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照顾:城市养老模式发展的新取向

2014-07-07 23:07缪自锋
学理论·下 2014年3期
关键词:机构养老养老模式居家养老

缪自锋

摘 要:在中国沉重的“未富先老”养老压力下,社区照顾逐渐成为城市养老模式新的增长点。家庭养老意识淡化、功能弱化使得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问题日益凸显,社区照顾的发展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社区照顾理论基础和实践中所形成的目标模式都为目前我国城市养老方式的探索提供了借鉴意义。基于对社区照顾的探讨,初步探索了当前在我国发展城市社区照顾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社区照顾;养老模式;机构养老;居家养老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056-02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老龄化的加快,养老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家庭养老意识淡化、功能弱化,养老机构少且养老护理服务社会化水平滞后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传统养老面临严重困难。在快速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与养老照顾服务的严重短缺的困境中,发展社区养老,是我们可以做出的合乎规律的养老模式选择,社区照顾成为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发展的新取向。

老年人数和照顾需求的急剧增长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城市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的发展。社区照顾模式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以人为本的,与我国以孝道为本的理念具有共同性。社区照顾由于其提供就近护理、居家照顾、日托以及全托等多功能服务,成本低,为很多老年人所接受,必将成为我国城市社会化养老的主流。通过对社区照顾模式的研究,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探索出适合我国城市养老的一种新模式,进而解决我国现实的养老问题。

一、社区照顾模式的内涵

(一)社区照顾的概念

社区照顾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社区照顾提倡把需要照顾的人士留在原本居住的社区接受照顾,调动社会资源,以种种正规社会服务及非正规支持系统去为他们提供照顾。

社区照顾指的是社区中正式的社会服务机构与非正式网络、非政府的机构相配合,让有需要照顾的人士,在家庭或社区中的家庭环境下得到照顾,过正常的生活,加强在社区内的生活能力,达到与社区的融合。它既包括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正式的专业社会服务,也包括由社区内的居民提供的非正式系统的照顾。

社区照顾是指在社区内对那些身体和精神方面有需要的老人提供的养老服务方式,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服务体系对其给予援助性的服务与支持。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第一,在一定规模的社区中建立中小型的院舍设施,对无依无靠、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进行院舍照顾,这种院舍具有开放性,住院老人可以走出院舍,进入他所生活的社区。第二,在社区中广泛建立养老服务设施,有需要的老人可以享用这些服务设施,同其他老人聚会,政府分派交通工具接送老年人。第三,对行动不便或日常生活有困难的老人实行上门服务,包括代买生活用品、代做三餐、清理房间等。

(二)社区照顾的服务体系

社会照顾以老年人基本生活照顾、康复护理、情感支持等为主,鼓励积极发展自我照顾、亲子照顾、亲属照顾、邻里照顾和护工照顾等多种照顾手段,弥补了单纯性照顾的不足,受到了照顾对象及其家庭的欢迎。

源于英国的“社区照顾”,可以分为两类[1]:一是在社区内接受照顾。“在社区内接受照顾”是针对有需要,并且依赖外来照顾的人,在社区内设的小型服务机构或家庭住所中,接受专业人员的照顾;二是由社区负责照顾。“由社区负责照顾”是针对有需要的人的照顾服务,其一部分服务是由家庭、朋友、邻居及区内志愿者人士为其提供,这种照顾模式强调的是动用社区内的非专业人士提供照顾服务。

此外,依据服务对象的身体健康和自我照顾情况,社区照顾模式又可以分为社区居家养老照顾体系和社区机构养老照顾体系[2]。

1.社区居家养老照顾体系

社区居家养老照顾体系是使那些身体状况相对较好、日常生活部分能够自理但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尽可能留在自己家中养老,由老年人生活的社区正式机构为其提供各种形式的专业服务和照顾。社区居家养老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使老年人能在自己家中安度晚年。居家照顾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是社区服务机构、志愿者队伍、慈善互助组织等,主要表现为建立老人医疗保健中心、老人家务助理服务中心、老人日间护理中心等。

