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地理教学中学生的“识图”能力

2014-07-08 16:28姚建忠
考试周刊 2014年37期
关键词:画图读图图表

姚建忠

摘 要: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多角度、多层面地传递出丰富的地理信息,成为学习地理的重要根据。地理和地图的关系密切,可以说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只要变“看图”为“识图”,就可以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相互关系,就能够化繁难为简洁,变枯燥为乐趣。

关键词: 地图 地理教学 “识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多角度、多层面地传递出丰富的地理信息,成为学习地理的重要根据。而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往往地理基础比较薄弱,往往只会“看”图而不会“识”图,这样就不能把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从而呈现地理知识的规律性。那么怎样使学生变“看”图为“识”图呢?

一、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意识

用图意识是读图的原动力,只有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学生才会重视地理图像,在学习和练习中认真读图、用图。现在很多学生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题干中明明要求用图,却有图不用,凭空想象或凭记忆想当然得出答案,造成不必要的丢分。而这方面意识的培养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1.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像图表材料,不让它们成为摆设。要求学生将课本内容与图紧密结合起来,凡是课文中出现的地名或地理规律,基本上都应在地图上找到其位置,或了解分布特点。

2.选取一些典型地理图像,充分挖掘图中的信息,经常用图像说明和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

1.读图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步骤

图表标题指明此图表所属,这是读图的前提。地理新教材中图像的内容和比重都有较大的增加,并在选编中还注意到图像的实用性、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并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在图像的表达立式上也更多样化,并分散到各章节中,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图片,否则会造成张冠李戴的局面。其次是看图例、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最后看图表内容,看时要细、要详,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地理热点对图表进行分析,紧扣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板书。

2.读图中需要注意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在同一幅图中也有体现,读图时要注意发现和探究。如图中画出了经纬线并标出了度数,画出了海岸线,这些内容提供了该地区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如果图中再有农作物的内容,读图时读出这些内容,则能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季风水田农业形成和分布时,可先观察图3.11左上侧《世界水稻主要分布图》,很容易看出:主要集中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为什么这些地区是水稻集中种植区呢?这时可结合水稻生活习性(P43活动)及生产特点提出其主要影响因素?学生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这时可让学生结合3.11右侧气候分布图,得出亚洲季风区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的生长。再结合地形图,观察出亚洲季风区大部分位于沿海平原地区。也可与人口分布图比较,得出季风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不难得出:水稻分布区主要是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的地区。适时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形成人口稠密区,劳动力丰富。这样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使用地图努力学习。

3.读图中需要学会不同地图的分析比较

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各要素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用一幅地图或多幅地图反映其逻辑关系。因此,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比较分析,是培养学生地图能力的重要方法。“一图多思”是指对每一幅图都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为什么”的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地图进行观察分析。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多图并用”是指要注意相关地图之间的联系,用多幅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地图册为“多图并用”提供了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地图册加强地理知识的联系与延伸,建立思维线索,引导学生将密切相关的、同一区域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对地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引申迁移,寻找问题中的潜隐的联系,反映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上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对同一地区、同一要素、不同时间的地图进行对比阅读分析,还可以了解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例如:将不同时期同一城市地图放在一起阅读,反映该城市地域发展和空间结构的变化。同理,如河道变迁、人口迁移等都可以通过此方法得以了解。在教学中,多渠道进行地图教学,“一图多用”、“多图并用”对学生掌握地理要素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培养读圖、析图能力会起到重要作用。

4.读图中需要加强图文转换训练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加强图文信息转换的教学,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由图到文的转换,在正确理解地图语言的基础上,将图像及图表中的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即以文释图。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这些能力能在转换中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二是由文到图的转换,将课本文字转化为图像或图表,以直观的图像、图表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即以图释文。这一过程难度较大,要求学生不仅读懂文字,同时具备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的转化能力。三是由图到图的转换,将一幅陌生的地图转化为熟悉的地图,或将一个抽象的图像转化为形象的地图,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即以图释图。

三、培养学生绘图、用图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的习惯?首先要搞清楚学生不愿画图的原因: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养成画图的习惯,缺乏画图分析的习惯,究其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从教师方面看,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地理课本文字传授,没有强调画图在地理课的重要性,或只是简单画一下草图,缺乏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学生缺乏画图的意识和习惯。从学生方面看,大概有以下两类:一是学生怕画图麻烦,只注重对地理知识的机械记忆,认为画图是做无用功;二是有画图,但不规范,不能正确地表达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引起对知识理解错误,反而起到负面作用。对这些原因,教学中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画图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画图习惯:教师要不断提高绘板图水平与技巧,争取用艺术性打动学生,培养学生兴趣;对于难点内容,教师巧画图轻松突破,让学生感受地图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有了前面两点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绘制地图,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相互评价,教师鼓励和表扬;对学生绘制地图的科学性提出要求,地理素描不是美术中的素描,其核心是科学性,使学生认识上有所提升;组织学生做图文变换的活动。如讲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大气的受热过程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文字描述画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参与动手转换,既加强学习活动的亲历性和体验性,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中师生共同进行画图练习,边讲边画,能帮助学生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位置、变化规律、形成原因及相互关系等方面有全面、直观的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减轻学生负担。鼓励学生经常用图,用图表做笔记,比如用图解题、图文转换、图图转化,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解题速度、训练空间思维能力,还可以在他们脑子中形成相关知识的“心理图像”,从而提高读图及分析图的速度。

总之,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这不仅使学生将零碎的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有条不紊的记忆网络,而且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像提供大量的地理感性知识,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并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但是读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猜你喜欢
画图读图图表
怎样画图
画图比多少
画图理解“同样多”
画图理解“多多少”
读图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读图
读图
双周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