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秀云
摘 要: 英语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动机、兴趣、自信心等)的一个重要平台。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对英语写作教学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情感细则、平均数、学习成绩及相关关系作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英语写作教学 高中生 积极情感
一、研究背景
《英语课标》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基础之上”。克拉申就情感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提出了情感过滤器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es)。他认为,情感过滤“是阻止学习者完全消化其学习中所得到的综合输入的一种心理障碍”。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参考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基本要求,以及国内外部分学者对外语教学中一些情感因素的描述,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可能产生的情感因素进行了调查。问卷采用里克特(LikertScale)五级记分制,要求接受调查的学生在五级刻度表上选择与自己实际情况最接近的选项。在近一学期的写作实验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情感状态及成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对比分析。
三、实验描述
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班用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仅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机械训练,不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实验班的写作教学实验如下:
(一)课上讨论、互批——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通过学生讨论、学生合作学习,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解决写作过程中的难点,整个课堂充满自由、民主的气氛。
(二)课后面批——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在面批中,通过师生商榷、自我实践、自我反思,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既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又能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三)成品展示——激发成就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成品展示能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能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四)作文批语——在赏识中树立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因此,先写些肯定的批语,再提些建议,使学生在赏识中增强自信心。
四、实验数据
(一)情感测试结果
笔者对这两个班学生的情感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里克特(LikertScale)五级记分制。
表1 实验后对照班学生与实验班学生情感表现细项比较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在近6个月的写作教学实验后,动机、兴趣、自信心、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情感水平都有所提高。而对照班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情感水平变化不明显。
(二)成绩测试结果
表2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考试成绩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配对样本差异
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均分成绩接近,分别为86.8814和86.4915。
表3 实验近两个月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考试成績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配对样本差异
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班成绩比对照班仅高出了0.4 分。与实验前的参数相比,近两个月的写作教学实验在提高学生成绩方面效果不明显。
表4 实验4个多月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考试成绩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配对样本差异
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班成绩高出对照班4.3。这说明写作教学实验在进行了四个月多月后,已初见效果。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 高中生的情感因素不容忽视
写作教学实验后,学生的情感状态得到了改善。情感细则与成绩的相关关系数据分析表明,学生情感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生成绩水平的提高。
(二)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情感可行
实验表明,写作教学是促进学生积极情感形成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写作教学中民主释放学生的思维,赏识学生的作品,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三)积极情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写作教学实验初效果不显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效果越来越显著。这足以说明动机、自信、合作精神等积极情感的形成需要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此外,写作教学只是能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有效途径之一,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探寻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一项长期过程。
参考文献:
[1]Arnold ,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Stern,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3]邓鹂鸣,陈江.过程写作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试验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2003.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