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提升学生科学意识的方法

2014-07-05 21:05林志信
俪人·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方法学生

林志信

【摘 要】培养学生在初中科学教育课堂中的问题意识与发散思维,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能力,探索有效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开拓思路,大胆想象,摆脱思维定式,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科学 学生 科学意识 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质量都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科学教学作为新兴的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初中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让他们树立科学意识,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念这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做到层层推进

对于学习来说,熟能生巧,任何先进观念的确立和技能的培养都需要学生掌握必然的基础知识,所谓的万层高楼平地起,只有练好基本功,熟悉和了解了基础知识,学生才会更深层次的去思考和探究问题,然后才能学以致用。对于科学课程的教学来说,也不例外,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就得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样才能让学生再熟悉知识的同时,打开自己的思维和思考,然后内化到自身,形成一种观念意识或者思想精神。科学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学生树立科学观念和科学意识的过程中起着基础和核心的作用,没有基础科学知识的掌握,就根本不可能让学生树立科学观念,更谈不上培养科学能力了。虽然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现在的科学课程教育却没有按照预订的目前前进,很少的科学老师不重视课程的教学,有的把课堂弄的很花哨,失去了实用性的价值,很多都是空洞的花架子。老师一般也不大关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落实。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作为教师首先要重视科学课程的教学,一定要摆正心态,精心的备课,做好教学设计,突出基础知识的教学,把基本知识讲透,让学生能真正掌握住这些知识。比方说,在学生学习酸、碱、盐时,应该让学生掌握好这些概念的含义,讲解到电离,让学生掌握物质的本质,然后才能了解物质的性质,进而树立科学观念,才能学会应用。

二、初中科学教育课堂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

初中科学教育课堂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在发现问题阶段,教师应该主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可以采用悬念式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讲授分子之间有空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在黑板上写出100+100≠200的式子,之后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用两个200毫升的量筒量取100毫升水与100毫升酒精,之后混合,看结果如何,这样学生的学习激情很快被调动起来。教师也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比如在讲授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一节内容中,教师可以演示模板匀速直线运动与加速运动时的拉力,之后演示模板匀速直线运动后继续作减速运动,让学生观察拉力大小,这样学生根据拉力的不同自主的探究摩萨利与拉力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摩擦力的基本知识。其次,在分析问题阶段,教师应该积极启发学生分析问题,探索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类比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发现不同问题之间的联系[2]。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将问题分成几个层次,之后进行分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在讲授压力一节时,教师可以以充满空气的气球为基本教学模具,提出几个问题,比如想把气球弄破怎么办,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实验,使学生了解压力的基本原理,之后进行小组内合作,最后学生自己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引导,以规范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在解决问题的阶段,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规范性总结,以升华教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需要针对上一阶段学生提出的想法进行及时的点评,并整理思路,总结学习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三、初中科学教育课堂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

在初中科学教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首先需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随着科学的持续深入发展以及学科边界的逐渐模糊,学科渗透已经成为现阶段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初中科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将多学科的知识渗透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迁移思维模式的形成,以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水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动植物的生命与水的关系、地球水循环、水的物理特征与化学性质、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角度分析,展示物理、化学、生物与自然环境等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以使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思维模式,推动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其次,教师还需要在教师中渗透多变的思想。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例题,根据不同的思维模式,进行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教学训练,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地震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问题,比如某次地震的发生地带、经度纬度、省份、方向、板块构造等,引导学生通过一个点联想到其他更多的点,以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最后,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教师可以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出题,要求学生抢答,以月球为例,教师可以提出月球的特点、同一高度不同质量的物体是否同时落地、月球上能否使用指南针等问题,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有效的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华光.浅谈科学课程开展有效教学的方法[J].中国校外研究,2012(7)

[2]李明山.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才智,2012(23)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方法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微课不微
可能是方法不对
浙教版初中科学“阅读材料”教学对策初探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学生写的话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