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界芬
高中班主任是全面负责高中生班级工作的教师,是班集体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肩负着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要职责。2009年8月22日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指出,“中小学班主任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服务三个重要责任”,还指出班主任要“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由此可见,高中班主任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转型时期高中班主任工作面临的问题
1.作为独生子女的教育对象给班主任工作带来新的问题
目前,高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是“90后”,并且是独生子女。首先,“90后”在家庭中是父母的宝贝,其所提的要求往往都能得到父母满足。他们张扬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使他们对班主任传统的教育方式、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学以应考的培养方式未必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其次,现在是通信传媒高度发展和普及的时代,中学生可以从发达的通信传媒中接触到一切想要了解的信息和知识。而高中生的思想是不成熟的,在大量不良信息面前急需获得教师的指导。这就给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也是新的环境条件下班主任工作的难点。
2.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
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心理辅导是至关重要的。高中学生随着心理生理的发育,升学竞争力的增大,社会接触面的扩展及思想认识的变化,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他们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不良的心理状态。作为班主任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他们青春期的各种心理障碍,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日常学习,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问题和人格缺陷。这就要求班主任除了要管理学生的日常事务,还要时刻注意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是内在的,或是不经意表现出来的,班主任要通过了解学生的行为来及时判断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而进行引导教育。这就加大了班主任工作的难度,对班主任工作开展也是一个考验。
3.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理想缺失引起了班主任工作的新问题
高中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中对时代最为敏感的群体,他们是时代的追随者,他们的思想与道德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但并不排除他们同时会受到一些不良行为和思想的迷惑。为此,笔者做了“你认为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的调查。调查结果让人惊讶,65%的学生表示为了“房子、汽车、金钱”。由此可见,有些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是模糊的、是偏激的,缺乏崇高理想的认识和追求,这就大大增加了班主任工作的教育难度。
4.学生来源多样化使班主任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城镇社会就业机会快速增长。随着流动人口的增长,农村孩子进城读书也就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这就出现了班级里有不同层次的学生生源。农村里来的学生学习勤奋、生活俭朴、思想淳朴,这都是城里学生所没有的优点,但同时他们跟城里学生相比也存在着一些劣势。比如在见识上不如城里学生广,在课堂上不如城里学生敢于发言,也缺乏主见。在个性发展上,农村学生在城里学生面前会产生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会使农村学生自我封闭起来,不与外界交往,这对于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是很不利的。而城里学生有娇生惯养的,有父母离异的,有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有父母不重视孩子学习的等等。多样化的学生来源将产生不同的问题。
二、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1.充分了解学生,注重与学生交流的方法与技巧
在传统教育中,班主任对班级采用的是家长式的管理方式,这对于个性张扬的“90后”高中生是难以接受的。要想对这样的人群进行有效管理,就应该充分地了解他们的思想、行为,抓住他们的个性,根据他们的思想行为进行管理。在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方式上注重技巧,具体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分析自己行为的对错,让他们从心里充分认识自己的行为;二是充分利用班主任的权利进行处罚和奖励;三在与学生交流时,注意场合和学生的反应,并及时改变策略。比如,后进生取得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表扬,而批评学生时应考虑到他们的自尊心,避免在大庭广众下给他们难堪。
2.建立班级心理健康预警小组和咨询中心,及时解决心理困扰
当代高中学生面临着激烈的升学竞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所表现出来的是学生的厌学、逃学、心理焦虑、精神紧张、性格抑郁等等。根据笔者对所教班级做的“你认为自己心理或行为有明显的问题吗”调查显示:19%的学生认为自己心理有比较大的问题;29%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时候感到抑郁和无助;只有9%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心理问题。这一调查结果虽然不能全方面反映当代高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但至少说明一个问题: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面对它并解决它是刻不容缓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给予高中学生更多的心理关怀,学校应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小组,班级应该选出班级心理观察员对整个班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跟踪观察。特别要注重对单亲家庭、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贫困的学生进行跟踪观察。还要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征,采取多样化的心理辅导。比如,采取讲座、心理训练、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对个别学生要因人而异,施以个案辅导的方式,及时开导。从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来看,大部分班主任对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还不明确,认识也存在片面性。其实,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问题。
3.激发班主任的管理激情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目前班主任一般是由校长直接任命的,教师没有选择权。这种任命方式会产生想当班主任的教师当不了,而不想当的却当上了的情况,这直接影响到班主任的工作主动性。改变这种任命方式,实行民主的、自愿的、有更多实在的奖励措施的任命方式才能激发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和激情。除此之外,班主任自身观念和素质也是关系到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班主任要改变以学生学习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思想观念,要深刻认识到能力、素质和学习成绩一样重要,要以学生本身为出发点,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成绩论成败。同时,班主任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通过吸取别人的管理经验和知识,更加有效地管理学生工作,以人格魅力来影响和管理学生。
三、结束语
高中班主任工作是复杂的、琐碎的,也是学校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关系着整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和学习风气。每一个班主任都应以高度的责任心,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探寻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惑。同时,班主任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走上新的台阶,培养出身心健全的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 袁 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