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帮汪峰上头条”事件研究受众参与

2014-07-08 11:48朱梦琪
今传媒 2014年7期
关键词:媒体受众

朱梦琪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迅速突起,新闻头条的决定权不仅仅是在媒体手中,由于新媒体的互动性强,受众也成为了头条新闻有力的决策者。“帮汪峰上头条”事件的出现,让头条新闻的概念中,受众第一个想看(听)到的新闻在这件事上得能到了最具体的解释。“本文通过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对受众进行分析,站在新媒体背景下,从受众角度和媒体角度,研究受众参与度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受众参与;受众;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7-0055-02

一、帮汪峰上头条事件的爆发和结果

从“好声音”到王菲离婚,再到恒大夺冠,最后吴奇隆刘诗诗婚讯,各种大头条的一边总有一条消息跟汪峰有关,或许他变成很无辜的人,原本汪峰的新闻也足以登上头条,可每次却和其他大新闻碰撞而与头条擦肩而过。

原本没有登上媒体头条的汪峰,却在网友们的各种吐槽中,成为9月到11月期间一个不落的话题。特别是汪峰连续三次擦肩头条后,帮汪峰上头条的新闻在这过程中却成为了最大的新闻,最大的头条。最重要的是,受众在这个事件的参与度极高,也为汪峰带来了极大的人气。这件事情大大的增大了汪峰的曝光率,不论是名人采访还是网友调侃,都会拿帮汪峰上头条这件事情来说,就连在百度中输入“帮”这个字,默认选项中第一个就是“帮汪峰上头条”,可见这件事情在网络上的巨大影响。

二、“上头条”事件中受众参与度

CNNIC第32次互联网报告:网民规模,指出截至2013年6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

新媒体拥有如此庞大的用户群和信息流量,它改变的不仅仅是传播方式,更重要的是它低成本、高互动、高开放、零等级的传播特点更加方便大众使用。借助“帮汪峰上头条”事件,受众的话语空间得到扩展,通过新媒体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成为社会生活的评论者、参与者甚至是管理者、决策者。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一个新的且开阔的拟态环境,在这其中受众的参与度情况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作为接受者的受众,在新媒体事务的讨论中,他们处于看客状态。会对近日的热议话题进行了解,参与度不高,且有时是被动接受。虽然没有参与话题互动,但他们的参与度体现在点击量上,为新闻带来了人气。他们的浏览关注是间接性的参与到了新闻的讨论中。

第二,作为接受者和传播者的受众,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参与新闻话题的讨论,阐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影响身边人的观点和行为。这一类是新闻事件的主力参与者,他们把自己真正融入到了新媒体事件的传播过程中。这些人,在“上头条”事件中,首先处于一个观察者,然后将汪峰三次与头条擦肩而过事件进行整合,而进一步将这件事情深化。一次这样的事件不算什么,但是在一定量的影响下,新闻的力度也随之增大。接下来这些人从自我传播到人际传播最终在新媒体上进一步大众传播。而此时的传播不是渐进的,而是瞬间将新媒体世界占领。

三、“上头条”事件媒体引起受众参与度分析的影响因素

第一,新闻性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报道,新并非就记者而言,而是对受众而说。新闻性就是指新闻让受众感到新鲜,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是头一次见到或听说的事实,让人得到新的启示,感到新的兴趣。“帮汪峰上头条”这样的事情是此前从未出现过的,受众从过去的看客、到意见的发表者,如今又转化成网络新闻议程设置重要的影响者,还在新闻的讨论中延伸出新的讨论话题。此时新闻的“新”不仅是新闻本身,还有影响新闻形成的新的话题。头条新闻的价值在诸多新闻中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头条新闻必须新闻性强,这是因为越新鲜越能满足受众的“新闻欲”,而越能满足受众的“新闻欲”,受众就越多,新闻价值就越大。才会才来更大的社会反响 “帮汪峰上头条”这个看似不是头条新闻,但是他的影响力足以达到头条新闻的新闻性所在。受众的大量关注参与让新闻的新闻性增强,受众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在新闻价值中这里我们着重探讨兴趣对于受众在新媒体环境下参与度的影响。兴趣也是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所探讨的重要内容。书中说“通过演讲、口号、戏剧、电影、漫画、小说、雕塑或者绘画把公共事物广而告之的时候,要想让它们引起一个人的兴趣,首先需要对原型进行抽象,然后使这些被抽象出来的东西产生刺激作用。对于那些不是亲眼所见的事情,我们不可能有太多的兴趣,也不可能收到太大的触动。”我们处在一定的社交圈子内,圈子内会出现对新事件的讨论,而新事件一般会来自于媒体或者意见领袖。这些新闻会使身边人主动或者被动的接受,但是无论知否愿意接受,在这个圈子的人或者接触媒体的人都会得知这个新闻。如汪峰上头条事件,首先给我们制造一个模糊的关于汪峰没有上头条事件的概念,至于原由,此时兴趣点高的受众会积极的通过媒体寻求解答并且会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之中。而相对于兴趣点一般的受众会接受圈内人的意见或者通过媒体的报道简单了解。而他们的行为,都表现出了兴趣,因为有了相对的行动。只不过是程度不同。在新媒体的平台上会提供多媒体信息。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的冲击下,原本模糊的新闻事件,在这里“清醒”。说到爱因斯坦我们会想到那个满脸胡子的老人,说到赵忠祥我们能想到《动物世界》中那富有吸引力的声音,说到奥普拉我们会立刻称其为脱口秀女王。这就是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给人带来的一种观念一种认知。它以一种成见存在我们的脑海中。而这种成见就是在兴趣中所产生的一种认同感,达成共识。同样在大家看到数次汪峰没能上头条时,会想到他何时可以上头条。由于受众的参与,真实的与新闻进行互动,让原本抽象的信息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具象化,从起初的新闻刺激转变成兴趣。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才使得更多的受众愿意参与其中,使大家共同的疑问被打破。而产生了大家共同的新的兴趣“帮汪峰上头条”就是由汪峰没有能上头条而受众产生遗憾,随之又重新产生的兴趣意愿。兴趣让受众不约而同的追着一个话题,并让这个话题带来强烈的社会反响。