2.社区机构养老照顾体系

社区机构养老照顾体系,指老年人晚年日常生活严重不能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而家庭又无力照顾的情况下,由其所在社区机构养老设施为他们提供全面、周到、多层次的支持和照顾。社区机构养老的服务提供者是专门的养老机构,主要是指在社区中分散存在的开放型小型养老服务机构,为住院老年提供养老、看护、康复等设施,协助他们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有利于维持并提高老年人自我照顾和自我服务能力。

二、在我国发展社区照顾模式的积极意义

在我国日益严峻的城市养老压力下,建设并推动社区照顾养老模式是明智之举。社区照顾模式,能有效将社区内疏散的网络连接起来,整合并高效利用松散的社区资源,实现正式服务和非正式照顾的功能互补,满足社区内有服务需求的人士,这对于缓解养老压力、建立理想和关怀的社区具有积极意义。

(一)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老龄化逐步推进,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也越来越强,情感慰藉、休闲娱乐、交友聚会、户外旅游等方面成为我国城市养老照顾的新的需求点。社区照顾体系将正规和非正规服务结合,政府和社区相辅相成、优势互补,让老人们能够在自己熟悉的居住环境中继续生活,在自己熟悉的人、事、物中安享晚年,有助于建立互助友爱的关系,有效地抗衡了城市化给老年人带来的疏远与孤立。因此,城市社区照顾是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客观要求,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完善社会养老体系的有益补充

社会保障事业虽然成绩斐然,但面对大量增加的养老照顾需求,其养老护理水平与能力仍远远不足。目前我国老年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现有养老模式和社会养老护理机构在照料老人的能力方面亟须改进与提升。成本低廉的社区照顾以其独特的养老照顾方式,成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完善的有益补充。

(三)推进城市养老服务属地化的必然趋势

“去单位化”指中国社会有计划地从计划经济单位制向现代市场经济公司化的社会转型。随着社区建设的逐步推进以及社会分工的深化,“单位”的大部分功能被现代化社区功能所替代,这要求社会管理采用“属地化”方式,以顺应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自主择业、自由流动的客观要求。而“社区照顾”强调养老以社区作为依托,由国家、社会、个人等共同参与并承担,正是社会管理方式“属地化”的重要举措。

(四)提升被照顾者生活品质的现实需要

完善的社区照顾服务包括衣食住行、康复保健、教育疏导、法律咨询、参与社会等多种职能。社区照顾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让服务对象在自己生活的原环境内,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并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的独立自主性,提升其生活质量,有利于社会养老护理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五)开发社会闲置资源的重要途径

社区照顾能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通过向社区中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日常照顾支持服务,满足老人,特别是高龄、独居、残疾、困难老人们日常生活的生理、心理要求,也可以调动来自政府的正式系统资源,开发并整合来自民间社团、志愿者服务等非正式闲置资源,齐心协力为社区养老服务。

三、在我国发展社区照顾模式的具体策略

基于现实环境和养老需求的迫切性,很多老人选择了社区养老。社区照顾满足了被照顾老人生理、心理方面的需求,减轻了老人子女的养老压力,同时也为社区居民创造了更多的互动机会,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氛围。社区照顾理论模式对国际社会的老年人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社区建设和第三部门的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普遍的参考意义[3]。社区照顾模式以其在城市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独特优势,成为值得重点发展的保障体系。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为找到适合我国的城市养老模式,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是社会福利、社会进步的谋求者和推动者,是有最高权威和丰富资源的主体,应积极协调社会各个层面的组织,争取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政府的主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社区层面。政府对社区养老提倡和宣传影响着社区居委会的工作重心。社区照顾的开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需要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二是在社区居民层面。政府能协助社区去推动社区内居民参与义务工作,使社区照顾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良好地发展。

