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飞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微博的三大特征:准确化与效率化、团体化与秩序化。这三个特点之间并没有很强的关联性,但是人类语言发展都是为了信息的传递得以实现,不管以何种方式,他们的目的都是不变的。信息的传递和获取大都是趋向语更加准确、效率、规范,同时语言的传递与分享也是为了一定团体之间的共享。
关键词: 微博 语篇 社会语言学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个方便用户分享、传播和获取信息的平台。微博的鼻祖是美国的twitter。2009年8月随着新浪微博的推出,微博正式进入使用中文人群的视野。目前人们普遍使用的微博分别有twitter、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商务微博和新闻发生。本文中主要使用的调查平台是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新浪微博是一个由新浪网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客户端、手机短信、彩信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用户可以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一句话,或发一张图片,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随时随地与朋友一起分享、讨论;还可以关注朋友,即时看到朋友们发布的信息。由于其界面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功能齐全,因此一经问世就几乎垄断了中国的在线即时通讯软件市场。腾讯微博是一个由腾讯公司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用户目前可以通过网页、手机、QQ客户端、QQ空间和电子邮箱等途径使用腾讯微博。2010年4月1日开始小规模内测,仅支持文字形式,图片功能暂未对用户开放,字数限制为140字。腾讯微博的特点在于细致的产品功底和庞大的用户群,目前腾讯微博用户已可在国内最多的客户端——QQ上使用。北京时间2011年2月5日腾讯对外宣布,历经十余月的潜心发展,腾讯微博注册用户突破一亿大关。
本次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微博”语篇的语言学特征,以及其社会文化背景和新的交流形式对人们角色和身份的影响。研究从微博中找出具有代表性、时代性的语篇,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社会文化背景导致这种语言出现的原因;本次研究进一步研究“微博”语篇的语言学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的交流形式对人们角色和身份的影响。第一部分详细介绍本篇论文的研究对象——“微博”。第二部分简要回顾前人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对“微博”的多项功能进行了系统分类并对每项功能进行了解释,交流者在利用这些功能时所使用的语言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第四部分以真实材料为依据对“微博”的语篇的语言特征进行详尽分析。第五部分在前一部分的基础上分析探讨“微博”的语言特征及对人们角色和身份的影响。
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借助“微博”这个平台进行一定的材料收集和分析,并做好相关材料的分类与总结。因为“微博”这个平台很大,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就能便捷、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另外,我们结合社会语言学的知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已采集到的“微博”语篇的语言特征,以及其对人们角色和身份的影响,得出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调查报告。
截至目前,借助“微博”这个平台展开研究的项目分别是针对微博名、语码转换、语言特征、社会责任和社会影响力的研究。虽然对于“微博”这一平台的研究方向还算广阔,但单方面的研究并不深入并且没有很高的关联性。以下是前人对“微博”这个平台各研究方向的汇总:
(1)微博名的特点为:形式多样、内容恣意、身份隐蔽、变动随意;与一般网名相比,其特点为范围广泛、数量庞大、显示更多的基本信息、具备更好的宣传功能、因交流目的不同而不同。微博名的形式内容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有一定的关联性,与性别的关联性并不大。
(2)语码转换是指说话者在对话或交谈中,从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句内转换和句间转换是两种语码转换类型。通过语料收集,中文微博里这两种装换都存在,但句内转换的频率比句间转换频率高,而且占绝对优势。这种语码转换基本上符合标记模式。
(3)微博语言的社会功能:表达功能、识别功能,交际功能、亲近功能。微博语言的特征:语言简洁化、概括化,语言碎片化、个性化。
(4)微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及时获取重大信息,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监督力量。
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具有以下功能:发表、评论、转发、收藏和删除微博,关注他人微博,发表私信,@别人,发起话题,搜索关键字微博,微博广场,微刊,相册,微音乐微群,投票,定位。微博的主要媒介是语言。语言作为思维的产物有其优势和局限。一种自然语言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产物,由该民族的人民的生活经验和交际实践逐渐形成。同时,语言受该民族的生活经验和世界观的制约,也就是“语言相对论”,即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 Whorf Hypothesis)。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此次研究是为了更加深入地从微博语篇上分析语言的特征和这些微博语言特征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准确化和效率化
自然语言具有粗糙和不完美的特征。由于自然语言一开始是一种口耳相传,面对面交流的通讯工具,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对语言的完善和修饰并不多,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基本的交流工具来表意。随着物质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语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书面文字、电话电视、电脑网络、多媒体通讯等载体技术应运而生,极大地改变了语言的传播方式,并且提高了语言表意的准确性和效率性。
