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雪蓉
摘 要: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让问题作线于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之一。
关键词:课堂教学;传统模式;合作学习
传统模式中的授课,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任何独立思考和质疑的机会。师生间缺乏双向的情感交流和平等的合作沟通,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被动载体。这种师生关系的不和谐,不仅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还严重削弱了教育效果。如何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的问题。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认同并采用。如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呢?我探索了这条“2.8.5.0”画龙点睛的教学模式(自习——点拨——交流展示——巩固),让问题作线于课堂教学新模式,兴许能实现变“教中心”为“学中心”。
一、在自主学习中质疑问题,感受求知的乐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轻易苟同他人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笔者在教学《樵夫,别砍那棵树》一课时,给予学生12分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作者简介、作品背景,圈点生字新词,发现了问题。质疑的问题,比较有探究意义。如:A.怎样理解“愚蠢的泪水”?B.“你还要将它砍下?”“樵夫,别砍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C.“老树啊,你还能顶住狂风暴雨!”象征着人生的什么哲理?
及时接受教学信息后,经过教师巧妙点拨(8分钟点拨),学生讨论,问题得到解决。可见,恰当的“问题”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在合作探索问题中,加深课文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很多问题都被有意无意地概念化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常表现出孤立、肤浅的思维特征。学生在学完作品之后,对于作家作品的认识与理解往往停留在比较模糊的层面,常用贴标签的方法去解读文本。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学生合作探索的问题,引导学生加深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内成员纷纷发表见解,约15分钟。)
下面是本人在参加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时,记录的一则鲁迅《故乡》课堂实录的部分内容(给课文原标题“故乡”二字之前加定语)。师:刚才带领大家梳理了文章的结构层次,下面请大家在课文原标题“故乡”二字之前加一个定语,并解释你加这个定语的理由。师:看来,大家讨论得很投入,下面就请各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生:我们组认为加“萧条”“衰败”这两个词比较合适,因为第二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写到:“天气阴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说明故乡的景象衰败而荒凉。生:我们组认为……师:前面两个组是根据小说的环境描写来加定语,大家能不能换个角度,如从故乡的人、回故乡时“我”的感受等角度来考虑?生:……师:你是说很多地方表现了故乡人的迷信,不止这一处吗?生:……师:这是从人的精神状态方面来考虑的,还有其他答案吗?……
上述案例中,教师正是通过这些有效的合作探究,把思维的方向向深处延伸,从而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培养。正如有位教学专家所说:“把问题抛给学生合作讨论,并加以追问,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与研究,提供展示思维过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只有这样有效的合作、追问,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才能创造出真正有效的课堂。
三、在课堂练习中设计问题,巩固知识激发反思
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学生的成长道路也是坎坷的。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也同样存在波折。所以,学生在探索知识的旅途中,同样也会发生错误。不过,有时师生对话中学生出现的小错误、小插曲,却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对于这样的小错误,如果教师能够设计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进行有效指导(10分钟),激发学生去自我反思,则会收到良好的巩固知识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背影》一课教学中,投影:我看见他( )着黑布小帽,(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到铁道边,慢慢
(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师:请同学们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
学生在动词填空时出现了错误,教师把握时机,及时实施质问:①“倾”和“侧”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②那么,你认为用哪个词更符合父亲的动作呢?并在学生作出解答后,要求学生用动作表演来加深理解。
这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反思纠正了错误,提高了学生对字词的品味能力。由此可见,课堂练习的问题设计是激发学生反思、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课堂”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上,无论是学生质疑的问题,还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将问题作线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无疑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理念和“五严规定”已经渗透进我们课堂教学行为的今天,教师只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让问题作线于课堂新模式,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切实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方骥.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研究[J].科教文汇,2010(7).
[2]岑先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课堂提问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
2010(34).
[3]刘杰.浅谈课堂提问艺术[J].新语文学习,2011(2).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文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