(二)凸显社区的主体角色

社区是社区照顾的开展区域与拓展主体,是社区照顾的主办者。具体来讲,社区的主体角色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培养专业社区工作者。专业社区工作者拥有专业理论与技巧,是社区照顾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居委会对社区照顾模式的构建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这就需要专业社会工作者用专业方法建立社会照顾服务网络,已完成社区照顾的任务,实现社区照顾服务的目标。二是促进专业社区工作者的功能发挥。在城市社区照顾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应加强社区工作的专业性,实现社区居委会工作的专业化。专业社区工作者的作用发挥至关重要。如发掘并调动社会的资源,使社会各界人士对社区照顾保持长期持续的支持与资助,进行社区照顾意识教育,对非专业人员进行社区照顾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为社区有需要人士提供各种家居服务的服务支持系统,这些功能的发挥都需要大量的专业理论及技巧。

(三)确保社区照顾的专业化[4]

专业化、高质量的社区照顾是社会化养老的重心所在,也是促进健康和注重养生的健康工程。社区照顾的科学性、专业性是其得以生存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对社区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大量培训显得尤为重要。社区照顾发展亟须传统社区工作方法的重新整合,专业社区工作方法的借鉴。本土社区工作方法的构建,这一切的完成都需要专业的社区工作者,从而使当前的社区照顾由模式的探索阶段过渡到自觉发展的阶段,促进社区照顾模式的构建,更好地为城市社区的老人提供服务。社区养老要在政府和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制度创新,搞好养老服务项目的准入、评估和监督,借助照顾服务平台大力普及科学养生知识和推进健康生活方式,使社区福利资源和老龄产业的开发形成良性互动。

(四)整合社会资源,加强部门协作

社区照顾的开展要调动社会资源,通过多种形式拓展与整合社区内部的服务资源,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搞好与民政、卫生服务资源的整合,形成政府、社区和企业多方参与的格局。如:招聘一般志愿者和专业服务的志愿者,发展与社区内社会组织的社区关系,争取员工参与志愿者服务;联合社区周边固定的福利服务机构担任社区照顾的专业性服务工作;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鼓励社区居民对有特殊需要的服务对象加以关心和接纳,为社区中有需求的人提供服务,建立社区互助网络,有助于建立一个关怀互助的社区环境,促进社区发展。

以人为本、成本低廉的社区照顾养老模式在我国老龄化人口环境与经济社会结构下,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养老照顾的新模式。当然,中国的城市社区照顾养老模式需要本土化,需要创新,根据自身实际整合各类资源,使社区建立起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的有效模式,才能更好地为城市养老服务。

参考文献:

[1]徐永祥.社区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9.

[2]徐祖荣.人口老龄化与城市社区照顾模式探析[J].东南学术,2008(5).

[3]李伟峰,梁丽霞.浅析老年人社区照顾及其对中国的本土实践启示[J].人口与发展,2008(3).

[4]李宗华,李伟峰,张荣.老年人社区照顾的本土化实践及反思[J].甘肃社会科学,2009(7).

[5]王思斌.混合福利制度与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6]夏建中.社区工作: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徐祖荣.基于人口老龄化的城市社区照顾模式探析[J].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8]缪青.社区养老照顾势在必行[J].求是,2013(7).

[9]唐忠新.社区照顾[N].浙江日报,2006-05-20.

[10]钱宁.社区照顾与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11]何雨,王振卯.社区照顾:城市养老模式的第三条道路[J].南京社会科学,2009(1).

[12]丁美芳.社区照顾——城市老年人的赡养方式新选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6).

[13]黄源协.社区照顾:台湾与英国经验的检视[M].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

猜你喜欢
机构养老养老模式居家养老
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及困境分析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引导城市消费对接旅游消费的异地养老模式探索
“互联网+”时代养老政策探究
系统论视角下对各种不同养老机构类型的比较研究
社会工作评估介入机构养老资源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