例如,使用语言进行信息传播时,人们可以经过多次编辑再将信息发布,这样一个编辑的过程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再者,生活经验和语言经验越是相似的人进行沟通交际,他们之间的通讯效率就越高。但是,没有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经验完全相同。这就导致人们对语言的掌握度不同,对一种语言的词汇、语音、语法等的理解也不同。也就是说语言的变异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语言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人们要想获得准确的语义就需要从语境中获得。事实上,人们不可能分身于世界的各个角落获取准确信息。所以,如果语言无法表达清楚的意思,就可以借助微博添加图片和视频的功能进一步完善语言的不完美。另外,在自然语言口耳相传的年代,人们需要面对面交际,就算是以书信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也需要使用这样的媒介。奔走相告的过程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大打折扣。有了网络这样一个极速“信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分享和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效率性因此得以提高。endprint
2.团体化
“语言变体是指由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表现形式”。语言变体这一术语可以涵盖多个方面,比如语言变体可以指语言本身,也可以指方言、语体,或者可以单指语音、语法、词语等。不要望文生义将语言变体误解为语言的一种变化形式。语言变体的限定性特征具有相同的社会分布。因此,以下分类的展开将以语言变体的限定性特征为依据,将具有相同社会分布的人划为团体。团体是指为一个共同的目的、利益或娱乐而联合或正式组织起来的一群人为实现特定目标或者完成特定任务,而结合在一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所组成的,彼此间相互依赖。
(1)兴趣爱好
志趣相同的人结合起来的团体最常见,比如以星座、动漫、电影、旅游、明星、美食、体育、电视节目、娱乐八卦、财经、公益、读书等组成的团体。这些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的人能够组成团体是因为他们关注的事物相同,他们之间有着一些相同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经验,团体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是他们在语言中找到了归属感。
比如,“E.X.O”,笔者单单给出这三个字母,对于不关注它的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对于有共同爱好,共同关注“E.X.O”的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三个字母。他们不仅可以告诉你这是一个12人的由韩国SM娱乐有限公司推出的男子组合,还可以告诉你这个男子组合里面每个人的名字、出生地、出生年月、各种昵称。他们可以实时报道这个男子组合在哪里出席什么活动,有怎样的插曲发生。这种以兴趣爱好为基础组成的团体,有利于关注事物相同的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获取。
(2)年龄层
不同年龄层的人关注微博的侧重点不同。一项调查显示,“90后”通过微博了解世界,因为“90后”占微博使用人群中的63.44%,熟练地操作微博获取信息已经成为了“90后”的日常习惯。“80后”以孩子为重心,很多“80后”都步入了养儿育女的阶段,他们在微博上大多会发一些宝宝的萌照或者育儿经。“70后”关心国家大事,“40多岁的中年人,生活工作感情稳定,关注国内外时事,可以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可以是他们的人生感悟”。“50后”、“60后”在微博中比较少见,但他们接近退休或已经退休在家需要在微博上发现新乐趣。老年人和青壮年不同,他们关注身体健康,“50后”、“60后”的微博大多是关于养生的。不同年龄层人关注的事物的不同,使得团体的组成受到年龄的限制。
(3)性别
在《2011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从收集的1728个博客用户中分别选择男女性各350人,对他们的用词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用得最多的10个字是:国、学、中、政、民、为、文、教、年、社;女性用得最多的10个字是:我、女、你、一、她、不、好、爱、情、男。男性用得最多的10个词语是:社会、问题、国家、政府、学生、文化、政治、历史、学校、大学;女性用得最多的10个词是:女人、男人、时候、女性、爱情、朋友、孩子、美女、明星、妈妈。不难发现:男性的关注点与国家和社会十分密切,而女性的关注点则侧重于情感和生活。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导致了他们之间的关注团体化。
3.规范化
随着微博用户的急剧增长、健全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管理条例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微博语言的使用。另外,使用微博平台的名人和主流媒体越来越多,为了使信息的传递具有准确性,信息发布者必须使语言具有规范性。这里提到一个概念,即“语文规划”。语文规划泛指有计划地管理与改进现有语言和文字的活动。它包括语言选择、语言协调、语言规范化、文字改革、文字创制等方面的内容。语文规划的目的是解决信息交流与人际沟通问题。
语言作为一种工具,人们有完善和改进这一工具的权利。为了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样性,人们可以创制语言文字。比如微博流行语:“人艰不拆”——人生已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这句话来源于林宥嘉的歌曲《说谎》。四字结构却无法从成语中查出,人们创制的表达方式幽默诙谐,而且可以减少微博限定字数140中的占字数比例。同样的,“给力”一般理解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具有加油的意思。“给力”一词来源于日本动画《西游记:旅程的终点》。“给力”比一般的“加油”、“努力”,更能体现说话人对听话者的支持,力挺的感觉。
另外,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代码,需要有规范性的特点。因为,语言规范是进行经济而有效的语言交流的前提。这些规范是人为的,一方面是政府的规划,另一方面是权威人士的规划。这种规划有利于各国人民长远利益,并且与社会文化发展有密切关联。
微博作为现代人沟通交流的主流平台,以微博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可以较为清晰准确地了解微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上分析得出了微博的三大特征:准确化和效率化、团体化与秩序化。这三个特点之间并没有很强的关联性,但是人类语言发展都是为了信息的传递得以实现,不管以何种方式,他们的目的都是不变的。信息的传递和获取大都是趋向于更加准确、效率、规范,同时语言的传递与分享也是为了一定团体之间的共享。
参考文献:
[1]瞿转意.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微博语言特征.海外英语,2012(03).
[2]杨玲凌.微博名的社会语言学探析.群文天地,2013(02).
[3]毛翔.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微博中的语码转换.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4).
[4]喻国明.微博影响力的社会价值.人民论坛,2012(348).
[5]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05.
[6]徐大明.当代社会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