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媛
摘 要: 在很多人的意识中,信息技术课堂是体现知识与技能传授的主阵地,其中专业名词很多,技术含量特别丰富,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往往容易被忽视。我们希望学生就如同使用铅笔、橡皮一样熟练地使用电脑,似乎强化了它的工具性,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把信息技术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作为人的一种生命活动形式的意义与价值弱化了。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人文气息 《初识画图》教学
我们的学生,特别是低段学生,他们生动且灵动,当他们手捧丰富多彩的新教材走进课堂时,与他们同行的,是与生俱来的探究欲望和张扬蓬勃的个性。如何在新课程的课堂中,捕捉住这股浓浓的人文气息,改变信息技术学科一向严谨、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新课程下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特色,是我在教学中不断思考与摸索的。
在设计江苏省中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材《初识画图》一课时,我对这一点作了比较深入的考虑与尝试。这一课是学习“画图”程序的起始课,也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画图”程序,激发他们学习“画图”程序的兴趣的关键环节。画图软件的界面是比较直观的,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但是如果我们用传统的技术传授的方式走进画图世界,则学生会感到枯燥和失望。所以在设计这一课时,我就用秋天的美丽牵动低段学生探究的欲望,用符合他们年龄特色的课堂语言创设生动的情境,从而为他们拓展一个和谐、快乐、自主的个性化学习空间。
一、美丽的导入情境,让孩子们自己要发现。
学生走进教室,只听见柔和而又充满童趣的音乐,有小鸟的叫声,有小溪流水的潺潺叮咚声……而屏幕上是一片让人心动的蔚蓝。
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寻找秋天的足迹呢?
在小朋友的应和中,慢慢用课件展示画图软件所绘制的红红的太阳。
师:太阳公公出来了!
屏幕上又出现一条笔直的大路,路两旁是金黄色的稻田。
师:稻子也成熟了!
一排大雁出现在天空。
师:大雁也往南方飞去准备过冬了!
注视着那条笔直的大路。
师:多想在路旁再种上几棵树呀!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部分学生跃跃欲试。
师:让我们一起认识“画图”程序吧,有小朋友能够找到它吗?(让愿意尝试的学生到前面演示。)
画图软件对于有些学生是不陌生的,由个别会的学生演示,则更能激发其他学生动手的欲望。
在这个环节中,我把对一个既定的画图软件的认识放到鲜活的秋天里,学生没有感觉到他们在学习一个新的软件,只是想帮这幅秋景图增添一份明媚。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孩子们在一个秋意融融的情境中,早已把自己最真的情绪置于其中,他们想发现,并不是因为要学习什么,而是因为可以创新。那节课中,所有两人为一组的学生都顺利找到了画图软件,有的还迫不及待地用鼠标开始了对那些形色色状的小工具的摸索。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特别是面对刚接触这门课程的孩子,教学过程虽需要以理服人但更要以情感人,需要有抽象的概括但更需要有形象的描绘,教学内容要有说服力但更要有感染力,“只有拨动孩子思想的琴弦,才能为知识找到一个最佳的载体”,我相信自己为孩子们的学习找了一个美丽的载体——秋天。
二、打开画图,自主建构对画图的理解。
在前面的铺垫下,面对打开的画图软件,虽然是陌生界面,却令人向往。
师:小朋友们,看到这个画图窗口,回忆前面所学的“我的电脑”窗口,你能说出它各部分的名称吗?如果你不知道,则可以怎么办?(通过引导学生对旧知的回顾,引导学生有效反思,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探究经验等,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新知学习。很快学生就想到看书、学生之间讨论等学习方法。)
师:打开桌面上的小游戏“你认识我吗?”,比一比,谁最先闯关成功。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而在信息技术课中将枯燥的讲解转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的游戏形式,使之产生新鲜感,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学生主动动手、动脑,想办法探索知识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的目的。很快学生将正确的区域名称拖到正确的位置,并了解了各窗口的作用。
在这节课上,如果仅仅进行技能的传授,则前后不到两分钟,教师把各个工具菜单演示一遍,学生也能掌握,但是学生能够建构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就被剥夺了。面对现在越来越频繁的软件更新,他们需要的是面对信息变幻时应变的信息素养,而不是对某个软件的操作能力。
实际上,对一个新软件的摸索过程是最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和失去信心的,我们倡导的人文化的学习方式是指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索、个性化的学习,使学生的权利回归,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人性、人格得到主动发展,但是如何才能渗透这种思想呢?抓住这个年龄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将枯燥的学习融入趣味的游戏中,让学生乐于去学,学有所获尤为关键。
在教学中有了情感的参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体验、情感波折就会呈现出丰富生动的状态。用人文的眼光审视每一个生动的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尝试,有利于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但前提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平台,而人文精神“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超越性的教育,具有审美特质和道德意识的教育,重视人的个性的教育,开发人的潜能和实施综合素质的教育”的理念,符合身处信息时代的学生的发展需求。
让人文精神走进新课程信息技术的课堂,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科学、严谨却不乏感性、生动的空间,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色发展开辟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