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也取得了极大进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新时期,并且越来越注重提高质量。本文以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为切入点,阐述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途径
1 前言: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努力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宏伟目标。强调实效性不仅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依据,这对于加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指导性和保障性意义。
2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依据大学生的思想活动规律来进行的,而大学生的思想活动规律是受制于心理活动的支配和作用,但是它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忽略对人的全面性发展,忽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和主体性,进一步忽视了心理素质对大学生品行、德育的影响,造成了大学生群体中,难以用传统的方式引起大学生在心理认知上的共鸣和归属感。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心理机制感应和内化的基础性教育,不仅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水平,而且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在新时期,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开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心理教育功能,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内容和途径,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性、发展性、主体性、差异性,将这些特性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实践中,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要逐步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引导大学生疏导情绪,温暖大学生的心灵深处,这就要求不断研究和分析大学生的日常心理活动和日常行为规范,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不断深入到学生中去,才能避免空洞,注重实践的有效性。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及时对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对集中和突出问题进行“案例式”研究分析,区分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区别和联系,采取不同的案例教育方法,让心理咨询专家或者心理咨询教师进行指导,与时俱进,不拘泥于形式,不局限于只讲书本,善于分析新时期大学生表现出来的新特点,给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指正。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防范于未然,有针对性、全面性、客观性地进行指导和建议。给有心理困惑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帮助和指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
3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笔者认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应当与时俱进,运用网络作为重要载体,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目前,虽然有不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如校园网、博客、微博、BBS、人人网等,但现有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学生获取的信息量与校园网络信息的和谐建设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这一方面表现在高校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在投资校园网络建设的资源和经费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学生可获取的信息量比较大,没有专门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指导和建议,在当前这种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和开辟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并且形成互动,在交流中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引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利用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积极寻找新的载体途径。
在新时期,探索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还应当从大学生兴趣爱好入手,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比较重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公共理论课教育,所以大学生都会觉得比较枯燥,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优势,把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切入点,把握大学生关心的学习、就业、道德建设等热点问题,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常态化。通过网络激发大学生思维灵感的生活意境,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通融性和感染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情感交流。
4 大力发展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与活跃性
深入开展校风、学风建设,营造具有时代性的良好校园风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精神指导教育。校团委和学生工作中心,应该加强重视和引导,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文化活动,把德、智、体、美育渗透到文化活动中,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升华道德境界。
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禁止传播错误观点和言论。禁止在讲台和教材上散布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的错误观点。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理论学习型、创新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爱心公益型社团,引导大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努力奉献,艰苦奋斗。
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人文校园”、“和谐校园”,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实现“中国梦”矢志不渝努力奋斗。坚持育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坚持与时俱进,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立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不断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从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构建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发展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与活跃性。
参考文献:
[1]刘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臧小林:高校和谐校园构建中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