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难以磨灭的阅读记忆
1995年6月,即将师范毕业的我去一所厂矿子弟小学参加面试,没想到能从十几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顺利地进入了这所城市学校,这对于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来说,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刚刚走上讲台,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我满怀无限的热情,同时,又保持着在学校养成的阅读习惯。那个时候住在学校的宿舍里,每天下班后拥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进行阅读。很快,学校图书室里有关于语文教学的书我都读完了。之后就细读自己订阅的杂志,捧起《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杂志,我不仅会一字一句地去读,而且还经常进行批注。到了年末,我还会将一年的杂志进行合订,归类存放,以备查阅。
每个学期拿到新教材,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出自己那些“宝贝”——合订本,看看哪些课文在哪本杂志上有相关的教学建议或者教案,然后认认真真地把刊名、出版期号、页码等相关的信息标注在目录旁,那些又小又密的记录恐怕只有自己才看得懂。
要上某一课了,提前几天,我就开始按照目录上的记载翻箱倒柜,找出这些“宝贝”细细地品读,将每一本中最精华的建议和最精妙的设计摘录下来,融进自己的教案中。毕竟不是自己的东西,有时候记得不够牢固。为了避免上课时忘“台词”,我干脆把那些内容记在书上。这些招数虽然很花时间,不过还是挺有效的。有时,上好一节课的成功体验会让自己兴奋好一阵子!
就这样坚持了两年多的时间。一天,很少听课的校长听了我的课后,她非常高兴地夸赞我进步很大,成长迅速。临近寒假的一天下午,教导处开会说区教育局将在下学期进行教学能手大赛,学校所有的青年教师都有资格参加校内的选拔赛,最终从各学科中选出第一名,参加区里的比赛。
那时候,“教学能手”这个称号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读过不少书,看过很多的教案,我知道自己还非常稚嫩。况且,学校里优秀的年轻人非常多,他们不仅个人素质很高,而且有的已从教十几年,和他们相比,我只是教坛上的一名新兵。当时,我并没有打算报名。一天,在学校大门口遇到了校长,她鼓励我尽快报名。她还说,可以抓住寒假和开学后的一段时间加强学习。
既然校长都说了,那就硬着头皮报名吧。一报完名我就赶快投入学习。通过邮局,我还买到了一本名叫《小学语文名师授课录》的书,真可谓如获至宝。书中全是大腕级的人物,贾志敏、支玉恒、翟京华等等,各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师啊!包上书皮,我开始了细细的品读。那时正值假期,没有学生,没关系,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个人既当老师又当学生,一会儿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一会儿又站在下面模仿学生回答问题,那兴奋劲儿至今难忘。
就这样阅读着,实践着,努力着。新学期开学后如期迎来了校内的选拔赛,自己竟然奇迹般地荣获了语文科第一名,拿到了参加区里教学能手大赛的入场券。最终,在评委的好评声中,我拿到了区级“教学能手”称号。
那种难以忘怀的实践体验
世事无常,真没想到曾经很不错的这所厂矿子弟学校,因为工厂倒闭,工资一拖欠就是好几个月,有门路的老师纷纷离开。在这里,自己举目无亲,没有什么退路,于是,那段时间我开始了发奋阅读,开始了一种“隐居”式的生活,每天除了上班就是读书。那段时间的生活,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是枯燥乏味的,然而,我却乐在其中。有时,读到一篇精妙的教案会让自己激动半天。
那时,热衷于语文教学的一位朋友知道我非常喜欢读书,就送给我一本《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教案集》。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全国还有一个专门为青年教师搭建的成长平台——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这本书真好,书中的每一位参赛选手都那么优秀,他们的课设计得那么精妙,课上得那么精彩!与之前读《小学语文名师授课录》这本书感觉不同,这本书不仅让我领略到了教学技艺的高超,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力量。因为,这些老师都很年轻,不像之前的名师们是我难以企及的,这些年轻老师能够做到的,我也是有可能做到的!
这本书说是教案集,实际上类似于教学实录,具体地再现了赛场上的情况。细细地品读,我把实录转化为一个个条理清晰的教学环节,形成了可以为我所用的教案。完成了书面的整理工作后,我开始找全校的语文老师,和他们商量什么时间到他们的班上一课,毕竟自己只带了一个班,实录中不同年级精彩的课是没有办法在自己的班里实践的。
就这样,我开始了特殊的课堂实践。说实话,那段时间自己的收获非常大,甚至自己都能够感受到成长的步伐。然而,正当我乐在其中时,一天突然接到通知,说校长要找我谈话。我犯了什么错?思前想后,自己始终没想出原因,硬着头皮走进校长办公室。“最近你是不是有离开学校的想法啊?听说你这段时间在不同的班级频繁试讲!”校长的问话让我哭笑不得。
那段方式独特的观课之旅
我始终相信所有的成功都不会是偶然,所有的汗水都不会白白流淌。几乎十年,从1998年到2007年,我在“冷板凳”上安静地坐着,在那个没有人关注的角落里默默地阅读着,思考着,实践着。2007年10月,当有机会参加陕西省首届教学能手与新秀大赛时,我从31位选手中脱颖而出,拿到了第一名。当时有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选手中不是有不少名校的知名度挺高的重量级选手吗?这个‘王林波是谁?没怎么听说过啊!”
就这样,我顺利地获得了参加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的资格。从七月抽课,到八月、九月备课试讲,直至金秋十月走上赛课讲台,我经历着痛苦而又刻骨铭心的磨砺:一遍遍研读文本,一轮轮试讲讨论,一次次重新建构。常常已经夜深人静,但自己却不能入睡,久久地思考着;时常也会在清晨一爬起床就打开电脑,赶快记录下自己偶得的灵感。就是在这样的煎熬中,我不断地蜕变着,迎接着专业成长中的一次次飞跃。
走上赛场,面对上千的听课教师讲课,我原以为自己会很紧张,但是却没有,因为此刻我必须释放。课堂上,当巡视到学生最后一排时,我近距离地看到了仰慕已久的崔峦老师。那一刻,我没有丝毫的紧张感,而是无比激动,心潮澎湃!颁奖仪式上,当听到自己的名字两次出现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思索与实践,终于收获了一等奖和全场唯一的最佳教学设计奖。当我收到一些听课教师传来的纸条和几位编辑老师发来的短信时,当我读到他们真诚祝贺的话语时,我激动不已,深感幸福!
教学路漫漫,我必须上下求索。2008年11月起,我对自己提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开始了自己的观课之旅,对名师的课堂进行观摩研究。我深知:取法乎上,仅得其中。通过网络,我不断收集着名师的课堂教学视频,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着研究。每观摩一节名师的课,我总会先解读文本自行设计教学方案,很多时候还会走进课堂进行实践,然后再观摩名师课例详细做好实录,最后将自己的教学与名师的教学进行对比,写出自己的反思与收获。
就这样,一晃就是五六年的时间。每一年,我看过的教学视频百余节,电脑的硬盘早已无法容纳,刻录的一张张光盘也已经放满了好几个抽屉,自己记下的教学实录与反思也已经装订了百余本,书架上摆得满满当当。这一切,都成了我人生中一笔笔巨大的宝贵财富。
此刻,我出版了自己的专著,获得了“全国第五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的特等奖,但我会戒骄戒躁,还会坚守一线,还将继续行进在课堂中去实践。
我将坚定地走下去!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张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