第二,新闻的组合报道和报道组合。在组合报道中,各个报道单体的使命是共同完成对一个新闻事实的综合表述。而在报道组合中,各个报道单体表述的是不同的新闻事实。从组合报道的角度看,汪峰三次错过上头条的机会,从9月到11月期间,对于他的各种消息不断,而所讨论的话题都是“上头条”。当三次错失头条事件被整合报到时,这种组合报道的消息让网络碎片化的信息,化零为整,让受众更加容易接受。从报道组合的角度看,从王菲李亚鹏的离婚、恒大夺冠、吴奇隆刘诗诗、杨幂刘恺威等多对娱乐圈情侣组团式公开恋情或婚讯,同时于汪峰相关的新闻事件撞车,汪峰在此时被“比”了下去,这种对比让新闻的话题点升温,也让受众的参与度随之加强。

组合新闻和新闻组合对于受众参与新闻有很大的影响。这样的报道形式给受众冲击的力度相对提高,且更具有说服性。网上有人说汪峰“上头条”这个是他的自我炒作,但是回想这几件事的主人公,王菲、李亚鹏、恒大、吴奇隆、刘诗诗、杨幂、刘恺威。都是影响力很大的个人和团体。而汪峰也是败给了他们两两组合和一个大团体。由此可见新闻组合、新闻人物的组合都会提高新闻的关注度。也正是这多次的偶然,在媒体报道中我们看不到汪峰上头条,才引起了网友的关注与呼声。“帮网友上头条”也是在事件综合发展基础上应运而生的。

在我们从未去过的某地,发生的事情处于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以外,对它们的描述——除了短暂的想象或者幻想中——就不会也绝不可能囊括整个世界。但是这种描述却能够唤起全部情感,有时比现实所能唤起的情感还多。也越是那种意外而模糊的事件才越能唤起受众的兴趣。如果针对汪峰未能上头条事件翻来覆去的报道。会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但是通过组合,可以通过不同角度来调动受众的兴趣。受众对于汪峰数次没能上头条而产生了希望他可以上头条的意识,他们对这件事情产生了情感,但是他们不能控制媒体的议程设置,于是他们换了一种方式,在网络上将共识得到最大的延展,通过微博论坛等平台发动“帮汪峰上头条”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认识是间接的而认识的效果是直接的。刺激来自事件,对刺激的反应也是来自事件发展的某些阶段,只有感情是一直存留在这个过程中的。受众对汪峰错失上头条是一种认识,对事件发生过程的理解是一种认识,但受众开始发展“帮汪峰上头条”则是一种真实的体验。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是否可以帮汪峰上头条,但是他们在情感的驱使下行动。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共同的情感达成一种纽带,哪怕那些感情最初与互不相干的认识联系在一起。也正是将新闻与组合放在一起,才让受众在不同的阶段产生相关的情感。而情感的来源是媒体以及新闻本身所带来的刺激。

第三,媒体同时同内容报道,让受众所能接触到新闻的媒介都有共同话题的讨论。“帮汪峰上头条”事件从网络出发,随后各大媒体也对此进行报道,可以说是新闻无死角。媒体给受众营造了一个拟态环境,受众接受着媒介所提供的信息,而受众相对的决策权也只是在媒体设置的议程上来进行的。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的讨论越热烈,受众共同意识的表达越强烈,受众的参与度也就越高。从受众的参与度而言,其实可以说是媒体赢得了受众。

参考文献:

(美)沃尔特·李普曼著.阎克文译.公众舆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张宁.新媒体事件的受众参与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1(7).

陈一新,陈建明.头条新闻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

孙剑忠,刘曦.对复杂事实的综合演绎—论组合报道的组合效应[J].中国记者,2000(4).

王岫庐.头条新闻有哲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媒体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重农抑商与社会稳定发展研究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当实时信息反馈成为一种网络艺术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