听话人穿得很少,觉得对方会冷)你不冷?(阳城)

例44)意思是我不缺惹我生气的人,言外之意是我不需要你。反问句也可由特定格式构成,几乎所有的方言都可用“不是……”表反问,如:

46) 你不是说不来,那咋又来了你不是说不来吗?怎么又来了?(山阴)

47) 这倒三点啦,紧紧价还睡啥哩咱不是后夜还有营生哩都三点了,还没完没了睡什么?咱们下午不是还有事吗?(平鲁)

48) (外孙在屋里找画板,发音人提醒)不是在外且=放的哩不是在外面放着吗?(汾阳)

从一般的疑问到反问,是一个连续统,如山阴话中可能补语的两种肯定形式是“能+V+补语”和“V+补语+哩”,如果用升调说出,就变成了疑问句,它们和可能补语构成的反复问形式“(能)V+补语 V不+补语?”很接近,不同之处是后者是一种说话人不带任何倾向的中性问句,如:(能)吃饱吃不饱?|吃了吃不了?而这类问句虽然有时也可以相当于反复问句,但更多的时候带有轻微的怀疑语气,如果加上“还”之类的词或者重读第一个音节,就变成了语气强烈的反问句,表达了说话人的否定态度。如:

49) a(小孩给自己盛了很多饭,大人问)吃了哩/能吃了?↗

b(甲乙关系不错,甲说自己准备买单元楼,乙可能说)你买起哩/你能买起?↗

c(如果乙认定甲买不起,口气更强调,或用语气副词)你(就/还)能买起哩?

例49)a表示一种不太相信的、怀疑的语气;b是乙对甲的经济实力表示怀疑,有点否定的意思;c是反问句,表达的是强烈的否定。

这类反问句还可用于事情发生之后,一般是说话人事先曾劝阻过听话人,但听话人没有接受,结果事情果然不出说话人所料,反问句之后往往还有后续句,如:

50) (小孩子不听家长的话,盛了很多饭,结果剩下很多,家长会说)吃了哩/能吃了?(说的你吃不了么。)

例49)a和例50)形式完全一样,但语义不同。例50)这类问句一般用于上对下,“上”可以是上级、长辈等,总之是强势的一方。

(五)语调问句构成的连续统。山西方言的语调问句可以构成这样一个连续统:表询问的高升语调问句>表求证的低平语调问句>表寒暄的低平语调问句>否定性预期的高升语调问句>高升语调反问句,疑问程度由高到低,主观性则由低到高,第一类问句虽然可表纯粹疑问,但和中性的反复问句相比,还有一定的倾向性,后面几类问句中,低平、高升两种语调问句发问者的预期不同,前者是肯定性预期,后者是否定性预期。前者是“想必如此”,后者是“难以置信”。肯定性预期达到极端(100%)就成了肯定句,也就是陈述句而不再是求证问句了;否定性预期达到极端则成了反问句。

山西方言的语调问句都带有程度不等的主观倾向性。反问句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用于求证的低平语调问句和表惊讶怀疑的高升语调问句也都表达了说话人比较明显的倾向性,相比之下,“二(三)”节描写的问句是主观性最低的,大致相当于反复问句,因此也是疑问程度最高的。相应的,“二(三)”节中的问句不和语气副词共现,因为语气副词表达的主观量度和这类问句的高疑问度不合,“二(二)”节、“二(四)”节则可以自由地与语气副词共现,因为这类问句本来就有很强的主观性。

从形式上看,山西方言的语调问句分低平语调问句和高升语调问句两类。比较明显的倾向是:低平语调问句表求证、猜度,高升语调问句表吃惊、怀疑。不过前者还可是一种招呼语,后者还可是反问或中性问。求证、猜度和反问都表现了说话人的一种主观倾向。

【附记】论文写作得到了李小凡先生的悉心指导,谨致谢忱,文中错讹均由笔者负责。

白静茹、原慧艳、薛志霞、张洁 2005 《高平方言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

储诚志 1994 语气词语气意义的分析问题——以“啊”为例,《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郭校珍 2005 山西晋语的疑问系统及其反复问句,《语文研究》第2期。

黄伯荣主编 1996 《汉语方言语法类编》,青岛出版社。

蒋文华 2007 《应县方言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

李会荣 2005 《娄烦方言疑问句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宇明 1997 疑问标记的复用及标记功能的衰变,《中国语文》第2期。

刘月华 1988 语调是非问句,《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

彭小川 2006a 广州话是非问句研究,《暨南学报》第4期。

彭小川 2006b 关于是非问句的几点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第6期。

史素芬 2000 《山西武乡方言的疑问句》,《语文研究》第3期。

宋秀令 1994 汾阳方言的语气词,《语文研究》第1期。

王利 2007 《长治县方言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

肖建华 2006 《神池方言语法探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张振铎、刘毅 1991 《屯留方言志》,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猜你喜欢
高升语调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浅谈泰国益梭吞府“高升节”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谈谈诗歌的语调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骚扰
朗读基本技能:语调(一)
谈汉语特殊疑问句的语调类型
心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