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细珍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总称,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论知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灵活采用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掌握数学,所以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深入地研究教材,发掘教材内容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把它渗透到自己的备课中、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中、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挖掘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教学思想方法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在探究学习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操作中亲身经历、感受、理解、掌握和领悟数学思想方法,让数学思想方法在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得以强化。因此,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把握数学信息,准确建立数学模型,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分析干扰信息、次要信息、主要信息,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抽象能力。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以字母表示,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用符号化的语言描述数学内容建立数学模型,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数学分析和解释,说明其合理性、正确性,形成数学结论和理论,并以此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使特定的生活原型得到简化。数学知识联系紧密,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扩展,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合理的、有创意的思想、方法,要及时与其他学生分享,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的相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归纳总结知识点中的相似之处,横向和纵向相结合。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既有明确的目的,又有自己的见解。学生个体与老师之间、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思维活动交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体现,在实验过程中抓住现象,逐个推理,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旋转》这节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的课件,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理解旋转的概念、特点: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接着引导学生总结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相等。强调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三要素中只要任意改变一个,图形就会不一样,旋转变换是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过程中,原图上所有的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变换同一方向,转动同一个角度。这样集体讨论与交流有利于总结完美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拓宽解题思路,揭露问题的实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情景问题设置、例题设置、作业设置这三个方面,层层铺垫、循序渐进,逐步增强思维的合理性、严密性、完整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使学生的思维敏捷,最有效地接受和处理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努力、好的方法、进步等给予表扬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及时鼓励。教师要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他科学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兴趣培养中,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提高学生的间接兴趣。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调动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例如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题目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解答,在讲到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型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例题: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解答如下:甲乙两袋、乙丙两袋都含有乙,从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32-30)=2千克,且甲是大数,丙是小数。由此可知,甲袋化肥重量=(22+2)÷2=12(千克),丙袋化肥重量=(22-2)÷2=10(千克),乙袋化肥重量=32-12=20(千克)。这样通过设计生活中的数学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感受在这个过程中的自我价值,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又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介绍我国数学领域的卓越成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利用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改变传统教育思想,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切实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工作中,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