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红霞
【摘 要】本文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教学大纲》这一指导为前提,从中学美术教育现状及中学美术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进步表现讨论了中学美术教育中审美素养的培养对创造性人格的生成,对创造性想象的丰富,对创造性动机激发,对创造性思维发展以及对心灵独创性保持所具有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在创造力培养实践中应充分发挥审美的功能。
【关键词】审美素养 培养 中学美术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指出:“中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开展美术教育的重要方法。它对于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大纲》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中又指出:“学美术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趣。”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我教艺术课,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意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培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的一般心理处理生活,对待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平和,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他的话语,精辟地揭示了美术教育的功用。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它启蒙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引导人追求高品位的精神生活,并能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在塑造健康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学美术教育现状
我们先来看目前美术教育中两种较普遍的教学模式:第一种是“简笔画”教学法。一些教师以简笔画教材为范本,将造型、构图、色彩等定型化、模式化,作画成了被动的临摹和定型的公式组合。学生的作品犹如一个模子倒出来的,画娃娃则大都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房子则三角形加长方形。固定的造型,固定的色彩,千人一面,毫无生气和创造性;第二种是“反复训练式”教学法。教师擅长于某一画种,如水墨山水,或水墨花鸟画。所教的学生则反复训练这一技法,以至于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画出的作品,只是功夫扎实的课堂练习,缺少“灵气”。以上教学法则重点都在知识技法上。在美术教学中,提高欣赏教学的地位,在广大教师的教学实施中又如何呢?据不完全调查,大部分教师非常重视绘画课的教学,设计应用课则选择较容易的内容教,对于欣赏课,大部分教师是一略而过,理由是:(1)教师本人也不知怎样欣赏或不知道该怎样让学生欣赏;(2)欣赏不重要。造型表现课与设计应用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
二、中学美术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进步表现?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学艺术教育也有了显著的进步。以美术为例,这种进步主要表现在:(1)美术的观念更完整、更充实。美术不再被认为仅仅是“画画儿”,而是被理解为融绘画技巧、艺术创作、欣赏、批评和艺术史为一体的、广义的审美教育;(2)这种教育的目标更偏重于未来公民的基本审美素质培养,而不是少数技巧高超的艺术家的早期训练;(3)教师的专业化(即同时受过中高等艺术与师范教育的)程度及基本素质有很大提高。美术教材(及教学参考用书)的内容涵盖面扩大,技能、知识的内在系统性增强,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发展的年龄特点。
三、聯系现实生活,穿插美术欣赏,提高审美品位
生活中既存在美也存在丑,美术课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欣赏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使学习有滋有味,提高审美品位。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美术,尤为重要,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美术教学更顺利地完成,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比较单纯、真诚,能随感而发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想象力与创造力特别丰富,对画画非常喜欢。这些因素,正是培养学生欣赏兴趣的好时机。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油油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感到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中学生只会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在欣赏过程中,他们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
四、通过审美创造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审美创造是美术教育的核心,也是美术教育的目的。美术活动是具有情感形式的创造劳动,在以往的美术活动中,我们往往注重技能的训练,看重画面的效果,因此,我们常常会看到的是孩子色彩、线条较完美的作品,更多地关注了美术本质论的学习,忽视了活动过程中孩子的情感,漠视了孩子在活动中审美愉悦。画画应该是孩子内心世界的流露,真实情感的宣泄,要让孩子带着愉悦的情感去画,必须要让孩子对客体产生一种生命的自我发现,有一种深刻的审美体验,这是艺术活动的核心。于是,我们把艺术创造活动引入美术活动中,并以美术为切入点,发展音乐、美术、文学艺术中共同的审美要素,按创造的原理加以沟通,提高多种心理功能的协调作用,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使中学生获得美的熏陶,推动中学生审美联想和创造。艺术创造活动给予了中学生深刻的审美体验,艺术的核心是审美,审美作为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以体验的形式存在的。
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运用科学、合理、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要引导学生培养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
五、结论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是与新的时代息息相关的重大课题。美术教育工作者,应为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