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金玲
1.识字教学要善于利用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让汉字更“有趣”。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教师要利用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1加一加。就是两个或几个熟字相加变成一个新字。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这类字时,相邻的学生分别代表一个熟字,然后运用加法熟记。如教学“好”字,让相邻的学生分别代表“女”和“子”,口中还一边念“我是女”、“我是子”、“女加子就是好”、“你好,你好,大家好”。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学生不但掌握了生字,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浓厚。
1.2减一减。就是用合体字减去一个独体字变成一个新字。教学这类字时,相邻两个同学分别代表一个熟字,然后运用减法熟记。如教学“代”字,让相邻两个学生分别代表“袋”和“衣”,边念“我是袋,袋鼠的袋”、“我是衣,衣服的衣”、“袋鼠减衣等于代表的代”。运用这种方法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而且学得快,记得牢。
1.3换一换。偏旁是构成汉字的重要部件,学生掌握了偏旁,从一定意义上说就基本知道了这个字的意思。如何利用这个优势帮助学生识字呢?可以让学生这样做:让两个同学分别代表两个形近字,采用边说边换位置的方法帮助记忆。如教学“线”字,把“线”的绞丝旁换成金字旁,就变成了“钱”。
1.4编顺口溜记忆法。这种方法不仅学生喜欢,而且效果很好,经常引导学生编一编识字顺口溜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特别是一些形近字的辨别,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2.教师要“懒”一点。练习讲评课、试卷讲评课是学期末老师常遇到的一种课型。我是个喜欢“偷懒”的老师,在练习课上并不是像个别老师逐题讲,一讲到底,因为老师的“勤勤恳恳”, 往往换来的并不是学生的生机勃勃。我总是“懒”一点,把学生该做的事让学生做。
2.1课前准备。整理练习卷或试卷中错误率高的题,重新整合成10分钟小试卷备用,然后找出必须由老师重点讲解或点播的题标出。
2.2课堂设计。第一步,分组快速下发试卷(或课前发试卷);第二步,讲明要求。既要讲明改试卷的要求,又要讲明最后要有10分钟的原试卷错题测试,更要讲明小试卷测试不达标的惩罚措施。
师:同学们看看试卷做错的在哪里?为什么错?自己能否改正?组内能否解决?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的题号写在黑板上组内相应的位置。(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2.3问题解决。老师对黑板上的问题实行“招标”,公布讲解不同的题的不同分数(组间交流)。此过程老师要不断点拨、追问、补讲,达到突破知识点、重点、难点的目的。
2.4重点突破。老师重点讲课前准备中预设的问题,并简洁归纳题型或总结规律。
2.5当堂测试。10分钟测试(根据情况可允许有免试同学,免试同学可另行布置任务或予以奖励)
3.朗读教学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
低年级学生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按照回答问题的形式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学生回答问题表达得确切,说得流利、畅通,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
4.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情境是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产生学习探究动机的教学必备要素。创设情境时应该注意三点:
4.1情境内容要与文本学习密切相关,情境能够直接带领或者促使学生主动研读文本。在课堂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情境创设脱离文本或者与文本关系不大。
4.2情境创设应该考虑学生已有的预习基础,在预习的基础上创设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情境。有时情境是在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课文的情形下创设的,完全从学生的“零”认知开始,也就是说情境创设的深度远远不够,不足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4.3情境要能够营造学生的认知冲突。无论哪种类型情境的创设,都应该注意通过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也就是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与原有的知识经验产生矛盾,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寻求解决矛盾的动机。值得提出的是,过去,我们往往注重从文本的内容和情感等方面营造认知冲突,事实证明,语言形式认知冲突的建立,同样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重要契机。
5.让孩子“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让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说:“喝水”要用嘴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6.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