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茹芳
摘 要: 苏教版小语课文文质兼美,声情并茂,字里行间闪耀美的光彩,蕴含美的情趣。用寻找美的眼光审视语文,语文是美丽的;用创造美的眼光构建语文,语文是诗意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诗人”的情怀感受语文生活。
关键词: 语文生活 享受 教学方法
“享受”,即物质上或精神上、生理上得到满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享受过美味佳肴,享受过父母的百般呵护,享受过在夕阳中漫步的闲情雅致……享受语文生活,是让孩子在学习语文中找到快乐,在快乐中满载收获,这正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的至高境界。这种境界,能让学生进入自我完全放松的下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不需要用理性驾驭思维和语言,常常伴随和谐融洽的氛围,不由自主地进入情境,使新奇而大胆的想象和美妙的情感自然显现。“享受语文生活”作为一种教学新理念,什么时候才能抛却种种面具,使凝固、僵化的教学思想落入尘埃,使语文教育真正为人的发展服务,满足当代学生成长的需求呢?
一、语文生活与生活同呼吸
“采世间珍闻,人间百味,成警世之作;集百科知识,古今经典,写锦绣文章”。生活培育了语文,语文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用语文知识梳理和提高生活。
1.创设生活情境。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经验少、阅历浅、知识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往往是表层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小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强化生活气息,为学生提供“自由的氛围”,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生活中自由地思维、感受、表达。如教学《闹花灯》时,可让学生带上自己喜爱的花灯,老师再配上锣鼓声,伴着孩子的欢笑声,把孩子们完全带入正月十五喜庆欢乐的夜晚。
2.调动生活积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程度、领悟程度往往取决于生活积累,当新知与生活背景相接近时,他便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比较、归纳、揣摩、感悟,从而理解语言,产生情景共鸣。反之,他的阅读就有了障碍。老师不应直接给他们一个圆满的答案,而应该思考从何角度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让他们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理解,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生活中感悟生活、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如《微笑着承受一切》,可让学生先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失败、烦恼……再联系桑兰的事迹体会桑兰的乐观与顽强。
3.走进生活空间。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它包罗万象,取之不尽。语文教学立足于课堂,更要向课外延伸。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学语文,让诸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之类的儿童生活情景进入语文生活,并根据需要,让课堂走进工厂、田野、烈士陵园等。
二、让语文生活充满美
苏教版小语课文文质兼美,声情并茂,字里行间闪耀美的光彩,蕴含美的情趣。用寻找美的眼光审视语文,语文是美丽的;用创造美的眼光构建语文,语文是诗意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诗人”的情怀感受语文生活。
1.创设情境,欣赏自然美。苏教版小语教材中有不少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诸如《庐山的云雾》、《荷花》、《黄山奇松》、《长江之歌》等。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创造美的氛围,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捕捉作者笔端的自然美。
2.揣摩动词,感受行为美。苏教版小语教材中描写了不少英雄人物形象。如战胜千难万险劈山救母的古代少年英雄沉香;不畏艰险,奋力拼搏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的登山健儿;救助藏族孤儿献血的孔繁森等。他们的高大形象往往是通过一系列细致的动作表现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这些动词,做到“一字未宜忽,语语恰其神”,深刻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英雄的行为之美。
3.抓住言行,体会心灵美。人的心灵由志趣、才学、情感、品格、意志、理想、思想、道德等因素构成。苏教版小语教材中出现了不少胸怀宽广、意志坚强、情操高尚的伟大人物。如被藏族同胞称为菩萨司令的朱德总司令;被日本人民称为活菩萨的聂荣臻将军;把心脏带回祖国的音乐家肖邦;立志学画的大画家徐悲鸿,等等。在表现这些人物性格品质时,作者一般是在一定的事件情节和环境场面中,对人物言行的特点进行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灵美。在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言行,通过想象重现人物形象,感受其心灵之美。
三、让语文生活个性流淌
在流淌个性的语文生活中,学生带着个性化的体验,充满审美的愉悦,多角度地诠释文本的内涵。因此,享受语文生活是对学生个性的关注,使学生的心灵获得自由,与文本、作者尽情对话,形成天然的使命感和批判精神,在习惯于听从权威的思维方式面前获得新生,在语文生活中张扬个性。实践证明,学生喜欢节奏明快、信息量大、新颖多变的语文课型,以往那种模式化课型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方面,我们不妨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尝试。
1.阅览课上,教师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独立阅读图书。每位学生桌上都放着字典、笔、笔记本,遇到不会的字词自己查,觉得精彩的句式、段落、章节可反复阅读品味,体会奥妙,也可摘录部分,吸取营养。这样的课堂就设在开放的阅览室里。
2.诵读课上,语言的学习是“模仿—变化—创造”的过程。要教学生大量地读,有声有色地读,下意识地模仿别人的说话方式、遣词造句、构思修辞方式,进而渗入自身感悟,改造思维方式,丰富词汇量。诵读的内容可以是文质兼美的诗歌、情文并茂的散文、情节生动的故事等,既可“高声朗读,以畅其气”,又可“低声慢吟,以玩其味”。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所倡导的阅读,要求富有表情,但不要求教师整齐划一地作朗读语气、技巧的指点,而讲求“大大方方”,表现个性。
3.演讲课上,让学生上台,或就某个现象向全班同学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或就收集到的某方面信息,以专题形式向大家作出介绍。
4.表演课上,有些文章故事性强,对话富有个性,可以让学生排练表演,深入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5.展评课上,定期将学生学习语文方面的随笔拿出来展览,如“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名人名言录粹”、“报刊剪贴”等。采用就地评点的形式,组织学生谈感想,利于取长补短,产生共生效应。
6.竞赛课上,如“成语接龙”、“智力冲浪”、“赛诗会”、“故事挑战赛”等。形式可多种多样,如个人擂台赛、小组对抗赛、男女生友谊赛等。
语文教师只有打破故步自封的教育方式,向着“教书者激情四溢,学习者无限快乐”这一目标探索、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享受语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