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衔接中知识的迁移

2014-07-09 21:08陈航英
成才之路 2014年16期
关键词:知识迁移教学衔接信息技术

陈航英

摘 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里面很多的知识体系、概念和操作等,有很大的相似性。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快速地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学习更多的新内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重视初、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衔接中的知识迁移,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衔接;知识迁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说出了教学的目的,又讲明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思想。要真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更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充分挖掘信息技术课自身前后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以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我所在的学校是十二年一贯制的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完全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一般情况下都要跨头任教。我主要担任高中和初中的教学工作,在十几年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就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衔接过程中知识点的迁移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一、注重融会贯通,采用实例教学实现知识点的迁移

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要把学过的某些知识联系到其他问题中,从而解决问题。产生知识迁移的前提是知识的共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努力探讨观念之间的联系,指出它们的异同,消除学生认识中表面的或实际存在的不一致之点,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横向和纵向的融会贯通。”

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横向对比,不难发现两者的第一章的内容上有相当大的重复,都是讲解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为了更加有效地让学生理解,我在初中课堂上以图片展示为主。“清晨的霞光送来了黎明的信息,树叶开始变黄,隐含着秋天来临的信息;树木的年轮,铭刻着它的年龄……”通过一幅幅图片,说明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把学生分成耳语组、接力组、喇叭组、网虫组,采用不同方式传递电话号码的信息来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但是,同样的内容到了高中课堂,我如果再采用图片展示和做游戏的这种方法再讲一遍,学生也会觉得枯燥无味。因而,我采用“野外生存实验”“感觉剥夺案例”“美国国防部报告”等教学案例,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来分析说明信息的基本特征。让高中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接触到不同学科层面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学科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实现教学内容知识点的螺旋式上升的同时,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学科给人们的生活、发展带来的全方位的影响。

二、善于归纳类比,在软件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操作技能的迁移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软件日新月异地推陈出新,让我们目不暇接。学校教育不可能教会学生学习使用每一个软件,教科书上的软件一般都会落后于市面上的软件版本。所以,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终身受益,这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体现。

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接触Word的第一堂新课并没有什么新鲜感。其实,在小学里已经接触过Word这个软件,如果再从怎样启动程序开始讲解,恐怕学生觉得自己都会了也不高兴再听。到了高中,就应该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发现新问题,教学生掌握某种应用程序的一般规律,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初中的“应用文档设计”这一章节中,我通过对比展示学生写的作文普通电子稿、与设计好的带有图文混排超链接等的作文选,这样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再来逐步探索。沿着这个思路一路下来,到了高中阶段的教学,我并不是以教为主, 而是用这些问题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体验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加工的方便之处。

字处理软件的变化非常迅速,曾经流行一时的软件和版本,过两三年或更短的时间就可能已经落伍,被功能更强的新产品所替代。但大多数数字处理软件都有相似的窗口元素、功能构成、窗口菜单和操作规则。这不仅体现在同一软件的不同版本之间,不同公司的字处理软件之间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事实上,只要图形界面时代还在继续,许多操作方法和规律都是可以触类旁通的。如果掌握了Word2000的基本使用方法,那么使用Word2003、Word2013也会相对容易些。掌握了Word,学习Office系列软件时,教师只要点拨一些画龙点睛的方法,学生便很容易找到相应操作的入口了,也都会比较容易上手。

三、联系生活实践,实现初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的纵向迁移

关于迁移过程的实现,贾德在本世纪初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观点:“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着共同成分,这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实现迁移的关键则在于学习者能否概括出两种学习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对于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知识点等,直接给学生讲,学生不易理解,还会感到抽象枯燥,影响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而老师如果借助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巧设比喻,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兴趣,还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初中阶段的“数据统计与分析”部分的Excel教学,主要是介绍数据统计与分析的一般过程,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实际表格数据进行讲解,侧重于知识点的积累。而高中阶段“表格信息加工”这部分内容,我更侧重于问题的解决。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量化,由于客观世界的丰富性和多元化,数据所包含的信息也是多义的。同时,因为生活中人们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需求有所差异,对数据的加工总是带有一定的选择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老师通过类比,从而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新课中去,通过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很好地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知道,很多知识有一定的共通性。这就要让学生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克服思维上的惰性,恰到好处地进行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好初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的衔接,灵活运用知识迁移,合理进行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张娟.如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2

(18).

(江苏省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知识迁移教学衔接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在素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从新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探讨初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衔接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从思维发展的视角看初一数学教学衔接问题
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
由一道物理题引发的对绳子张力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