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艳
摘 要 幼儿阶段是萌生和形成好奇心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家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好奇心的重要价值,并尝试运用一些合理得当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关键词 幼儿 好奇心 教师 家长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The Strategy to Develop Children's Curiosity
LI Yanyan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zhou, Sichuan 635000)
Abstract Early childhood is an important stage of initiation and formation of curiosity, during this period, parents and teachers should fu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curiosity, and try to use some reasonable and proper method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curiosity.
Key words children; curiosity; teachers; parents
好奇心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成人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并且要寻找适当的方式方法培养幼儿的好奇心。那成人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呢?《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好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1 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鼓励幼儿动手参与
环境是围绕在幼儿周围的并对幼儿自发地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两个方面。 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和培养幼儿好奇心的必要条件,因此成人可以创设适宜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首先,教师与家长应发挥在幼儿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在为幼儿创设物质环境时,应该特别注意它的新奇性、变化性与神秘性。这样一方面,我们可以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兴趣,另一方面又使得各种刺激物处于变动之中,可以有效防止幼儿的感觉疲劳,使他们的兴趣能更持久地保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内的“区、角”和墙饰,将各种各样的物品摆放在幼儿的视线范围之内,让他们能够自己去看、去听、去闻、去尝。让幼儿在亲手摸一摸,闻一闻,甚至是尝一尝的活动中去发现世界。这在激发了他们好奇心的同时还让他们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视野,感受到了世界的博大。
其次,教师与家长应为幼儿创设自由、民主、积极的心理氛围。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自由的心理空间。自由对于幼儿是极端看重的。洛克曾说过:“幼儿是比較好动的,他们只要有事可做,至于做什么,他们是无所谓的。如果外来的鼓励与阻碍相等,跳舞与跳房子在他们看来是一样的,他们能够得到心爱的自由,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小的鼓励。”鉴于此,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多动手参与,不要因为害怕弄脏了衣物,而限制幼儿的行动。
2 教师与家长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幼儿提问
这涉及到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教师与家长如何操作的问题:通过设置悬念,如利用事物之间的矛盾性与不确定性,使刺激物超出幼儿预期的范围,从而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并保持对刺激物的注意与探索,使认知矛盾最终转化为认知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一方面会对新奇刺激物产生好奇,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困惑甚至是焦虑的情绪,而后者如果能很好地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则其对幼儿的认知性产生的推动力,往往比单纯的好奇所产生的推动力要大得多,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好胜心随之产生,保持注意与探索行为持续进行的不再只是刺激物的新奇,意志力更好地参与了进来。但是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与家长应密切注意幼儿行为与情绪的变化,及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幼儿排除过度的焦虑情绪,如果幼儿焦虑情绪集聚过多,此种方式会适得其反,不利于幼儿好奇心的培养与发展。
3 尊重幼儿的好奇心,认真回答幼儿的问题
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当幼儿对某项新奇事物感兴趣时,便会以问题的方式的出现,因此幼儿会有无数个“为什么”的问题,那对待幼儿的“为什么”,成人应该怎样做呢?
当幼儿发问时,无论他会问出什么问题都不可制止他,不可羞辱他,不可挫伤他发问的积极性,更不可讥笑他,我们应该答复他们的一切问题,并尽最大努力的用他们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来使他们明白,既要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又要考虑到他们的知识水平。研究发现,幼儿发问有时候他们想得到的并不是什么标准答案,而只是希望通过发问确定它的问题得到了别人的注意,自己的求知欲望能够得到鼓励与支持,直到满足。所以教师和家长在答复幼儿问题的时候应该将注意力集中于他们发问的目的,而不是他们发问所使用的言语。
注意幼儿的发问目的而不是言语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不负责任的给他一个随意的答案,相反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并答复他们的问题,坚决杜绝给予一些虚假的答复。因为那样做“不单单是欺骗了他们,阻碍了他们的认识,也毁坏了他们的天真,使他们学会了最坏的恶习——伪善与虚伪的伎俩。”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告诫人们:在人身上,唯一能够持久的东西就是从少年时期吸收得来的,头一次的印象是黏附得非常坚实的, 只有奇迹才能消灭它们。所以最谨慎的办法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去把人形成到合乎标准。
4 针对幼儿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幼儿生长发育个体差异的形成原因,概括地说可以分成两大类,即内在的遗传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决定生长发育的可能性,环境因素决定生长发育的现实性。幼儿生长发育的过程也就是个体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了解学生的差异,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根据学生的差异给以不同方式的指导。如有的幼儿属于“场依赖型”,则在促进其好奇心发展时,就应倾向于多利用外部刺激强化的方式,而某些幼儿属于“场独立型”,则我们对其进行教育时就应多注意促进并保持其内在动机,真正实现因材(内容)施教,因才(学生)施教,使“不同的人在好奇心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幼儿并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先天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作用,而是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中的。
5 重视家长的模范作用,为幼儿好奇心的发展提供保障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特殊单位,对于幼儿来说,家庭是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的榜样作用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与幼儿一起探索世界。托尔斯泰說:“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母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与社区”,让孩子以学为乐;多给孩子表扬,而非批评;家长和幼儿所在社区要注意加强与老师的联系等措施都有利于家庭、社区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和协调。
6 坚决杜绝高权威策略的应用
其实高权威策略之于好奇心的培养完全可以归于正确对待幼儿好奇心的培养中,但由于他在现实教育工作中的普遍性与危害性之大,我们不妨将其单列出来以示重视。高权威策略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目的和计划为出发点,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为了排除干扰教学的因素,尽快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在幼儿好奇心的培养方面的主要表现就是对幼儿好奇心的抹杀与压制。社会将幼儿托付给教育工作者,是为了让其能够更好的发展,而不是给其带上枷锁,限制他的进步。昆体良在其著作《雄辩术原理》中提到:“最坏的事情莫过于此,有些人刚刚学会了几个字母,就据此误以为自己是有知识的人,由于他们不愿意放弃教师的作用,一旦他们被授权行使某种权威时,他们就变得专横,甚至粗暴,他们不过是将自己的愚蠢无知灌输给托付给他的人。”西塞罗也曾说过“教师的权威大部分时间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可见高权威策略在实际教学中实在是不堪重用。
幼儿好奇心这一重要个性品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本文中我们认识到幼儿好奇心对幼儿在学习和创造性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幼儿好奇心发展的几种策略。如: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受教育环境;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号召家庭和社区努力配合学校教育为幼儿好奇心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坚决杜绝高权威策略的应用等。幼儿好奇心的研究并不止于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加大力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好奇心加以科学的研究和试验,为幼儿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使我们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和促进幼儿好奇心的发展。
项目基金:2013年四川省高等院校“四川文理学院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参考文献
[1]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9).
[2] 陈丽君.影响儿童好奇心的主客观因素[J].幼儿教育,2007(7).
[3] 刘云艳.幼儿好奇心基本结构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
[4] 姚咏.美、法等国对儿童好奇心的培养[J].外国教育研究,2012(3).
[5] 宋立会.幼儿教育应珍视儿童的好奇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