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淑娟
摘要:传统的班级授课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班级授课制中,教师的出发点并不是完全针对和适应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的,普遍出现“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要求、同评价标准”等“一刀切”作法,根本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防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因而感到课堂是那么的乏味,进而厌恶课堂。对此,我们提出了新的教学法则——分层教学。
关键词:传统教学;班级授课 ;分层教学;全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54-01
如今的课堂教学教师总是固执的要兼顾全班同学的成绩,过于强调平均,所以语文课花费功夫多,但是收效甚微,而且造成学生厌学心理,教学效果不理想,成绩出不来。中下生"厌学心理"严重,随着年级升高,课业负担重,讨厌学习的人数比例越来越大。但在传统教学方法的要求下,这些学生花了很长时间但是难以获得成功,导致自信心减弱,失落感加重,久而久之造成了心理障碍的积淀。我们必须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一名好学生的愿望,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存在差异,特别是山区小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个体差异更大;教师应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情况,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创设不同难度的问题进行教学,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渗透分层次教学思想,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差异,寻找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的结合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确定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在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所谓全体发展,就是全班每一个学生个体均能在原有的不同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最好的提高和发展。当然,要做好“分层教学”。需满足各个环节的要求,这是搞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关键,它必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落到实处。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几点感受。
一、直接性分层的教学方式
1、备课要分出层次
在依据标准、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教法,重点考虑排除差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优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分层练习。
2、讲课分层进行
依据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分为: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上课时,分层提出思考问题、启发思维,引导大家看书学习,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层钻研、尝试练习。与此同时,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分类指导,宏观指导是针对全体学生或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或面向学生逐个进行启发指导;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强化学习重点,强化学生训练,进行分层练习。按此结构组织教学,正确处理“优、中、差”三者关系,做到有同有异、有分有合、分合有致。
二、间接性分层的教学方式
那么,究竟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中进行间接分层教学呢?下面我就从课堂提问的方式着手,初步探讨分层教学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提问的方式主要有问题提问、比较提问、递进提问、发散提问、巩固提问等类型。
1、问题型提问
在新知识引入之时,巧妙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问题的设置要结合教学内容,同时要具备 “新”、 “奇”、 “趣”,以疑促思,以奇促趣,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驱动力。同样,一节分层次教学课的开始,如果能够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些不同深度的相关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兼顾到各个层次组的学生以此所产生共同的悬念和猜想,而且可以诱发他们在不同层面的思考与不同的求知方向。如:教学《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提出假设性的问题:“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那我们假象一下,如果没有灰尘,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困扰?”因此教师让A、B两组的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再进行小组自学课文来学习本文。这种设疑置问方式,可以让后进生都能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理解课文。而对于中等生可以通过联想对比,发现新问题与已有知识之间存在的矛盾,反思课文内容。对于优秀生还可以继续引导思考。以此来促使其保持思维的深刻性和连续性,强化探究欲望,在进一步的发现中来构筑新的知识结构。
2、比较型提问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名人在用词,用句上非常绝妙。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一身乌黑光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燕子。”对这些词、句的理解采用比较提问,有助与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准确理解用词,用句的绝妙。在比较过程中把朗读句子留给后进生,把理解作者用词的绝妙留给优秀生。这样能帮助优秀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打开思路。能帮助后进生巩固课文,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并在此过程中也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了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思维能力也有了创新和发展。
分层教学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就是要求老师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获得有差异的成功,促进有差异的发展。对差生要帮助,对特长要发展,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这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实施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