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花
心要多强大才能承受住那份孤独与凄凉?才能承受住生活由天堂跌入地狱的悲苦?寻觅,寻觅,无论是当时还是时隔千年,李清照到底觅得了何物?一份冷清万般愁绪,一曲《声声慢》让我们穿越千年依旧能领略到李清照那份“以心抗世,以笔唤天”的孤独与痛楚。
曾有“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曾有“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貌似离愁却溢满幸福让人羡慕的女子情怀……所有这些在靖康之难后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孤独与痛苦,以及把受尽的劫难和折磨转变成《声声慢》的字字悲吟。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一曲高歌饱含“愁”的万般情愫,《声声慢》的几次寻觅、几度冷清、几分凄凉,浓缩了她一生的痛楚,道尽了李清照的心酸悲愁,最终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就了她乱世美神的盛誉。那一曲《声声慢》到底唱出了哪些愁绪?
一、形单影只,老来无依
曾经幸福甜美的、富足的生活已成记忆烙在脑海,而此时守候的只有家破人亡后的无尽满目凄凉,所以清晨起床若有所失地“寻寻觅觅”,结果空无一人,环境“冷冷清清”,面对这份冷清,心情只有“凄凄惨惨戚戚”。张戒曾云:“诗者,志之所至,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李清照是享受过幸福的人,但此时却是国亡夫死,饱经战乱之苦,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清晨起床四周空无一人,司马迁遭遇人生苦痛之后也有“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的感受。由美满的生活跌入痛苦之境的李清照何尝不是这样?一组叠词和动作描写把她无所事事、内心空落落、茫然若失又恍惚悲凉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怀揣内心的悲凉想向环境换取一丝温暖,想用酒温暖自己,暂时忘掉那份悲凉,然而“乍暖还寒时候”的环境依旧冰冷并与内心的冰冷结为一体,然而由于愁太浓,根本无法压制“愁”凝成的寒气,所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刚刚醒来就想晚上该怎样度过,那份整天都沉浸于悲痛之中的处境还用再表述?“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孤独伴随着雨打梧桐的悲凉之声,为愁绪增加了浓度,将这份孤苦痛楚于不动声色中表现出来,而这种老来无依的处境,这份孤苦凄楚足以让人丧失生活的勇气。
这种无依与孤独对于一个流落他乡的老人该是何等难熬?更何况是李清照这样一位热爱生活且年轻时生活在幸福之中的人,所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的“损”不仅是花,更是李清照自己,一个“憔悴”道出李清照因为孤独、因为痛苦而身心疲惫,这一切足以冻碎一颗心。在这情境中感到的寒冷不仅是环境上的,更是心理上的,以致李清照无奈地喊出“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二、山河破碎,风雨飘摇
过往的美好、社会的现状及自身的遭遇使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然而又不得不面对南宋国力衰微,统治者粉饰太平,过着苟安享乐的生活,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现实。作为女人,她处在社会的底层,空有“欲将血泪寄山河”的抱负却不能像辛弃疾、岳飞那样驰骋疆场,大议朝廷之事,或者痛痛快快地喝酒倾吐心中不悦、痛拍栏杆。她只能羡慕自由飞翔的大雁,所以“雁过也,正伤心”。
李清照家庭环境决定了她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认识,加上她的才情使她居于社会高层,这样她便看到了普通人看不到的社会问题。“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处于风雨飘摇中的不仅是梧桐,更是南宋小朝廷,遭受雨打的不仅是梧桐,更是社会现实,还是自身处境。无论是小的居住环境,还是大的社会环境都让李清照孤苦无依,所以雁过必然伤心,伤心自己的处境,忧愁国家的前途。
李清照用自由飞翔的大雁表达对国家统治者的期许;用风雨中的梧桐叹出现实状况的凄凉、无奈,将愁绪推向更高境界:对国事现实的忧愁。
三、家破夫亡,甜蜜不再
李清照是热爱生活的、对生活充满期待的,她的情感世界很丰富、很自由,她一直在追求爱情平等,也曾有过甜美的爱情生活,然而南渡之后一切都改变了,失去丈夫的李清照情感世界突然间被掏空,生活上的孤独远比不上情感上的孤独,更让人痛苦和无助,心灵没有归宿,无处停靠,那份孤苦和酸楚没有人分担,更没有人在乎和安慰,所以这份孀居的孤苦凄凉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特别是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往日美好的一切以无限完美的形式反衬现在的悲凉,以一种痛的方式攫住李清照的心,真是“往事一幕幕,伤心一幕幕”。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往日的大雁带来的是丈夫的温情与慰藉,如今的大雁引发的是绝望与伤心;“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曾经赏菊不失孤芳自赏的潇洒“人比黄花瘦”,也可能不失夫妻赏花、摘花的甜蜜,而今自身憔悴、丈夫离世,满含眷恋与哀愁。如果没有曾经甜蜜的生活,而今也就不会如此悲苦,正是过往的甜蜜生活太多,任何事物都可能勾起相关回忆,在这种今昔对比中,往日的一切越美好,现在的痛苦就越深,忆苦是一种甜蜜,忆甜是一种悲苦,特别在这渐入老境之时,在无力改变现实之时遭此横祸,该是多么无助、多么痛苦。
正因为李清照真切地生活过,所以此时她才如此孤独、如此悲苦。这种孤独和悲苦是穿越时空的、是无法摆脱的。面对这样的处境,她自己咏叹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的确如此,此时此刻一个“愁”字哪能概括那国破家亡的孤独无助?哪能道尽老年生活的艰难与痛楚?可是除了“愁”外,还有什么能概括这复杂的情感?愁中带忧,忧指向社会,这是愁的社会根源,更是愁的内容,她以女人的身份思寻,注定孤独,而结果必定会“凄凄惨惨戚戚”。
一曲《声声慢》唱出了李清照寡居生活的凄惨与辛酸,《声声慢》从李清照日常生活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此首词,我们依旧能体味到作者那蕴含其中的多种愁绪,看到那位在风雨中寻觅的女神。
心词一曲,愁绪纷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